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引入和推广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思考

2011-01-17 03:54卢湾区建筑业管理署
上海节能 2011年1期
关键词:建筑评价绿色体系

卢湾区建筑业管理署 陆 舟

0 引言

建筑业是一个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比较明显和突出的行业。而绿色建筑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必然途径,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广和规范绿色建筑,许多国家相继推出了各自不同的绿色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例如,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制定的LEED《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荷兰的ECO-Quantum标准及评估体系、日本环保省的CAS-BEE《建筑物综合环境效益评估》、德国的生态建筑导则NLB等。上述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由于美国和我国处于相似的气候带,所以其LEED评价体系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立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于2006年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世界上先进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初级阶段,需要政府动用行政手段来引导和推动。推行建筑能效测评和绿色建筑标识意义非常巨大。既能通过能效测评客观反映建筑的能耗和物耗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对绿色建筑的的理解,从而正确引导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方向,同时更是政府部门对绿色建筑实施监管的一个有力抓手,通过以点带面形成全社会关注的绿色节能建筑激励机制。

1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比较研究

1.1 LEED评价体系的产生及其评价过程

LEED是英文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的缩写,意为“能源和环境设计指导”。1993年,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成立,USGBC在经过初步实践和测评后,很快意识到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系统来定义和评估绿色建筑。基于此,USGBC相继推出了LEED2.1及LEED2.2认证评价体系。该体系是为美国全国认可的高性能绿色建筑设计、建造和运营标准。也是国际上现有的最完善的、最具影响力的绿色评估体系,已成为世界各国建立绿色建筑及可持续评估标准和范本。

LEED提供了一系列测评数据,通过在涉及人类和环境健康的5个重要方面对建筑物的功能进行认证来促进建筑的可持续性。这5个方面是:可持续性场地开发、节水、节能、材料选择和室内环境质量。建筑项目要获得LEED的认证,它们必须在每一范畴内达到必须的条件和功能基点数,根据所获得的分数,被评为几种等级:认证级、银级、金级或铂金级。近年来,LEED发展迅速,已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推行。我国的一些相关评估体系和准则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LEED认证体系,并有少量项目获得了LEED认证。

LEED评估认证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且项目组至少有一个主要参与者是取得LEED认可的专业人员,以NC2.2为例,评估流程如图1所示。

LEED-NC新建建筑评价分类及各项所占权重如表1所示。

1.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的评价要点

表1 LEED-NC评价分类及权重

我国的绿色评价体系建设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评价体系的拟定基本上都是借鉴国外的经验。我国最早于2001年后相继颁布了相关标准,2006年6月1日,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等单位共同编制了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简称《建筑评价标准》)。该标准主要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主要从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和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等六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判。上述六方面均由控制项、一般项目与优选项构成,参与评定的绿色建筑应满足六项中所有控制项的要求,并按满足一般项目及控制项的要求,划分为1星~3星三个等级。如表2所示。

表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分类

1.3 我国目前推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LEED的不同之处

1)LEED标准提得更高,是我国进行绿色评价可以借鉴的发展方向,LEED中鼓励绿色建筑设计者们的创造性,对设计指标更加明确,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基于我国目前发展水平提出的绿色指标,更符合目前我国国情。

2)LEED是前期就参与指导,以全过程评判为主。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基本是新建建筑完成后一年开始评估。

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人均用地面积有明确的规定,倡导节地,而LEED较为关注建筑场地内的环境和生态保护,评选项中未涉及到用地效率问题,这也是基于国情不同而有所区分。

4)LEED中关于雨洪评价的理念是暴雨径流,从维持良性水循环角度出发,降低和减轻建筑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对场地的不良影响;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则主要强调节水和雨水利用方面,这也是从基本国情角度出发而提出此项要求。

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强调政府及第三方监管方面发挥的作用,如施工图审查制度、工程监理验收制度等。而LEED体系中更注重LEED认可的专业人员在全过程绿色建设中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2 引入和推广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存在的困难

绿色建筑必将成为建筑业领域发展的方向,但限于我国生产力现状及基本国情,推广“绿色建筑”的步伐并不快,“绿色施工”新理念在我国实践中仍面临诸多困难,集中表现在:

1)绿色施工的概念仍未被各建设方充分理解,开发商对绿色施工的积极性并不高。除了少数专业人士认识和了解绿色施工的内涵,对于大多数建设责任方而言,存在较明显的认识误区,例如:绿色施工就是种点绿化,而采用绿色施工技术意味着一定会增加投资费用。上述认识上误区直接导致在推广绿色施工过程中,各方建设主体积极性不高,推进过程中阻力很大,建设各方纯粹为了完成任务、指标,而不能将建筑节能和发展绿色施工上升为坚持科学发展观、自觉自愿的管理行动和要求。

2)大多数民众对绿色建筑评价的认知度不足,不能理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准确含义。实际上我国“绿色”建筑才起步,民众对其了解甚少,甚至大部分民认为仅仅是宣传口号而已,可有可无。造成在市场体制条件下,绿色建筑并未真正体现出其核心竞争价值。

3)政府在宏观调控上缺乏有效激励的手段,政策和规范规定强制性不足,配套政策法规缺乏,直接导致监管不力。当前我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管理,对绿色施工还没有强制的规章条例进行管理和实施,只是鼓励申报绿色评价标识,无法有效利用现有激励政策进行引导。另外我国建筑市场中的一些不良现象也不利于绿色评价制度的推广,如施工企业不是通过提高改进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来提高竞争力,而是为保证项目中标,建设工程盲目压价,直接导致施工利润较低,承包商经济承受能力受限而主观上回避绿色施工内容。

4)有绿色意识和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仍远远不够,各类绿色建材、符合环保节能标准的机械、设备鱼目混杂,未形成配套产业链。众所周知,市场行为的目标更多时候是追求短期内利润的最大化。除非在合同中已有要求,投资商、承包商完成后可以获得相应的利润,否则设计人员、施工人员一定沿用熟知的老方法,少用或者不用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新方法。没有了激励也就没有了技术的创新,技术上体现现阶段有绿色专业技能的设计、施工人员较少,而符合环保节能标准的机械、设备缺少有效监管,绿色建材价格普遍偏高,没有形成真正的绿色产业链,绿色建材领域仍有待开发。

3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推广策略探讨

结合上述实际情况,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的推广可以考虑以下策略:

1)政府应着力于将绿色建筑的概念具体化,易懂化,使人们能清楚理解其含义和内容,并知道建筑绿色指标是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绿色建筑意味着节能环保,前期投入可以换来相应的低耗能回报,使得全民购买使用绿色建筑成为自觉自愿的行动。建立绿色评价标识后,消费者一方面可以根据标识中所提供的建筑能耗信息来估算每年大致的能耗费用,从而决定购买满足自身节能需求的建筑,另一方面,绿色建筑节能评价标识是一种非常合理的节能宣传方式,它能够不断培养消费者的建筑节能意识,提高消费者购买节能建筑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带动节能市场的发展。

2)实施绿色施工,必须要实施企业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的绿色理念和管理水平,使企业由被动适应到主动响应。根据《绿色施工导则》相关内容,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绿色建筑成本控制体系,使企业实施绿色施工制度化、规范化,让绿色施工和企业的自身发展结合在一起,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投资、质量、进度目标密切联系在一起,切实提高绿色施工的经济效果及承包商采用绿色施工的积极性。

3)建立业主激励制度,明确“绿色”成本。绿色建筑的初期成本高于一般建筑,但其维护与管理成本却大大降低,政府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通过税收优惠、政府补贴、贷款优惠等手段对业主进行适当的激励。美国USGBC对美国过去十年内建造的33个互不相同的、通过LEED认证的建筑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绿色建造总成本比普通建筑平均高1.8%,而在建筑使用寿命期间,却得到节省成本20%的回报。因此,LEED等评估体系为开发商提供了新的提高自身形象的机会和营销新项目的平台,对开发商而言,发展绿色建筑是有利的。

4)推广绿色建筑星级标识的同时,在基础教育层次大力普及建筑绿色理念,岗位技能培训层次考核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的专业技能人员执业能力。绿色建筑新理念的普遍认同决不是一蹴而就,大中专教育中应该考虑增设绿色建筑类科目内容,让毕业生自觉在工作中学习实践绿色理念。同时借鉴LEED认证过程中对绿色建筑体系中岗位技能的要求,即LEED组织绿色设计、施工建设培训,并派遣LEED监督员现场指导。我国也可以明确申报绿色建筑星级标识项目组至少有一个主要参与者是取得国内绿色建筑协会认可的专业人员参与、指导,从执业能力角度保证了参与人员具备相应的绿色技能,也将提高星级标识论证的成功率及有效性。

5)在借鉴LEED绿色评价论证过程中,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绿色评价体系,不断完善绿色建筑星级标识评价体系。“作为一个古建筑,特别像北京的四合院,其实它的能耗比其它建筑都要低”。这说明我国在发展绿色建筑过程中,要注重地域特性,居住习性以及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的绿色建筑,这就决定了我国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独有的特性,多样性。所以,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共性的基础上,仍然需要发展地方特色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本土化和国情化是对既有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6)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大对绿色节能领域的政策支持和科研资金的投入。在结合地域特性研究符合中国不同地区的绿色节能技术和机器设备的同时,加强国家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的建设,加强对政府监管人员的绿色专业培训,取得绿色执法资格证书,对违反国家节能条例、标准的企业和个人,要根据有关规章条例给予相应处罚,保障绿色建筑建材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1]顾国维.绿色技术及其应用.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5

[2]尹扬,董靓.绿色建筑评价在中国实践及评价标准中的地域性指标研究.建筑节能.2009(12)Vol.37

[3]仇保兴.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管理三要素.建筑装饰材料世界.2008(6):

[4]LEED-NC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美国绿色建筑协会。2005.10

[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6]马恒升,王昆,魏太兵.LEED○R绿色建筑发展的市场解决方案.中国建设信息,2005,(7):22-24

[7]聚集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建设部副部长仇保举答记者问.中国住宅设施.2007.3

猜你喜欢
建筑评价绿色体系
绿色低碳
基于健康光环境设计运维的WELL建筑标准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比较分析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上海市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正式实施
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角度分析暖通空调设计方案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