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性肝炎后肝硬化伴发糖代谢异常的临床分析

2011-01-25 05:05康艳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期
关键词:糖耐量胰岛乙型肝炎

康艳丽

乙性肝炎后肝硬化伴发糖代谢异常的临床分析

康艳丽

目的研究乙性肝炎后肝硬化伴发糖代谢异常患者的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方法乙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60例,经口服糖耐量试验分为糖耐量正常组、减退组及糖尿病组,另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各组之间的胰岛素释放、C肽释放、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Homaβ)。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糖耐量正常组、减退组存在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正常组、减退组及糖尿病组均存在胰岛素敏感性(IS)降低,糖尿病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BCI)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89、5.02、4.07、5.09、7.72、3.80,P<0.05或0.01)。结论乙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糖耐量正常与减退者其胰岛β细胞仍有一定的分泌功能,当发展为糖尿病时其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明显降低。

乙型肝炎;肝硬化;糖代谢异常

肝脏是人体重要器官,乙型肝炎是导致肝硬化的主要的病因,当肝细胞受损时,糖代谢发生障碍,可引起肝源性糖尿病[1]。为了解乙性肝炎后肝硬化伴发糖代谢异常的特征与病因,对我院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间收治的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伴发糖代谢异常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间共收治6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45~76岁。健康体检者60例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5~75岁,体质量与标准体质量差别<5%,排除肝源性疾病患者,近期未服用影响糖代谢药物。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糖耐量试验开始前1 d停用影响糖代谢的药物。采清晨空腹血标本。用稳态模型(Homa)计算β细胞功能[Homaβ=20 ×空腹胰岛素/(FPG-3.5)]和胰岛素抵抗(Homa IR=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2.5)[4]。血糖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胰岛素以放射免疫法(中国原子能研究所)测定,C肽以化学发光法(试剂盒由天津德普公司提供)测定。

1.3 诊断标准 ①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诊断参照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②肝源性IGT和DM的诊断标准:符合美国糖尿病学会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诊断糖尿病的标准,有慢性肝病史且此前无IGT和DM史,无DM家族史,无甲状腺、肾上腺疾病,排除药物引起的糖代谢紊乱。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用SPSS 15.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 6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合并糖代谢异常44例(73.3%),其中糖耐量减退者30例(30/60,50.0%)及肝源性糖尿病者14例(14/60,23.3%)。

2.2 各组间血糖、胰岛素、C肽和胰岛素活力比较 正常组与肝硬化各组间相比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及Homa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6.14、12.45、4.79,P<0.05);糖耐量正常组与糖耐量减退组餐后2 h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14,P<0.05);糖耐量正常组与糖尿病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及Homaβ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18、9.21、7.85、11.35、6.12,P<0.05);糖耐量减退组与糖尿病组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餐后2 h C肽及Homa IR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21、6.17、8.68、15.24、5.17、6.32,P<0.05 见表1,表 2)。

表1 各组血糖和胰岛素的测定结果(例,±s)

表1 各组血糖和胰岛素的测定结果(例,±s)

分组 例数 血糖(mmol/L)胰岛素(mU/L)2 h正常组 60 4.65±0.82 5.17±1.46 14.75±3.13 51.05±3.18空腹 餐后2 h 空腹 餐后糖耐量正常组 16 4.85±2.16 6.38±3.45 26.15±7.73 95.58±15.78糖耐量减退组 30 5.40±2.87 11.04±2.59 29.28±3.86 132.4±19.38糖尿病组 14 8.17±3.25 17.15±3.97 16.75±5.36 52.75±10.72

表2 各组C肽、Homaβ和Homa IR的比较(例,±s)

表2 各组C肽、Homaβ和Homa IR的比较(例,±s)

胰岛素活力空腹 餐后2 h Homaβ分组 例数 C肽(mU/L)Homa IR正常组 60 2.75±1.06 8.56±3.25 85.56±15.76 7.45±5.56 14 3.15±1.75 6.72±4.87 21.25±4.76 2.15±0.72糖耐量正常组 16 2.58±2.06 9.85±5.45 58.24±12.45 5.68±3.48糖耐量减退组 30 2.98±3.84 11.14±6.89 36.78±8.73 2.41±1.37糖尿病组

3 讨论

乙型肝炎后导致肝硬化是乙型肝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肝脏在糖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当肝脏功能受损,常出现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Fraser等[3]报道,肝硬化患者比常人更容易并发糖尿病,肝硬化患者80%伴有糖代谢异常,30%发展为糖尿病[4]。本研究表明,6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44例,占73.3%,其中伴发糖尿病者14例占23.3%,与文献报道一致[5]。

本研究表明,乙型肝炎后导致肝硬化患者高胰岛素血症与正常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胰岛素敏感性与正常组相比均降低(P<0.05)。糖耐量正常组、糖耐量减退组在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方面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糖尿病组β细胞功能与正常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表明糖耐量正常和糖耐量减退患者其β细胞有一定的代偿功能。当乙型肝炎后导致肝硬化发展为糖尿病时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明显下降。所以作者认为对乙型肝炎后导致肝硬化患者应定期检测血糖,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肝功能,可以延缓胰岛β细胞功能的减退,促进糖代谢异常的改善。

[1] 张霞,沈鼎明.肝源性糖尿病的研究进展.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10(6):476-478.

[2] 朱禧星.现代糖尿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27.

[3] Fraser GM.Diabetes mellitus after liver transplant new etiologic clues and cornerstones for understanding.Transplant Proc,2003,35(4):1466-1468.

[4] 吴邦富,林丽莉,胡品津.肝硬化患者口服糖耐量试验的变化.实用肝脏病杂志,2004,7(1):25-27.

[5] 王昕红,张光文,禹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发糖代谢异常97例.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3):303-305.

471003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贵宾病房

猜你喜欢
糖耐量胰岛乙型肝炎
临床胰岛制备研究进展
对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实施产科门诊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尿靛甙测定对糖耐量减退患者的应用价值
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在合并糖耐量减低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1型糖尿病小鼠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受损
非编码RNA在胰岛发育和胰岛功能中的作用
益气养阴和祛瘀化浊法治疗糖耐量异常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