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鼻窦支气管炎综合征100例影像学分析

2011-01-26 07:13马正民陈济斌
当代医学 2011年27期
关键词:位片鼻窦鼻窦炎

马正民 陈济斌

疑似鼻窦支气管炎综合征100例影像学分析

马正民 陈济斌

目的 是探讨鼻窦冠状位CT片在诊断鼻窦支气管炎综合征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0例有特应性体质或有家族史(父母中有一例患有鼻炎、鼻窦炎、咽炎史)的患儿进行了瓦氏位、科氏位拍片及鼻窦冠状位CT扫描检查。结果 其中82例鼻窦CT提示上颌窦、筛窦、蝶窦有不同程度的窦壁黏膜增厚、气液平、窦腔模糊不透明等特征性改变,瓦氏位、科氏位片仅有54例有上述窦腔不同程度窦壁黏膜改变。结论 对鼻窦支气管炎综合征患儿影像学诊断鼻窦CT扫描优于瓦氏位、科氏位片,且X光片与患儿配合程度、放射医师对瓦氏位、科氏位的角度和个人技术水平有关。

鼻窦支气管炎综合征;反复呼吸道感染;瓦氏位;科氏位;鼻窦CT片

近年来儿科临床工作者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因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获知鼻窦支气管炎综合征发生与特应性体质(婴儿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呈正相关关系,与其父母有一方有类似症状及体征有关的相关研究与临床观察也逐年增多,但对那种影像学检查效果好,误诊率低的研究缺较少。本文旨在初步探讨鼻窦CT(冠状位CT>4岁以上的儿童,轴状位CT小于<4岁以下的儿童)扫描与X线平片(瓦氏位、科氏位)在本病诊断上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2005~2010年之间年龄1~6岁疑似鼻窦支气管炎综合征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在门诊和住院治疗)共100例,每年有5~7次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或3次以上下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病史,78例有特应性体质(婴儿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或药物过敏史),65例有父母或家族只少一人有鼻窦炎、鼻炎、荨麻疹、支气管炎或哮喘史,纳入观察组的患儿就诊时有不同程度的发烧、咳嗽、鼻塞、鼻痒、咽痛、头痛、头晕伴有睡眠时多汗等现象,咳嗽以夜间及晨起为主,为阵发性、刺激性、清嗓样咳嗽、有痰不易咳出,遇凉遇冷刺激加重,均在外院或我院门诊按支气管炎,肺炎治疗。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胸片提示部分有支气管炎或肺炎的改变,有数次类似的反复发作。59例有副鼻窦区压痛,28例肥胖或体重超重,男女比例1.5:1。本组病例经临床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除外其它系统疾病。所有病例均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1]诊断标准和《鼻窦支气管炎综合征》[2]诊断标准。

(2)假冒、以次充好。线上唐卡销售宣传中存在一般画师作品冒充知名画师作品的现象;还存在印刷唐卡假冒手绘唐卡的现象。

1.2 方法

门诊医生将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疑似鼻窦支气管炎综合症患儿按年龄、性别、与疑似疾病相关的症状与体征、既往史(反复呼吸道感染、特应性体质)家族史(鼻窦炎、鼻炎、荨麻疹、支气管炎或哮喘史)等事项造册登记,然后由指定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做鼻窦瓦氏位、科氏位片检查,治疗3天后,行鼻窦CT扫描检查(冠状位CT>4岁以上的儿童,轴状位CT小于<4岁以下的儿童)。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X线平片 瓦氏位、科氏位片检查100例患儿54例有不同程度的单发性上颌窦、筛窦、蝶窦腔黏膜增厚改变或多发性窦腔粘膜改变,14例有中少量积液。

8.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感染。潜伏期2~3 d,急性发病牛精神沉郁和厌食,高热40℃~42℃,流涎和流浆液性鼻液,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发出呻吟音。部分牛靠近肩峰处皮下可触摸到气肿,无继发细菌感染的情况下,一般病程为10~14 d,死亡率很低。

4.彩妆类产品小心铅过量。粉饼、口红、眼影等彩妆在制作的过程中,会加入一些铅的成分,以达到产品粉质均匀、颜色持久的效果。挑选这些彩妆时,可以把它们涂在手背上,用一只纯金戒指轻轻划一划,然后观察划过的痕迹。这条痕迹颜色越深,就说明其含铅量越高。

2.2 鼻窦CT片检查同样本组100例患儿82例有不同程度的单发性上颌窦、筛窦、蝶窦腔黏膜改变或多发性窦腔粘膜增厚改变,32例有中少量积液。

2.3 二者比较在各窦腔粘膜改变比率上没有差异,但在鼻窦炎阳性符合率上鼻窦CT明显优于鼻窦的瓦氏位、科氏位片。见表1。

表1 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s)

表1 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s)

注:54例X线片阳性的患者均在鼻窦冠状位CT片阳性范围内,二者比较有差异P<0.05

例数 阳性例数 阳性率X线片 100 54 54%CT片 100 82 82%

3 讨论

早在1914年,Thomson就注意到顽固性慢性支气管炎分泌物过多与化脓性鼻窦炎有关,1954年Anglesio提出“鼻窦支气管综合征”的概念。由于历史原因,耳鼻咽喉科更关心鼻窦炎,小儿内科更关注支气管炎、肺炎、哮喘,这就使原本一体的疾病,无端地被分成了两个“互不关联”的疾病。如今“同一气道,同一疾病”已被逐渐接受和重视。儿童鼻窦支气管炎综合征是指同时患有副鼻窦炎和支气管炎或肺炎,并且是两病具有某些因果关系的一组病征。根据近几年临床研究,该病有明显增加趋势。婴儿期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与特应性体质[2]有关,并与父母有遗传相关性[2](父母至少有一人患鼻炎、鼻窦炎、荨麻疹、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哮喘史呈正相关),与大气环境污染有关,发病率已占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20%左右[3]。依据小儿科调查发现患慢性鼻窦炎的小儿常常同时伴有扁桃体的腺样增殖,泪眼管,咽鼓管和中耳的炎症,甚至有肺部淋巴结的肿胀,说明早期有反复鼻窦炎、中耳炎、扁桃体炎的患儿一定要注意本病的发生。过去检查发现额窦侵害居多,现发现上颌窦居多,在婴儿期就存在,而额窦3岁以前基本没有发育。临床表现患儿以喘息性支气管炎、婴幼儿哮喘早期居多,年长儿以哮喘、肺炎、支气管扩张为主。患儿早期鼻窦症状较轻或无,往往被患儿家长忽视而未向医生说明,仅仅指出孩子反复咳嗽、很难治好,而我们的一些医生对该病知之甚少或不知,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哮喘,而没有按鼻窦支气管炎综合症给予规范系统的治疗。国内张正霞教授所领导的团队在这方面的研究走在了前列,并提出了自己的诊断依据[4]。本人通过近几年对儿童鼻窦支气管炎综合症初浅的临床研究分析,结合两种不同影像学检查,仅仅用瓦氏位、科氏位片不能完全排除该病,且鼻窦X线片误诊率高达38%,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5-6],支持瓦氏位、科氏位片作为临床筛选,而鼻窦CT扫描安全准确,阳性率高,对于鼻窦支气管炎综合征的诊断有明显优势,是目前诊断鼻腔-鼻窦疾病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7-8],为该病进一步确诊提供最佳手段,避免了误诊和漏诊,为规范系统治疗提供有力证据,在临床诊断和疗效判定上具有重要价值[9]。可以作为诊断鼻窦支气管炎综合症的金标准,经统计学分析,二者有明显差异,值得推广。同时呼吁儿科医师依据我国地域不同,经济发展不平衡,鼻窦支气管炎综合症发病率的不同,通过循证医学制定出符合我国自己实际情况的诊疗指南,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大大减轻家庭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并有较大的社会效益。

[1] 陈慧中,胡仪吉.如何认识反复呼吸道感染[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2):83.

[2] 彭维,主编.临床综合征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686-699.

[3] 赵顺英.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5):347.

[4] 张正霞,杨云刚,蔡晓红,等.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临床诊断探讨[J].中华儿科杂志,2002,40(9):525-529.

[5] 林锋,李迎春,许崇永.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的影像诊断观察比较[J].浙江实用医学,2004,9(5):303.

[6] 李臻.分步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体会[J].当代医学,2011,17(3):4-5.

[7] 梁东群,吴晓明,孙磊,等.副鼻窦疾病中CT扫描方法的合理应用[J].农垦医学,2003,25(2):26-27.

[8] 李永红,范海生.慢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及诊断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34-36.

[9] 吴天琼,焦书海,梁凤鸣.CT冠状位扫描对慢性鼻窦炎的诊断价值——附58例分析[J].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17(2):8-9.

10.3969/j.issn.1009-4393.2011.27.057

710043 西安市北方医院(马正民 陈济斌)

猜你喜欢
位片鼻窦鼻窦炎
Wassel Ⅳ型先天性多拇畸形不同Chung 分型的影像学特征研究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鼻窦炎中医外治十法
呼和浩特地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人群上气道头颅侧位片与CBCT测量的对比研究
肩关节“Y”位片的投照方法及临床价值
张赞臣的鼻窦炎神方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锁骨外展-前凸位片联合前-后位片在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评估中的应用
IL13 与IL13Rα2 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微波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