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缺穴穴名寓意在临床中的意义及启发

2011-02-10 16:49吕计宝
针灸临床杂志 2011年11期
关键词:经气膀胱经腧穴

蒙 珊,吕计宝

(1.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530011;2.广西中医学院,广西 南宁530001)

腧穴的命名大多各有深意,有关腧穴名称含义的解释在古代文献中早有记载,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著《千金翼方》说:“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深切体会到:正确理解腧穴的穴名深意,对临床工作确定腧穴的正确定位及灵活运用腧穴的主治作用等方面均有极大的帮助。现试取列缺穴总结如下。

1 从穴名理解列缺穴的定位

列缺穴的定位在纵轴上的位置,从《脉经》开始均以“去腕一寸半”为标准。但并未具体指出在横轴上的位置,因此自古以来就有分歧。分歧由来起自北宋王惟一所作《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中的简便取穴法,即“去腕侧上一寸五分,以手交叉,头指末筋骨罅中”,但并未指明以手交叉时,食指指尖偏内侧还是偏外侧,分歧也由此而生。由于对此取穴法的理解不同,产生了列缺穴的偏于外侧或偏于内侧两种不同取穴位置。

笔者认为从穴名上可以明确本穴的具体定位。列缺为雷电之神的古称,即天上的裂缝(天门)为列缺。闪电的形状就是一分为二,中间有一条裂缝。分析列缺二字,《荀子·议兵》曰:“散则成列”,可知“列”与行相对,在行列之上,但“列”可通“裂”,“裂”有分裂、裂开的意思,“缺”在《说文解字》解释为“破器也”,亦有裂开的意思。古人对腧穴的称谓颇多,有“砭灸处”、“气穴”、“节”、“会”、“孔穴”等,而《素问·骨空论》又称其为“骨空”,指骨间空隙为腧穴所在之处。综合两字及“骨空”之意,本穴的位置应在桡骨茎突上的骨缝上。在此处解剖上的位置也正好位于两条肌腱之间(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而且列缺是肺的络穴,从这里又开始走入大肠经,一分为二,贯穿于两条经络之间,正好应了列缺之名。

2 从穴名理解列缺的主治作用

雷电之神在大气中有涤荡乾坤、通上澈下的能力,如在大雨来临之前乌云密布,雷电闪过之后很快就会雨过天晴。根据古人“天人合一”、“取象于天”的思维方式,列缺穴有以下几种临床作用。

2.1 通上作用

列缺善治呼吸系统疾病。肺脏位于胸中,居五脏六腑之上,象征“天”。手太阴肺经从列缺别走手阳明大肠经脉,脉气由此别裂而去,像是天庭的裂缝。因此,咳嗽、气喘等病症引起胸中疼痛、烦闷症状均可取本穴宽胸理气、止咳平喘。

善治头痛、眩晕、落枕等头项部疾病,如《四总穴歌》曰:“头项寻列缺”。古人把患者头重目眩的临床症状比拟为大雨来临之前乌云密布的天空给人们带来的沉重感觉,刺本穴犹霹雳行空阴霾消散,可使病人头目清爽。

病例:李某某,女,33岁。2004年11月12日来诊。诉于当日早晨起床后头不能转动,颈部僵硬疼痛。查体:患者头项强硬,不能向左右侧转动及俯仰,呈强迫体位,两侧颈项及肩部肌肉紧张,局部压痛明显。即取两侧列缺穴,针尖向上,引气上行,并配合运动疗法,嘱患者得气后前后左右活动颈部,10 min行针1次。针刺15 min后,颈部拘急感减少,能稍微活动。30 min后出针,头颈活动自如。

2.2 澈下作用

善治尿潴留。缺还有破缺的器皿的意思,古人把膀胱比喻成盛满尿液的器皿,列缺为肺经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任脉(膀胱为任脉所过),刺之可开宣肺气、通调水道。对于尿潴留患者针刺本穴,既取象与雷电过后大雨来临的自然现象,又犹如刺穴则让封闭的器皿开口,尿液流出,寓有“提壶揭盖之意”。

病例:李某,男,79岁,“右股骨颈骨折术后”尿潴留。取百会、列缺穴,用泻法,10 min后即可自行解小便。

善治足太阳型坐骨神经痛。列缺穴对膀胱的疏理作用不仅体现在膀胱这一具体的器官上,还善于疏通膀胱经的经气。按十二时辰配十二经脉,列缺穴所属的手太阴肺经位于寅位(上午3~5点),足太阳膀胱经位于申位(下午3~5点),“寅申相冲”,为“子午相冲”取穴法,此又为列缺穴善于疏通膀胱经郁滞的气机的另一作用机理。因此,列缺穴对膀胱经型坐骨神经痛经气阻滞疼痛剧烈者的即时止痛效尤佳。

病例:张某某,女,35岁,2000年8月5日入院。患者腰部疼痛及左侧下肢后侧放射痛。腰椎CT示:L4~5椎间盘脱出。患者症状发作有在下午3~5点疼痛显著的特点,取人中疏通督脉经气缓解腰部疼痛,再取对侧列缺穴缪刺泻法疏通膀胱经经气,留针20 min疼痛明显缓解。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列缺穴从定位以及主治作用的分析,有助于从列缺穴的命名上,更加深入的探究经穴的功用,希望对临床医生有所启发。

猜你喜欢
经气膀胱经腧穴
经络腧穴学腧穴定位的学习心得*
人体经脉养生律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浅论手太阴肺经经气运行规律
人体经脉系脏养生律
下午动一动,疏通膀胱经
六阴经“经气”性质的探讨
下午动一动,疏通膀胱经
只要3个动作,解决身体90%的疾病
《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