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媒体

2011-02-10 23:12
中国畜牧业 2011年1期
关键词:养蜂业阜新市养蜂

1 蜂蜜甜但养蜂苦 盼能有份保险

“今年春季蜂蜜的产量比去年差了一半多。”浙江省江山市老蜂农毛江修目前正在安徽肥西放养着自己的蜜蜂。油菜花期即将过去,他一边算着账,一边考虑着下一站去哪里采蜜。

今年53岁的毛江修已养蜂28年了。他的老家浙江江山是全国最大的蜂产业基地,全市共有蜂农5000多名,拥有蜂群23万箱。养蜂业已成为当地的一大支柱产业。

虽然当地养蜂业声名在外,毛江修却开心不起来。“我们养蜂业有一句话,叫‘一年赚、一年平、一年赔’,这个产业很脆弱,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他说,“今年之所以蜂蜜严重减产,是因为在二三月份,南方都持续下雨,加上天气又冷,蜜蜂得了‘大肚病’,大批死亡。蜜蜂有个特性,排便必须要飞出蜂箱进行,而阴雨天使蜜蜂无法外出排便,结果胀死在蜂箱内。”

“我一共养了120箱蜂,死了近三分之一,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很心疼。”毛江修告诉笔者,“正常年份,我夫妻俩一年能赚到3万左右,但今年春天蜂蜜没采到多少,却已经损失了2万多块。”

“别看蜂蜜很甜,养蜂却很苦,常年在外,风餐露宿,28年来我夫妻俩的年都是在帐篷里度过的。”毛江修说,他一年只有三五天的时间能回家看看父母和孩子。

今年江山市的蜂农都遭受了类似的打击。另一位蜂农祝日行整个家族都以养蜂为业,坏天气让他们痛失了近半的蜜蜂。“养了近40年的蜂,辛苦已经不怕了,但怕有自然灾害。”祝日行说,近些年极端气候频繁出现,导致养蜂业很不稳定,2008年的大雪灾还差点毁灭了他们几十年辛苦积累的产业。

“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蜂产品前途很好,但是频繁的自然灾害打击了我们信心,大家十分盼望像投保汽车一样对养蜂业进行投保。”祝日行说,“由于养蜂业风险大,几乎没有保险公司愿意承担这项业务。如果没有支撑,这个传统行业就会渐渐地走向衰落。”

江山蜂农们还担心这个产业后继无人。“我都60多岁了,大部分养蜂人的年龄都超过了50岁,几乎没有小伙子愿意接手。”祝日行说,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养蜂很苦外,最重要的还是收入低,而造成收入低的最主要原因是市场上假蜂蜜泛滥。“比如一斤洋槐蜜,我们的成本价都要20多块,但有人却只卖10多块,市场都被假蜂蜜抢走了。”祝日行说,希望国家能够严厉打击蜂蜜造假掺假现象。(摘自新华网)

2 福建武夷山熏鹅飘香省内外

5月5日一早,福建武夷山岚谷乡横墩村锦绣园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建阳市养鹅专业户邵淑萍饲养的820只白鹅以每千克15元的价格予以回收加工,制作岚谷薰鹅;邵淑萍则用这笔款买了2500只鹅苗回养殖场。

锦绣园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鹅苗孵化基地集饲养、育种、繁殖、管理、熏制、经营于一体。他们从2008年开始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引进孵化设备。为确保孵化鹅雏成活率高、生长快、抗病力强,他们从乡兽医站聘请3位技术员指导,免费培训养殖、防疫、运输等技术。该合作社已在武夷山、建阳、顺昌、浦城周边县市发展合作社成员106户,养白鹅26万只。鹅苗繁殖基地有种鹅1500只,商品鹅存栏数保持在3600只。

合作社常年供应优质鹅苗,并且全部回收。鹅苗价格高峰期每只卖20元左右,去年至今,已孵化6万多只。商品鹅回收保底价每千克14元,一只商品鹅回收价在70元左右,年产值300多万元。为了让武夷山游客能品尝到风味独特的岚谷熏鹅,合作社还在武夷山市区开了一家兰师傅熏鹅店,每天供不应求,受到市民和中外游客青睐。(摘自《福建日报》)

3 电脑养猪 “钱”景看好

“这个养猪场的技术太先进了,所有设备都是全自动的,这样养猪真让人羡慕。”4月8日上午,四川省丹棱县张场镇的会琴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肥溜溜养殖场终于迎来了落成典礼,当地村民在参观过程中,不时发出感叹。

据养殖场业主之一曹莉介绍,养殖场是她与成都某公司合作开办,占地20余亩,采用全封闭、全温控的现代化养殖技术,以及“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即公司提供种猪、饲料、技术等,农户零风险投资,计划年出栏生猪1万头以上。

曹莉和王会琴是表姐妹,平时喜欢上网关注一些新闻,尤其是和农村相关的内容。“虽然我们是生猪养殖大县,但大家在养猪方面并没什么技术,全凭运气在养。如果遇到猪瘟等疾病,根本就是亏本买卖。”曹莉称,看到这样的情况,她们便萌生了办一个大型、先进养殖场的想法。

2011年8月,她们的养猪场正式动工修建。她们的创业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关注。“平时,我们遇到什么问题,找到相关部门,他们都会及时帮我们解决。”曹莉说。

据介绍,该养殖场采用的是世界先进技术,包括通风换气系统、水帘降温系统、采暖系统、温度自动控制系统、自动喂料系统、水厕所等,只需在电脑上进行相关设定,便可进行全自动操作,让生猪始终生长在一个全封闭的恒温环境中,既有效减少疾病传播,让猪更健康、更舒服地生长,又保证了猪肉的品质。此外,还可以将符合排放标准的粪便用在周边的果树和农田中,做到种养循环,实现零污染、零排放。

“到时候,不管市场上的猪肉价格怎样,只要把猪养好,我们就能保证每头猪100元左右的利润。”通过这样的模式,农户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很不错的。(摘自《眉山日报》)

4 秸秆摇身变成抢手货

曾几何时,堆放在田间地头的农作物秸秆找不到好出路,农民只能把它烧掉,这样既污染空气,还烧焦了土壤。近年来,辽宁省阜新市大力开展秸秆饲料开发工程,平时最不起眼的玉米秸、豆秸等摇身一变成了抢手货,阜新市畜牧业和循环农业随之得到快速发展。

在阜新合隆颗粒饲料厂,一位正在等待销售玉米秸秆的农民介绍说:“以往把玉米秸秆一烧了之,现在咱这玉米秆子成了香饽饽,饲料厂和我们签了订单合同,一吨玉米秆能卖200元,这让种植玉米的农户有了一笔可观的收入。”阜新市除了引导秸秆饲料厂建设,还大力推广秸秆青贮饲喂技术,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青贮是把收割的鲜(青)秸秆切碎后直接窖贮、装袋或打捆包裹贮藏的一种技术,它好比把秸秆“粗粮细做”,这样制成的饲料是牛羊的上等“口粮”。阜新市年产玉米秸、豆秸等各类农作物秸秆20亿千克以上,只有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全面实施秸秆饲料开发工程,才能加快推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阜新市秸秆饲料开发过程以推进牛羊规模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建设为重点。在发展模式上,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以建大型青贮壕为主,建永久性青贮窖为辅;规模以下散养户以建永久性青贮窖为主,建临时简易青贮窖为辅,同时充分利用原有贮壕贮窖。在资金筹措上,阜新市采取政府补贴与农户自筹相结合的办法。

通过实施秸秆饲料开发工程,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牛羊等饲料不足的问题,同时降低了畜牧业生产成本,保护了生态环境。2011年,阜新市全年利用秸秆14.5亿千克,综合利用率达52%,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秦友)

猜你喜欢
养蜂业阜新市养蜂
奇妙的音乐盒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阜新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评估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鄂西武陵山区五峰县及周边主要木本蜜源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策略
养蜂人用上养蜂专用车
辽宁省阜新市粮食局 加强粮食流通监管机构和执法制度建设
养蜂女状元
关于阜新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感知分析
对绍兴市柯桥区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