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骨CT骨小梁容积百分比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2011-01-31 02:46刘建民江山岳陈昆涛张燕玲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放射科广东珠海5191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年12期
关键词:微结构小梁百分比

杨 林 刘建民 江山岳 陈昆涛 张燕玲 (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放射科,广东 珠海 519100)

脊椎骨CT骨小梁容积百分比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杨 林 刘建民 江山岳 陈昆涛 张燕玲 (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放射科,广东 珠海 519100)

目的 提出一种CT检测骨小梁容积百分比(Vp)的方法,并分析该百分比与定量CT检测的骨密度(BM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无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及骨骼系统疾病的病例33人、56个腰椎椎体,对椎体进行SCT扫描,并用容积测量软件以阈值分别为150 Hu,180 Hu及210 Hu测量Vp,同时用定量CT进行BMD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体检测的Vp与BMD有高度的相关性。结论 Vp检测可以作为一个简单易行实用的评价骨质疏松程度的方法。

骨质疏松;骨小梁;容积百分比;定量CT;骨密度

骨质疏松(OP)表现为骨的强度减弱,脆性增加,患者易发生骨折,主要的损害是疼痛和致残。WHO提出以骨密度(BMD)的检测作为OP的诊断依据。但BMD反映的是骨量的多少,不能完全反映骨微结构改变。本文提出一种CT检测骨小梁容积百分比的方法,采用CT机标配的容积测量软件,不需要配备其他软、硬件,就可以直接对身体内骨小梁体积百分比进行检测,通过CT测量腰椎椎体骨小梁容积百分比与定量CT(QCT)检测的松质BMD进行比较,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分析CT测量腰椎椎体骨小梁容积百分比在判断OP程度中的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因外伤、腰腿痛做CT检查又无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以及骨骼系统特殊疾病的病人,共33人、56个椎体,年龄23~87〔平均(47.4±24.2)〕岁,男13人35个椎体,女10人21个椎体,第2腰椎6个、第3腰椎18个、第4腰椎20个、第5腰椎12个,其中40~60岁13人32个椎体。

1.2 方法

1.2.1 BMD检测 检查设备为Siemens Somatom CT机及随机配带的BMD检测模型及配套软件,按设备要求进行扫描取数据:被检测者仰卧检查床上,标准模型放于被检测者腰部下方床垫相应槽内;首先扫描一幅侧位定位片 (Topogram),在定位片上选择计划测量的腰椎,扫描设定在椎体中间部位、与椎体上下缘平行;扫描条件及重建参数,测量软件内已经设置好〔80 kVp,80 mA,1 s,准直5 mm,层厚10 mm,图像重建卷积核 (convolution kernel)S80 s〕,然后用专用程序自动分析计算骨皮质密度、骨松质密度、与同性别20岁正常BMD比较值 (T值)及与同性别同龄正常BMD比较值 (Z值),并绘制曲线图。

1.2.2 骨小梁容积百分比(Vp)检测 对BMD检测的椎体行螺旋 CT连续扫描(130 KVp,80 mA,时间1.5、准直1 mm),重建参数:层厚1 mm,间距1 mm,重建视野100 mm,重建卷积核B 80 s。在容积测量卡上,用螺旋CT容积测量软件,对重建的图像组中无终板层面组,分别选择无椎静脉的松质骨的最大范围,以150、180及210 Hu为阈值,分别进行CT值大于等于阈值部分的容积进行测量,即为所选择腰椎容积范围内骨小梁的容积值(Vt);对上述相同腰椎及所选择的相同容积范围,分别以149、179及209 Hu为阈值,分别进行小于及等于阈值部分容积进行测量,即为所选择腰椎容积范围内骨髓腔(非骨小梁区)的容积(Vm)。Vp=Vt/(Vt+Vm)×100%。

1.3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将测得的椎体BMD与阈值为150、180及210 Hu测算的椎体Vp进行数据统计、相互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BMD分别与阈值为150 Hu、180 Hu及210 Hu测得的V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8、0.955及0.950(P<0.001),表明各阈值所测的椎体Vp与同一椎体BMD都有高度的相关性,其中阈值为180 Hu相关性最高。BMD与阈值为150 HU,180 HU和210 HU的Vp直线散点,相关方程分别为:y150=0.385x+4.1(R=0.948)、y180+0.403x-7.26(R=0.955)及 y210=0.381x-12.768(R=0.950)。见表1。

表1 BMD与Vp基本统计表

3 讨论

OP 表现为单位体积的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退化,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一种常见疾病,临床上对OP的诊断现在仍然以BMD作为参考指标,BMD的检测方法较多,但临床最常用的是双能X线(DEXA)BMD检测,QCT〔1〕BMD检测,另外还有周围骨QCT(pQCT)BMD检测,容积定量CT(vQCT)BMD检测,这些检测结果都是标准化的数字,检查的参数主要是骨矿物的含量,但是不能直接反映OP时骨微结构的变化,并且也需要专用设备。

有研究发现BMD只能部分反映骨强度的改变,对骨折风险预测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很多作者把研究骨微结构改变来预测骨折风险。骨微结构主要指骨小梁的三维构筑及小梁间的连接程度,也就是骨小梁的形状、厚度、连接性及各向异性程度〔2〕,常用的参数指标有骨小梁面积、骨小梁体积比、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目、骨小梁间隙等,不同的学者在研究骨微结构时采用了不同的指标参数,其中 Vp是常用的一个参数〔3,4〕,直接反映单位体积内骨结构总量的多少,也反映了单位骨体积内骨小梁厚度及数量的综合,是一个宏观的骨微结构改变。

最近高性能的高分辨率 CT(HRCT)及微 CT(μCT)〔5,6〕能够检测骨小梁的微结构情况。一方面HR CT临床应用很少,μCT只能应用在小动物及标本上;另一方面计算骨小梁容积百分比时还需要专用设备及软件,计算繁琐,并且计算的是局部骨质的体积百分比,对于反映骨小梁整体宏观改变还有一定局限性,也不能在临床病例中应用。作为可以直接反应单位容积内骨小梁厚度及数目综合的Vp的在体检测方法,没有报道。本文提出的CT对Vp检测方法,是利用CT机对腰椎椎体行薄层螺旋扫描,用CT机基本配套的容积测量软件,对腰椎松质骨的Vp测算,对有CT机的单位,不需要另外配备任何设备,都可进行检测,操作简单,测量数据准确可靠,计算简洁。

脊椎松质骨年更新率达到20% ~25%,是OP时最早出现骨质丢失的部位,也是OP性骨折最多发生的部位;本研究主要针对腰椎的松质骨,能够很好地代表OP时的病理改变;本组病例年龄为23~87岁,从BMD的峰值年龄到高龄老年OP时的BMD低值范围,其中40~60岁BMD变化最明显的年龄段病例数及椎体个数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39.49%及57.14%,能够很好地代表BMD的生理变化过程。

BMD是OP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QCT能够分别检测脊椎骨骨皮质及松质骨的BMD;本研究使用QCT检测的BMD作为参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能够直接的验证本文提出的方法在OP中的价值及意义,并且根据BMD在OP的诊断及预测骨折风险的参考值,可以估算出相应的骨小梁容积百分比的相关数值。国内李景学〔7〕将QCT检测的BMD低于95 mg/cm3时作为中国女性预示OP骨折的阈值,根据阈值为180 Hu的相关方程y180+0.403x-7.26,计算出当阈值为180 Hu测量的骨小梁容积百分比低于31.03%时,提示有骨折风险。

骨化的CT值公认在200 Hu以上,通过最初步的检测,本文选定150 Hu、180 Hu及210 Hu作为本研究的检测阈值,通过研究证实这几个阈值检测的Vp与BMD都有极高的相关性,其中阈值为180 Hu测得的松质骨Vp与BMD相关性最高,与理论值一致;证实本文提出的在体检测方法与QCT检测的BMD对判断OP有同等的价值。

本文提出的骨小梁容积百分比检测阈值,是以QCT检测的BMD为参考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的,由于两者检测椎体容积的范围不完全一致,不一定能够真实反映检测阈值的准确性,本方法检测的Vp是否能准确的反映真实的Vp,以及对骨折风险的预测及风险阈值,都还需要进一步实验研究做出更准确的验证。本文提出的CT骨小梁容积百分比检测方法,与QCT检测BMD有高度的相关性,操作简单、方便,并能够以标准数字的形式反映所测骨质的Vp,可以作为OP临床诊断、治疗及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1 张 静,曹树伟,林治恩,等.骨密度测量技术诊断骨质疏松研究现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9;(2):133-6.

2 李 朵,魏启幼.骨微结构与骨质疏松性骨折〔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4;10(4):519-22.

3 张 娟,黄少慧,吴湘慧,等.骨灵片对去势大鼠骨小梁三维结构/骨强度的干预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2008;8(5):429-32.

4 佟海英,胡素敏,高学敏,等.中药复方对模拟失重大鼠骨丢失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3):34-6.

5 蒋 谊,魏启幼.显微CT在骨质疏松症病理诊断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9(5):335-8.

6 Genant HK,Engelke K,Prevrhal S.Advanced CT bone imaging in osteoporosis〔J〕.Rheumatology,2008;47(4):9-16.

7 李景学,吴春营,蔡跃增,等.骨疏松性骨折的定量CT预测〔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4;28(6):373-7.

R582+.1

A

1005-9202(2011)12-2196-02

杨 林(1962-),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CT诊断工作。

〔2010-10-12收稿 2011-03-01修回〕

(编辑 袁左鸣/曹梦园)

猜你喜欢
微结构小梁百分比
ZnO对莫来石多孔陶瓷成相及微结构的影响研究
圆柱表面微结构超精密车削加工技术研究
加工轨迹对薄壁件微结构电解铣削的影响
补 缺
补缺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LED灯闪烁百分比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不同干预疗法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微结构影响的对比研究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临床意义探析
微商
趋势攻略之趋势线:百分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