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中的隐患与预防

2011-01-29 11:51钟春秀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1期
关键词:隐患手术室护理人员

钟春秀

(广州市白云区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 510410)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高速发展,外科手术已成为当代医疗方法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且手术方式方法正处在不断更新变化中,同时由于患者法律意识的不断强化,社会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手术室护理工作安全与否备受考验。本研究通过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相关操作的观察分析,探讨预防手术室护理隐患,降低医疗差错发生率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2月1日至2010年9月31日,选取广州市白云区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的40名护理人员,且均为女性,年龄介于20~35岁,平均年龄为(27.57±3.76)岁,其中本科学历10人,余为中专、大专学历。

1.2 方法

1.2.1 将入选的40例护理人员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培训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其中培训组年龄介于22~35岁,平均年龄为(27.65±3.65)岁,本科学历6人;对照组年龄介于20~3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50±3.97)岁,本科学历4人。两组人员在年龄与学历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则只按常规进行操作,对培训组进行针对手术室安全隐患的预防措施的学习,具体如下:

1.2.2 手术室护理较常出现的安全隐患如下:①术前准备:错接患者,或错放手术间;手术体位安放有误,出现压疮、神经受压或患者呼吸受阻;器械准备不全或有误。②术中:仪器使用不规范或临时故障造成烧灼伤;输血、用药有误。③术后:物品清点有误,器械、纱布遗漏于患者体内;手术护理记录未及时或与医疗记录不符;丢失病理标本、患者资料或其物品;接送患者或手术时未固定患者坠床。④手术前后由于护理人员的言语行为失当,造成患者心理负担等。⑤术后健康宣教缺乏。

1.2.3 预防措施如下:①加强学习与培训。定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及基本技能的再复习,并将相关规章制度、基本操作、岗位职责等装订成册,人手一册,严格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同时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责任心,关怀手术患者,对于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应及时上报上级,以求得到最快、最好解决。②必要的工作总结:每日安排一人在工作前进行简短的前日护理工作总结,并分析当日手术可能存在的护理隐患,提前进行有意识安全管理,防患于未然。每月做一次护理安全总结报告。③及时完善手术医疗文书,包括护理记录在内。对于抢救时所实施的口头医嘱,必须在抢救结束后6h内如实登记。④术前接送预手术患者应仔细查对其基本信息及手术地点,确保无误。在进行术前准备时,应注意患者的术前用药、体位摆放及手术所需器械的种类、数目、有无损坏等。⑤术中应严格正确执行医嘱,建立良好、有效、及时的医护沟通。用药、输血时注意安全,严格进行查对制度。器械使用确保无菌。⑥术后仔细清点物品,避免遗漏。接送患者时,注意防止其坠伤事件发生。⑦规范护理人员的言谈举止,避免增加患者心理压力。并对术后患者进行必要的宣教,以期促进其术后康复。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部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培训组有1人发生了医疗差错,对照组有5人发生了医疗差错。两组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人员出现医疗差错的结果

3 讨 论

手术室护理隐患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管理方面

质量管理是对确定达到质量要求所必需的职能和活动的管理,质量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1]。①主管人员的管理欠缺。手术室的主管部分可因从政时间过多,而无暇及时顾及护理的隐患,或因长期从事手术室管理,思想麻痹,工作上疏于防范,存在侥幸心理,有时单凭主观臆断处理问题。未严格将各项规章制度、操作常规落实到位,一味地纸上谈兵。如未对错误、不规范的操作及言语及时纠正、处理,导致恶性循环。对各项护理安全隐患缺乏有效的分析及理解,或未从源头抓起,只是盲目地以经济处罚为主要解决手段,诸如此类的隔靴搔痒瘘见不鲜。②规章制度的不完善。部分岗位制度、操作规程、工作流程、技能考核不规范、不标准,监督机制不够细致、有效,也是促成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对于过往出现的护理不安全隐患,未及时分析处理,而未形成新的规章制度,有时可出现具体事件无章可循、有章也未必严格执行的现象。

3.2 手术设备

医疗器械、设备疏于管理。随着外科手术中先进仪器设备的广泛应用,相关管理人员若不具备一定的电学、光学、力学、机电维护等专业知识,以及管理的不细致,会导致使用、维护过程中出现故障,降低手术的完成质量,甚至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伤。另外手术设备不充足、质量低劣都会增加护理风险隐患。

3.3 护理人员

①护理人员工作编排不合理,使其长期超负荷操作,体力不支,注意力、反应等也无法始终保持在较佳状况,有可能在手术完成过程中出现纰漏。②护理人员责任心及风险意识不强。在实际工作中未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无疑将给手术造成不可预知的影响。研究表明,工作责任心及执行制度认真与否是发生差错的主要原因,几乎所有的差错或多或少都与工作责任心不强有关[2]。如查对制度不严,可造成用错药、接错患者、弄错手术部位、异物遗留体腔、标本弄错或丢失等情况。无菌技术操作不严导致手术患者切口感染。③护理人员基本技能水平不高。医院多出于经济效益出发,招聘人员的技术水平多参差不齐,不能完全满足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需求。同时由于手术室日常工作量繁重,护理人员多无闲暇,进行业务理论知识的再学习较困难,或不重视业务学习与技术培训的重要性,导致手术时与医生的配合欠佳,不能及时发现手术患者的病情变化,从而错过最佳的处理时机,而出现医疗问题。如手术体位摆放不当,造成手术患者压疮、电灼伤、坠床等护理隐患。④术后护理宣教的忽视。护理人员极有可能认为术后护理主要是患者自己执行,忽视了术后护理的重要性,导致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不但延长了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也增加了患者的身心痛苦,从而大大降低了手术治疗的质量。⑤法律意识较弱。护理人员对手术护理记录单的不重视,出现少记、漏记、错记、涂改或者缺少护理记录单的情况,特别是在抢救患者时未能及时记录医生的口头医嘱,造成日后医疗纠纷的被动。⑥与病患的语言沟通能力欠佳。由于护理人员沟通技巧的缺乏沟通技巧或工作繁忙,不能准确、及时地打消患者及家属的疑问,生硬、简单的回答反而会引起他们的误会和不必要的顾虑。而患者负面的情绪往往会影响术中及术后的康复。

手术室是医院的高技术、高风险、高强度工作的科室,手术护理安全是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3]。其所在人员水平及医疗质量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应在掌握安全隐患的同时,时刻保持警觉,树立风险隐患意识及团队意识,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善于总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互相学习、交流经验。

如何加强手术护理管理制度,从而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本研究观察分析表明,经过必要、正确的预防措施的培训后,明显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减少了出错的概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阎成美,翁庐英,李妮.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47.

[2]李艳红,魏红.手术室护理安全的防范与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0):815-817.

[3]刘海玲,马建中.手术护理风险与防范[J].护理研究,2006,20(8B):2080-2081.

猜你喜欢
隐患手术室护理人员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隐患随手拍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