蒌蒿生产大棚栽培技术

2011-02-10 04:13撰文刘文辉吴东根刘永红邢凤根罗宗火
中国果菜 2011年10期
关键词:根状茎嫩茎茎秆

撰文/刘文辉 吴东根 刘永红* 邢凤根 罗宗火**

**桐君街道农办

蒌蒿又名芦蒿、水蒿,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野生种分布广泛,其嫩茎是主要食用器官。明朝期间,南京市民即采摘蒌蒿食用,20世纪80年代后期,江苏首次进行蒌蒿人工栽培,现栽培面积在1000公顷左右,其他地区,如浙江、江西、云南和安徽等也已经开始蒌蒿的人工栽培。

1、生物学特性

1.1 蒌蒿的地下根状茎呈棕色,柔嫩多汁,是营养贮藏器官,也是重要的繁殖器官,分布在地下15~25cm的土层内,长约30~70cm,粗0.6~1.2cm;根状茎上有节,节上着生隐芽,并发生不定根,隐芽萌发可形成新的根状茎,或伸出土面形成茎秆。地上部茎秆直立,高60~120cm,早春上部绿色,下部青白色,并带紫色,成熟后全茎褐色。叶片羽状深裂,长10~14cm,宽约长的1/2,侧裂叶1~2对,无假托叶,叶面无毛,绿色,叶背被灰白色薄绒毛,上部叶3裂或不裂,或线形全缘。

1.2 蒌蒿多分布于圩堤浅滩潮湿地带,适应性好,抗逆性强,耐瘠薄、旱涝及盐碱。蒌蒿在日平均温度4.5℃左右开始萌发,嫩茎生长最适宜温度为日平均12~18℃,20℃以上茎秆迅速老化。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露地于2月中旬开始萌发,3月下旬后生长明显加快,4月为采收期,8月中旬植株生长达到高峰,在秋季短日照的情况下,部分植株可开花(大约9月中下旬),但种子难以成熟,12月中旬后遇重霜,地上部分枯死。

2、类型与品种

2.1 野生蒌蒿嫩茎中粗纤维含量较多,香味浓,但带较强的苦涩味。人们通过长期的选择培育,形成了一些产量高、品质佳的蒌蒿品种。

2.2 蒌蒿根据其叶片形状大致可分为三种:①大叶蒌蒿。叶片羽状3裂,较耐寒,萌发较早。②碎叶蒌蒿。叶片羽状5裂,耐寒性略弱,萌发稍迟。③嵌合型蒌蒿。在自然状态下,往往在同一植株上存在两种以上的叶型。

2.3 根据嫩茎的色泽,可将蒌蒿分为三种:①白蒌蒿。茎淡绿色,茎秆粗而柔嫩,一般属大叶蒌蒿类型。②青蒌蒿。茎青色,香味略浓,一般属碎叶蒌蒿或大叶蒌蒿类。③红蒌蒿。茎紫红色,香味浓,纤维多。

3、大棚早熟栽培技术

3.1 选择优良品种 大棚栽培蒌蒿以早熟为目的,宜选择萌发早品种,一般选择大叶形青秆蒌蒿品种,这类品种的萌发期可比红蒌蒿、白蒌蒿提早3~5天,而且产量较高。

3.2 扦插育苗 蒌蒿通常采用无性繁殖,即采用扦插繁殖。育苗一般在露地进行,苗床地施肥与大田栽培相同。

扦插一般在6月中下旬至8月初进行。如扦插过早,则组织不充实,养分积累少,扦插后新枝长势不旺,葡萄茎分枝多,翌年春天蒌蒿整齐度差,无效株多;扦插过迟,则扦插植株当年生长期较短,同样影响养分积累,从而影响翌年的基本苗数量。扦插时,选择当年未收割、茎粗在1cm以上的蒿秆,截成长12~15cm的插条,要求无病虫害,腑芽未萌发,每条插条顶端至少留有1~2个饱满芽。然后以株行距30cm见方、正向斜插于土壤中,顶端留出1~2个cm,每个标准大棚约插1700株左右。

3.3 整地施基肥 大棚栽培蒌蒿宜选择肥沃、潮湿的沙壤土或冲积土,不宜连作。在清除前作的枯枝残叶后,每个标准大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猪粪、牛粪、鸡粪等)1000~1300kg,或腐熟菜饼30kg,翻耕后按1.3~2m宽作畦,畦沟40cm。

3.4 定植 蒌蒿一般在5~9月定植,其定植方法主要有三种:

3.4.1 育苗移栽法 一般在5~6月定植。定植时,连根将植株挖起,按50cm×45cm的行株距定植,每穴定植2~3株。

3.4.2 不育苗移栽法 在6月下旬,将半木质化的茎杆截去顶部嫩梢,按30~35cm的行距开沟,沟深5~7cm,将茎秆横栽于沟中,茎秆首尾相连,并留2~3节于土面,覆盖压实后浇水。

3.4.3 秋季定植 在8月中下旬至9月,剪取生长健壮的植株,截去顶部嫩梢和基部木质化的部分,选中段截成15~20cm长的小段,按行距25cm开沟,沟深5~7cm,将小段埋入沟中,株距5~7cm,地上留1/3,覆盖泥土压实后浇水,上面覆盖遮阳网或稻草等,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其发根。

3.5 定植后的管理

3.5.1 肥水管理 定植后,经常保持土壤湿润,9~10月间每个标准大棚施尿素7kg,并浇透水。在11月中下旬至12月中旬,地上部分枯死后,割去地上部分,结合清洁田园,进行浅松土,每个标准大棚施尿素7千克或复合肥10~17kg,并浇足水。

3.5.2 大棚覆盖 地上部割去,并施肥后约7天即可覆盖棚膜(如施肥后立即覆盖,则肥料不能用复合肥,宜用尿素加磷钾肥)。大棚覆盖后,一般晴天白天气温控制在17~23℃,最高不超过25℃;阴雨天的温度应比晴天下降5~7℃。温度过高,茎秆容易老化,但温度过低,则生长缓慢。待株高10cm左右时,可用5~6mg/L(百万分之五至六)赤霉素喷雾,隔10天左右再喷雾一次。

3.5.3 虫害防治 蒌蒿栽培期间的主要虫害有蚜虫、螟虫、瓢虫等,应及时防治。

3.6 采收 在大棚覆盖后40~50天,在嫩茎高15~20cm时即可开始采收,此时约1~2月间。采收时,用锋利的小刀平地面割下,摘除叶片后嫩茎即可上市。如运输到外地销售,需将嫩茎浸泡在水中,以防发热、失水。在采收后,继续覆盖,约30~40天后又可采收。

猜你喜欢
根状茎嫩茎茎秆
禾本科草本植物根状茎发育调控机理研究进展
水稻茎秆接触物理参数测定与离散元仿真标定
叶用黄麻新品种帝王菜4号
基于离散元的柔性作物茎秆振动响应仿真
波罗蜜叶绿素缺失突变体嫩茎转录组分析
谷子茎秆切割力学特性试验与分析
畲药铜丝藤植物根和根状茎部位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研究
文冠果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八角莲不定芽的快速培育
青天葵组织培养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