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化血粉在生长期肉鸭饲粮中的应用研究

2011-02-09 07:18刘延贺李梦云杨建平
饲料工业 2011年13期
关键词:饲粮饲料动物

刘延贺 李梦云 杨建平

随着全球范围内蛋白质资源的日益匮乏,优质动物蛋白资源尤其是鱼粉的价格不断上涨,造成饲料成本大幅增加,利润下降,饲料生产者不得不寻找开发其他动物蛋白源。相比之下,血粉由于蛋白质含量在动物蛋白原料中最高,从理论上其蛋白质营养的潜在价值最大,所以长期以来是动物营养学家及饲料生产者共同关注的蛋白源。众所周知,血粉只是经普通干燥后直接应用的,实际价值不高,因其消化利用率太低,这也是生产中限制血粉应用的主要问题。但近年来,相关的饲料加工、动物营养、微生物发酵工程等专家作了不少试验研究,在提高血粉利用率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根据现有资料,膨化和发酵加工处理的血粉是明显优于一般干燥血粉的可肯定产品,尤其以膨化血粉由于相对便于操控生产同时可规模生产而有较大市场,但膨化血粉在动物上的试验报告还不多见。不同动物对膨化血粉的实际使用效果、在不同动物饲粮中的最佳添加量等,还只是停留在估计或经验指导上,都没有科学具体的试验数据作依据,有关对肉鸭的应用试验更未见报道。肉鸭生长速度快,生长期短,要求饲粮的蛋白质水平和氨基酸水平高且平衡,特别在生长期,更需要优质的动物蛋白原料提供蛋白。本试验研究采用目前市场上认为膨化效果最好的干法膨化血粉为动物蛋白源同时平衡氨基酸进行配方设计,选取樱桃谷肉鸭作为试验对象,研究膨化血粉的饲喂效果及最佳添加比例,同时探讨1~4周生长肉鸭采取一个配方饲养的可能性,以期为膨化血粉在肉鸭饲养上的科学利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与分组

选用健康、1日龄的樱桃谷肉鸭6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20只,每组设4个重复,每重复30只,每组试验鸭始重差异不显著(P>0.05)。采用1×4+1试验设计,即4个试验组,分别添加4个不同水平的膨化血粉,1个对照组,为不含膨化血粉的纯植物蛋白原料组。

1.2 试验材料

1.2.1 膨化血粉

膨化血粉为河南新乡原阳大兴饲料设备有限公司提供,各项质量指标描述见表1。

1.2.2 试验日粮

试验日粮的基础为玉米-豆粕-菜粕型日粮,在4个试验组的配方中分别加入1%、2%、3%、4%的膨化血粉,动物蛋白量的增加通过减少豆粕量来平衡,同时为保证各组营养指标的相对一致,通过添加油脂和调节玉米、次粉、豆粕的用量来实现各组能量和蛋白的基本接近,通过添加合成氨基酸(主要是蛋氨酸和异亮氨酸)来平衡各组的氨基酸,各组添加的合成氨基酸都在各组1%的预混料中。饲料营养水平参考樱桃谷肉鸭品种推荐的营养标准结合河南肉鸭饲养实际,同时考虑使用消化率高的优质动物蛋白并平衡氨基酸后饲粮蛋白水平适当降低的可行性,把蛋白在标准基础上降低5%,即从20%降低1个百分点按19%执行,并且1~4周全期采用一个配方来探讨其可行性。各组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2。

表1 膨化血粉的质量指标(91%干物质基础)

表2 试验各组的饲料组成及营养水平

1.3 饲养管理

试验在封闭的育雏鸭舍进行。试验前对鸭舍及用具进行消毒,并对所有试验鸭苗按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试验鸭采取网上饲养,自由采食和饮水。

1.4 测定指标

分别于1日龄、14日龄和28日龄早上,对试验鸭按重复进行空腹称重,记录总重和平均只重,同时按重复每两周记录采食饲料总量和平均只采食量。并依据记录数据计算各阶段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饲料转化率(F/G)。

1.5 数据处理

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对相应的指标进行多重比较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讨论

2.1 试验结果

各组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料重比(F/G)见表3。

从1~2周的试验结果看,14日龄的体重及平均日增重(ADG)以3%的膨化血粉组表现最好,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和1%添加量的膨化血粉试验组,与2%膨化血粉组也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和4%膨化血粉组差异不明显(P>0.05)。从1%~4%试验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看,ADG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但膨化血粉从1%增加到2%,或从3%增加到4%,ADG没有显著(P>0.05)提高。在采食量(ADFI)指标上,以3%膨化血粉组最高,显著(P<0.05)高于2%和4%膨化血粉组及对照组,但与1%膨化血粉组无显著差异(P<0.05)。从反映最终饲养效果的料重比(F/G)结果看,3%和4%膨化血粉组以1.48和1.46表现最好,与其他各组均差异极其显著(P<0.01),对照组的料重比最高,达到1.63,即使添加1%和2%膨化血粉组也显著(P<0.05)优于此指标。

表3 不同比例的膨化血粉对1~4周龄生长鸭生长性能的影响

3~4周的试验结果表现比较简单,在增重、采食量方面,各组之间均未在统计学上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但可以观察到的是,3%、4%膨化血粉组的ADG仍然是最高的,饲料消耗是最低的,对照组的采食量以平均每天185.81 g为最高,每天比其他组多消耗几克到十几克不等。在料重比上,3%和4%膨化血粉组显著(P<0.05)低于1%膨化血粉组和对照组,与2%膨化血粉组差异不明显(P>0.05),对照组和1%膨化血粉组表现最差,料重比达2.25和2.26。

从1~4周的全期来看,在ADG和ADFI的表现上仍然是统计上的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到的趋势是,4%膨化血粉组增重最快,对照组最慢,相比来说比对照组提高了8.33%,采食量比对照组降低5.94%。3%膨化血粉组日增重比对照组只高1.38 g,提高了2.24%,但其采食量最低,比对照组下降了9.72%。在通期的料重比上,2%、3%、4%膨化血粉组没有显著差别(P>0.05),但4%膨化血粉组比3%和2%组分别下降了1.66%和6.32%。3%、4%膨化血粉组的料重比显著(P<0.05)低于不用膨化血粉的对照组,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了11.71%和13.17%,但添加1%和2%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了4.39%和7.32%。

2.2 分析与讨论

从以上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干法膨化血粉作为肉鸭日粮中唯一动物蛋白源,通过氨基酸平衡手段,是完全可以达到理想的饲养效果的。结果显示,在膨化血粉用量达到3%~4%,平衡氨基酸后,即使整体日粮蛋白质水平降低1%(由20%降到19%),其生长成绩不受影响,完全可达到品种要求的阶段生长目标,适当降低蛋白水平切实可行。从各个阶段分开看,1~2周表现要比3~4周好,1~4周通期使用的效果也令人满意。肉鸭料从纯植物性蛋白原料的组成结构到加入递增的不同比例的唯一动物蛋白源——膨化血粉,添加量从1%~4%表现出的生产性能变化基本是一个递增增长的趋势,只是1%和2%的添加没有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平。这说明在日粮营养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配方中增加膨化血粉作为唯一动物蛋白源,不论比例高低,对肉鸭生长性能皆呈正效应,膨化血粉在肉鸭日粮中完全可以使用,这与以前多数经特殊加工处理后血粉产品在不同动物上的试验结果一致(范宏刚等,2003;桂志成等,1995;何廷,梁琳等,1992;刘运枫等,2007;刘定发,王治平等,1998)。

膨化血粉在肉鸭料中的合适使用比例,本试验结果也表现的较为明显,即3%~4%是理想的添加比例,3%比例已经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但4%的添加从试验数据看,仍然有向好的迹象,我们可以在3%~4%做出选择。传统的血粉使用量一般建议不超过3%(汪国和等,2004),并且有试验(Tabinda Khawaja等,2007)验证了血粉使用3%在肉鸡日粮中表现的效果最好,超出此量明显变差。本试验在验证前人结果的基础上又有不同,对干法膨化血粉,超出3%添加量并没有表现生产性能变差的结果,相反仍有改善,表明其使用量突破3%达到4%也应该可以选择。另外需要附带说明的是,本试验过程中,达到4%添加量时,试验鸭的粪便完全正常,没有引起腹泻发生的迹象。以前有报道(O.C.Onwudike,1981)在日粮中使用4%的普通干燥血粉饲喂蛋鸡,腹泻率达到了85.34%,很可能是由于干燥血粉的消化率低和灭菌效果不好而导致的。本试验是用的干法膨化血粉,灭菌效果很好,消化率大幅提高,未出现由消化不良和有害细菌导致腹泻现象,可以说达到4%的添加量也是安全的。

普通干燥血粉往往存在杂菌污染、适口性差、消化利用率低的明显缺点(李宏龙等,2004),所以,长期以来,在饲料中的应用受到极大限制。经过膨化处理会使这些缺点得到很大改善,近年已有相关报道(汪国和等,2004)。如本试验采用的干法膨化血粉,由于出料口温度可达到200℃以上(桂志成等,1994),灭菌效果很好,有害菌数极低(马超等,2008);由于经过了熟化、细胞破碎,使其蛋白质分子结构和空间结构都得到破坏,所以其适口性、消化利用率也得到极大提高(陈立等,2003),相关报道显示细胞破碎率可达100%,体外消化试验中其蛋白质消化率可达94.58%,使血粉在生产中的应用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突破,虽然有关膨化血粉的饲养试验资料很有限,但已经有人(刘运枫,2007)在与肉鸭接近的肉鸡上得到了显著的正效应,在生长猪(刘延贺等,2009)上得到了与进口鱼粉同样的饲养效果,同时对膨化血粉在猪饲粮中的适宜用量给出了建议。从理论上和膨化血粉的质量指标上来讲,膨化血粉的应用效果应该是肯定的。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同样是膨化血粉,可能得出的试验结果会差别很大,因为膨化血粉的质量差别很大。干法膨化与湿法膨化差别极大,同样是干法膨化,由于血粉原料来源(不同畜禽品种血粉和血粉干净度、新鲜度)、膨化过程控制不同,导致膨化程度和内在营养指标不同,从而导致使用效果千差万别。

本试验中对1~4周龄的肉鸭试行了通期一个配方、一种饲粮的试验方案,从试验结果看是可行的。在不添加膨化血粉的纯植物性蛋白的配方结构下,用樱桃谷肉鸭的生长指标来衡量,效果不理想,与生产中多数的实际饲养效果相比也偏低。但3%~4%添加膨化血粉后,表现出的结果完全可以达到品种内生长性能指标要求,并优于大批生产中1~4周的生产成绩,从本试验结果判断,对1~4周肉鸭生产中实行有膨化血粉的一个配方是可以试行的,但一个饲粮和分两阶段的两个饲粮在经济核算上哪个更划算,本试验未涉及,尚需进一步探讨。

3 结论

依据本试验结果,可得出如下结论:①膨化血粉作为唯一动物蛋白源在肉鸭饲养中完全可行,与纯植物性蛋白结构的饲粮相比,随着膨化血粉量的加大,肉鸭生长性能持续提高。②膨化血粉在肉鸭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为3%~4%,3%已经可以达到满意效果,但超过3%肉鸭生长性能仍会改善。③对肉鸭1~4周的饲养期中,使用3%~4%的膨化血粉日粮同时平衡氨基酸,日粮蛋白水平可降低1个百分点,并且采用一个饲粮饲喂到底的饲养方案从肉鸭生产性能表现上看是可行的,是否经济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

[1] 陈立,马稚昱,何君.挤压膨化对血粉消化率的影响[J].中国饲料,2003(21):8-9.

[2] 范宏刚,王洪斌,刘焕奇,等.膨化血粉饲喂生长犬效果试验[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3(9):8-9.

[3] 桂志成,董初生.饲用血粉的新生产工艺及采用膨化血粉喂养试验的效果[J].水产学报,1995(2):159-165.

[4] 何廷,梁琳.发酵血粉饲养黄羽肉鸡的效果[J].畜牧兽医科技,1992(1):7-8.

[5] 李洪龙.文玉兰.饲用血粉的应用现状[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04(3):24-26.

[6] 刘定发,王治平,等.发酵血粉代替进口鱼粉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J].中国饲料,1998(23):11-12.

[7] 刘运枫,王洪斌,刘焕奇.膨化血粉饲喂效果研究[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7(2):32-34.

[8] 刘延贺,苑会珍.膨化血粉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9995-9996.

[9] 马超,夏成文.膨化血粉微生物学品质安全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24):10476-10477.

[10] 汪国和,张日俊.血粉高蛋白饲料的开发和利用[J].饲料工业,2004,25(11):58-59.

[11] Onwudike O C.Effect of various protein sources on egg production in a tropical environment.Trop Anim Prod,1981,6:249-256.

[12] Tabinda Khawaja,et al.Effect of different levels of blood meal on broiler perfermance During two phases growt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ultry Science,2007,6(12):860-865.

猜你喜欢
饲粮饲料动物
四种青贮法 饲料新鲜又适口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肉鸡消化酶活性及能量、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粤海饲料
羊饲料的营养成分及配制
不同物理有效纤维水平饲粮制粒对山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硫酸钠在蛋鸡饲粮中的安全性评价
饲料Ⅱ个股表现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能、氮利用及血液激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