对上海能源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总量目标估计的几个观点

2011-01-17 03:54胡建一
上海节能 2011年1期
关键词:能源经济标煤经济总量

胡建一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上升,经济规模总量不断扩大,能源经济效率明显提高。2009年,上海以占全国0.066%的土地面积,1.44%的人口,消耗了3.4%的能源,贡献了全国4.42%的国内生产总值。上海在“十二五”期间的能源经济发展规划总量目标可归纳为 “经济总量要突破;在对已经公开的上海市相关规划年度经济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后,产业结构调整要稳妥;能耗总量要控制;投资效果要强化;同时建议推进研发;计算方法要科学”。形成对上海经济及产业结构、投资、能源消费等规划总量目标的一些观点,提出来供有关部门在制定上海“十二五”规划时参考。

1 目标

1.1 经济总量要突破

“十二五”期间上海要为实现累计GDP规模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而努力。

32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全面实行,上海的整体经济实力不断上升,经济总量迅速壮大,探索走出了一条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新路。上海的GDP规模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272.81亿元扩大到2009年15046.45亿元,年均扩大倍数为0.1381倍;32年GDP累计为119955.73亿元,年均 3748.6亿元,其中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的年均经济总量就达到了503亿元;九十年代初,随着浦东开发开放政策的推进,年均经济总量达到了2717.5亿元;新世纪的前九年,上海经济发展的年均经济总量已达到9683亿元,逼近10000亿元。

从“七五”至“十一五”的前5个五年规划期GDP规模经济总量同期环比倍数分别为1.69倍、2.53倍、2.39倍、1.83倍、1.96倍,环比倍数在1.7至2.5倍之间。上世纪九十年代GDP规模经济总量是八十年代的5.4倍、新世纪10年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3.8倍。虽然GDP指标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进步等状况,但GDP指标仍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经济增长、人均经济发展水平和价格总水平变化的基础性指标。因此,在制定规划时,GDP指标依然是考察和评价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发展是硬道理。所以,上海如果以“十一五”期间5年GDP累计为基数,保守估计“十二五”期间是“十一五”期间GDP累计的1.5倍、1.65倍、1.8倍作为低、中、高方案,则“十二五”期间的GDP累计规模总量可分别达到10.3万亿元、11.3万亿元、12.3万亿元,即约相当于年均名义GDP增速8%、12%、14%,其中低方案约相当于改革开放前30年(1979~2008年累计10.49万亿元)的累计水平或“十五”、“十一五”(2001~2010年累计10.34万亿元)的累计水平。

图1 上海“十二五”期间GDP规模总量目标估计

上海“十二五”期间GDP规模总量目标估计见图1。

上海要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并使得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就应当在“十二五”期间为上海实现累计GDP规模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的经济目标而努力!同时积极制定分解指标加以落实。

1990年上海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1995年跃上2000美元台阶,2000年再上3500美元新台阶,2005年踏上6000美元,2008年又跨越10000美元的台阶,2009年再次突破10000美元,超过11000美元,相当于世界上中等国家(地区)的平均收入水平。如果上海常住人口按每年30万人增加,预期至2015年,上海的常住人口将略高于2100万人,随着上海经济的稳步发展,适时提出在“十二五”期间,上海人均GDP超过15000美元的目标,应该是现实可行的

1.2 产业结构调整要稳妥

“十二五”期间上海要遵循客观规律,稳步推进三类产业的结构调整。

随着经济总量的提升和持续的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的转型,上海经济的产业结构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二、三产业并重的格局从“十五”期间开始打破,“十一五”期间的第三产业继续得到强化。上海按累计计算的一、二、三类产业结构,在“六五”期间到“十一五”期间的六个规划期内,第一产业累计从3.97%、4.19% 、2.66% 、1.91% 、1.18%逐步下降到0.81%,因此预计“十二五”期间为0.6%,继续下降;第二产业累计从72.14%、66.56%、58.6%、49.25%、47.21%快速下降到43.36%,下降速度变缓,因此预计“十二五”期间为39.4%,继续下降(其中工业36.4%,建筑业3%,都保持下降);第三产业累计从23.89%、29.25%、38.74%、48.84%、51.61%上升到55.83%,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在“八五”期间上升9.49个百分点,在“九五”期间上升10.1个百分点,“十五”期间上升2.77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前四年累计上升了4.22个百分点。在“十五”期间和“十一五”期间第三产业结构的比重上升趋势有所放缓,上海作为一个标准的重化工业型城市结构特点依然存在。所以在趋势上,上海在“十二五”期间第三产业的结构比重会继续上升,预计为60%,但上升的百分点会有所平缓。因此,在“十二五”期间上海要遵循都市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稳步稳妥地推进三类产业的结构调整,逐步与国际大都市的产业结构接近。

上海“十二五”期间三类产业结构规划目标估计见图2。

1.3 能耗总量要控制

“十二五”期间上海的化石能耗总量要得到一定的控制,能源利用水平要优化。

图2 上海“十二五”期间三类产业结构规划目标估计

上海的能源资源绝大部分由外省市调入的格局不会改变,上海经济的高质发展仍旧受到能源资源的约束。“十一五”期间累计上海的现价能源费弹性系数为0.43,表明了在这一时期的上海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需要能源消费增长0.43个百分点。虽然比“十五”时期的能源费弹性系数0.61下降了0.18个百分点,取得了一定的能源经济发展成效,但从国家对上海到二○二○年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整体要求来看,能源经济的效益提高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历史上看,在“九五”期间和“八五”期间,上海的现价能源费弹性系数曾经达到0.29和0.27,能源经济的效益更好。

上海的能源消费结构主要由第一、二、三类产业和居民消费4个大部分组成。“十一五”期间前4年累计结构比例为0.63%:59.99%:30.77%:8.61%构成。上海以91.39%的能源直接提供了100%的GDP贡献。与第一、二、三类产业经济结构的0.81%:43.36%:55.83%不同,上海基本上是以不到三分之一的能源消费贡献了约二分之一多的第三产业生产总值,而以约五分之三的能源消费贡献了约五分之二多一点的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其中上海工业以能源消费58.06%的比重贡献了39.73%的生产总值。虽然上海第二产业能耗结构从2005年的63.88%逐年下降至62.32%、60.89%、59.50%到2009年的57.63%,工业能耗结构从2005年的61.87%逐年下降至60.36%、59.02%、57.67%到2009年55.59%,但第二产业及工业仍是上海能源消费结构调整需要关注的重点部门。

GDP能耗下降率作为一个政策约束性指标,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社会提出了考核要求。但由于计算方法上的不够明确,使得指标的分解落实产生困难。但如果使用现价GDP能耗同口径数据比较,则上海在“十一五”期间的前4年,分别按能耗累计与GDP累计后计算的GDP能耗与基准GDP能耗相比,GDP能耗累计下降率分别达到5.61%、9.6%、12.95%、15.71%,全市宏观上通过努力有接近完成20%的目标希望。但在工业方面,GDP能耗累计下降率分别达到7.11%、9.78%、12.14%、13.01%,如要完成20%的目标可能是困难的。

上海自1985年开始编制地区能源平衡表以来,已有比较完整的能源信息数据,为整体研究上海能源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从“七五”期间至今各规划期间,上海累计消费的能源总量分别达到14934.45万吨标煤、19712.68万吨标煤、24827.81万吨标煤、39121.34万吨标煤、“十一五”期间累计约为5亿吨标煤。能耗总量同期环比倍数分别为1.32倍、1.26倍、1.39倍、1.44倍, 环比倍数在1.2至1.45倍之间。上海各规划期的年均能耗不断扩大,自2008年起,上海的年能耗已突破1亿吨标煤。狭小空间的大量化石能源消费,给上海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制约。如果在“十二五”期间,以“十一五”期间的累计能耗数为基数,按保守倍数1.2倍、1.3倍、1.4倍作为低、中、高方案估计,那么上海“十二五”期间的能耗规模总量可分别达到约6亿吨标煤、6.4亿吨标煤、6.9亿吨标煤,年均能耗增速分别为4%、6.5%、9%,结果将是令人吃惊的。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必须制定出相应政策,对化石能耗总量规划应严格控制在年能耗1亿吨标煤左右,同时积极促使能源的利用转向洁净、高效、安全,努力发展新能源、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整体的利用水平。

上海“十二五”期间能耗总量估计及化石能耗总量控制目标见图3。

1.4 投资效果要强化

“十二五”期间上海应继续用较小的投资取得更大的经济效果。

上海的固定资产投资率从“六五”期间到“十一五”期间,累计从22.06%、32.26%、49.82%、50.22%、38.02%逐步下降到36.14%,预计“十二五”期间累计为35.88%,各规划时期同期环比的绝对数累计倍数在1.4至3.9倍之间。世博后,上海的投资率会有所降低,因此,预计“十二五”期间的累计投资按1.4倍、1.6倍、1.8倍作为低、中、高方案,则“十二五”期间的投资额累计规模总量可分别达到33928亿元、38775亿元、43622亿元,其投资率分别是33.49%、34.79%、35.88%。在“十二五”期间上海要做的就是要用较小的投资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积极强化投资效果。

上海“十二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总量目标估计见图4。

2 建议

2.1 推进前瞻性科研项目的研发,重视政府公共投资项目

上海正处于一个重要的经济方式转折关头,既面临严峻挑战,也面临重大机遇。上海的经济要发展,能耗要降低,还要低碳,投资方向要明确,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因此,上海应当积极寻找发现能够引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产业支撑项目,作为可预见未来城市低碳发展的引擎。譬如,在世博园区的最后几天里,在国际信息发展馆展出的太阳能塔热气流发电站模型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太阳能塔热气流发电从技术上看,代表了第二代太阳能利用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温室效应、烟囱效应和涡轮旋转发电三项成熟技术,大容量发电、连续24小时运行。国际上,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已开始200兆瓦级电站的设计应用研究。太阳能塔热气流发电技术规模化综合利用”是最有可能集观光旅游、现代都市农业、规模化发电等为一体的成为引领上海实现“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现代制造业”的项目。由于技术条件需要用地面积较大和建筑烟囱较高的限制,上海在本地建设电站有一定的制约,但建设电站的制造业、建筑业、特别是研发和现代服务业,确是完全可以发展的。如果中国在未来有100座这样的电站,发电能力相当于长江三峡的发电容量,则一个全新的太阳能塔热气流产业发电规模产业将由此诞生。此外,在世博园区运行的电动公交车辆,直饮水、未来的家居低碳生活模式等,都是可以引起重视的政府公共投资项目。

2.2 计算方法要科学

“十二五”期间的能源经济指标,尤其是与GDP有关的规划指标,在注意数据可比的同时,更应注意数据的同口径可比。

我们知道现价GDP数据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综合经济规模总量的价值表现,其数据的经济意义反映了宏观经济现象的数量因素和价格因素,通过报告期数据与基准期数据的比较,可以反映其相应的变动因素情况。现行国家公布的可比价生产总值指数增长速度,是指扣除了价格因素后的一定时期内综合经济规模总量数据比较后的增长情况。因此,现价GDP数据与扣除了价格因素的GDP其数据在经济意义上,表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所以,GDP能耗数据作为国家公布的约束性指标,尤其要注意数据的同口径可比,即包含了数量因素和价格因素的GDP能耗数据,其报告期数据与基准期数据的比较,不要与扣除了价格因素的GDP能耗数据的报告期数据与基准期数据的比较相混淆。一样的数据,如果计算方法不一样,其结果就不一样。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有助于得出比较正确的判断。

在“十二五”期间的能源经济类规划指标,如GDP能耗、GDP碳耗、以及与GDP有关的指标,都要注意其规划基准期数据的经济属性,避免统计再生性差错。

同时,应在“十二五”规划制定前,对“十一五”规划制订的已实施目标进行评估,分析目标完成情况,发现问题,提出对策,为“十二五”规划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能源经济标煤经济总量
时空尺度对灰色系统理论预测秸秆折标煤量的影响研究
上海市能源经济相关信息
——2022年1-6月
上海市能源经济相关信息
——2022年1-5月
上海市能源经济相关信息
——2022年1-4月
中国经济总量突破百万亿元意味着什么
入厂入炉标煤单价差分析及控制
如何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
省际经济总量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西湖: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实现“双提升”
2014年中国经济总量有望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