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联系结合家庭自测血压方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11-01-25 02:20何敏滢罗肇文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测血压血压计依从性

陈 力,何敏滢,罗肇文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陈村医院,广东佛山 528000)

电话联系结合家庭自测血压方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陈 力,何敏滢,罗肇文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陈村医院,广东佛山 528000)

目的:通过医生电话联系结合患者家庭自测血压,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治疗达标率。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加电话联系结合家庭自测血压方式组(实验组),每组40例;药物治疗6个月后,采用问卷方式调查两组治疗的依从性。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依从性82.5%,对照组45.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话联系结合家庭自测血压有利于依从性的提高,有利于治疗效果的改善,能使高血压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社区高血压;电话联系;家庭自测血压;依从性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及行为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血压的患病率亦呈现迅猛的上升趋势[1]。而由于人们对高血压病危害认识不足,造成所谓“三高”、“三低”现象(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患者对高血压病的知晓率低、治疗率低、血压控制率低)[2]。毋庸置疑,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是治疗的关键,定期监测血压成为评估治疗效果的依据。笔者对社区高血压患者施以电话联系结合家庭自测血压方式从而影响其治疗依从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医院门诊及社区卫生服务站的8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入组条件包括:①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诊断与标准;②长居于本社区,1~2年内无外出计划;③自愿参加本研究。80例患者年龄35~81岁,平均62.8岁;其中,男51例,女29例;病程3~15年,正在服用降压药治疗。符合条件的80例患者中自备血压计自愿进行家庭自测血压者为试验组(需签署知情同意书)共40例,其余4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①研究前先对试验组患者或其家属进行家庭自测血压的培训,培训的注意事项包括:测量前在安静的环境下休息5~10min;测量时血压计零点、肱动脉测量处、心脏处于同一水平;每天于相同时间段定体位、定部位、定血压计测量;每次测量3次并每次间隔2min。血压计的种类是立式汞柱式血压计或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试验组每日自测血压2次,按医生设计的表格自行记录测量结果,记录内容包括测量时间(7:00~9:00、15:00~17:00)、所测量血压及心率结果,医生向试验组公布医院固定电话和相应移动电话号码,如出现血压异常波动时则与社区医生电话联系,及时调整药物;血压无明显波动时将有关资料于复诊时提交医生,同时,了解试验组中白大衣效应的发生率;另外,每2个月均嘱咐试验组成员携带自备血压计到诊所进行诊所血压与家庭自测血压的对照和校正。②对照组仅于医院定期复诊时进行测量诊所血压。如过程中出现心、脑卒中、肾衰等并发症则按病情进行处理(如住院,则出院后继续进行观察)。两组患者所得资料全部定期归档。

1.3 效果评价

药物治疗6个月后,采用问卷方式调查两组治疗的依从性。治疗的依从性采用自行设计的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依从性调查表,内容包括:按医嘱服药、不滥用降压药、不擅自停药、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活动、规律作息、保持心理平衡、定期复查等9项治疗依从性。能够执行8项内容以上者界定为治疗依从性良好;能够执行的项目低于8项内容者界定为治疗依从性差。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对数据进行处理,应用χ2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结果见表l。

表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n(%)]

3 讨论

高血压患者如果不能很好的坚持服药治疗,有效地控制血压,就有可能引发脑中风、冠心病和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如何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促进患者的健康,延缓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是社区护理的关键。诊断高血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白大衣效应”的影响,导致到医院时血压偏高,在家时用药过量出现低血压的发生[3-4],同时,长期服药患者到诊所复诊的周期多为2~4周不等,导致血压波动时患者可能无法知晓,从而无法作出正确的处理措施。诊所外测压技术的问世开创了血压测量的新时代,其中包括了家庭自测血压(HBPM)。其具有方便、可多次测量、费用低、更易于推广等优点,结合社区医生电话远程监控,有助于高血压的诊断、治疗评估,并可提高患者依从性,指导治疗[5-9]。

本研究通过医生电话联系,结合患者家庭自测血压,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达标率,研究结果证实,治疗后实验组依从性82.5%,对照组45.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2.170,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χ2=15.220,P<0.01),由此可见,广泛开展电话联系结合家庭自测血压方式,同时医院进一步拓展社区医疗护理的延伸服务,就可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高血压控制率,加强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干预,继而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防止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肾病并发症发生发展。

[1]郭娇,欧爱华.我国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2009,14:1354-1356.

[2]徐小玲,唐新华,金宏义.浙江省社区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服务率和血压控制状况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杂志,2005,10(1):36-39.

[3]刘勇,杨涛,黄文良,等.高血压患者白大衣效应和白大衣高血压研究[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3(3):196-197.

[4]卜敏锐,朱宁,陈丹,等.诊室血压与家测血压的对比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12):1119-1121.

[5]高一兵.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J].甘肃医药,2009,28(2):100-101.

[6]李淑荣.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J].中国当代医药,2010,16(25):123-124.

[7]曲俊杰,李明霞.40岁以上社区居民健康体检结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5(14):154-155.

[8]李琦,翁秀珍,杨炳湖.高血压脑出血70例急性期与康复期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2):119-120.

[9]袁秀华,郭红蕾.健康宣教在健康体检中的作用 [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7):132,140.

R541.3

B

1673-7210(2011)02(c)-157-02

2010-12-24)

猜你喜欢
测血压血压计依从性
莫忘给血压计“体检”
先排小便再测血压
血压计巧防脑中风
爱焦虑的人别自测血压
电子血压计可靠性的讨论与展望
测血压时别憋尿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