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升降散治疗中风机理初探

2011-02-11 02:12彭慕斌指导彭景星
中国民间疗法 2011年6期
关键词:僵蚕蝉蜕通腑

彭慕斌 田 英 指导:彭景星

(湖北省应城市中医医院,432400)

杨栗山《寒温条辨》之升降散[1],是其治温病十五方之总方。由僵蚕(酒炒)6 g,蝉蜕(去土)6 g,广姜黄(去皮)9 g,生大黄10 g组成。共为细末调匀,用黄酒1~2盅,蜜15~30 g,调药冷服(张山雷谓:其方“蜜助其腻,酒助其升,且有贻害”[2],故用时多去之)。

杨氏指出:“温病亦杂气之一也,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此方主之。”[1]方中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盖取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大黄、姜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故名曰升降散。早期升降散加减治疗乙型脑炎、肠伤寒等多种热性传染病曾屡起沉疴,近年由于现代医学迅猛发展,传统医学应用范围日渐萎缩,升降散仅用于痤疮、腮腺炎、荨麻疹及五官科等病症。

笔者幸早从《医宗金鉴◦中风门》:“三化气实风中腑,昏冒闭满小承羌[3]”之方义,悟出三化汤与升降散皆属通腑治风之剂。三化汤以辛温燥烈之羌活祛风,且性温上升;升降散以甘寒与咸平之蝉蜕、僵蚕熄风,尚可镇惊,后者明显优于前者。遂仿三化汤中去羌活(即大黄、僵蚕、蝉蜕、姜黄、玄明粉),加调肝涤痰通便之瓜蒌仁、鲜竹沥,名加味升降散,作为基础方加减治疗中风,每获良效。身体壮实者酌加厚朴、枳实。

如一患,中风复苏后月余,仍见口眼歪斜,右半身不遂,头痛眩晕,或神昏,腹胀满,便秘溲赤,苔黄厚,脉弦数,血压180/100 mmHg,属肝阳逆升、风邪中腑之实证。遂于基础方中加生石决明、菊花、青黛、蛤粉,服药2剂,便通神清。宗上方去大黄,加荸荠、玄明粉,再服10剂,诸症进一步改善。经调理月余,能携杖而行[4]。

《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治中风多从肝经立论。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其性刚愎,病理上有“横决、冲激、震动”[4]之特点,除本脏自病外,尚易波及他脏,使脏腑失调,进而加剧气血痰的病理变化。加味升降散以大黄、玄明粉为主药,一主泻下邪热,荡涤浊秽;一主润燥软坚,通利大便。僵蚕长于表散,蝉蜕善托隐疹,皆能熄风透邪。姜黄本辟疫之品,功能破血行气。全方治气实风邪中腑,通腑行气,能荡涤肠垢秽浊,使顽邪蕴毒得以通泻下行。由于肠道廓清,气机宣通,肝气条达,风阳靖息,而体内蕴积之痰瘀得以下趋,各脏腑失调亦随之平复。

现代王新志[5]、原金隆[6]“排毒”、“通腑醒脑”治疗中风的研究认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胃肠蠕动受到抑制,肠内容物积留,所产生之肠原性内毒素大量被吸收,从而加剧脑循环障碍,使颅内压增高和脑水肿加剧。大黄、玄明粉排除肠内废物,既可改善脑循环,还具有清热熄风、祛瘀泄浊、理气化痰等排毒护脑作用,使陈莝去而气机宣通。文章虽未言及升降散,但其论述可资借鉴。

研究表明,姜黄“具有很强的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7],并指出脂蛋白代谢紊乱是引起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脂血症均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或发展,使心脑血管病的险象丛生。据“痰瘀相关”学说,方中姜黄、大黄等活血化瘀药能促进血液循环、调理血脂,有效改善高凝状态;僵蚕、蝉蜕尚可镇静催眠[8]。诸药配伍,除排毒护脑外,尚可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镇静,针对中风各个病理环节,极其熨帖。

关于加味升降散的论述,既遵古义,又融新知。若仅用中医传统理论解释,实难以阐述得丝丝入扣。业师彭景星老中医指导我们撰写此文,意在使吾辈进一步认识中医学这一伟大宝库,遵循章次公教授“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之遗训,努力发掘整理这一遗产,使其发扬光大。

[1]中医研究院.蒲辅周医疗经验.北京:人民卫生版社,1976:39.

[2]浙江省中医管理局《张山雷医集》编委会.张山雷医集(下).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550.

[3]清◦吴谦.医宗金鉴◦杂病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3:9.

[4]彭慕斌.彭景星医论医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20-215.

[5]王新志.中风病中医治疗 10法.中医杂志,2002,43(4):305-307.

[6]原金隆.通腑醒脑法抢救中风神昏机制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8,5(2):95-96.

[7]丁志山,沃兴德.姜黄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概况.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8,22(6):8-10.

[8]王本祥.现代中药药理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75-177.

猜你喜欢
僵蚕蝉蜕通腑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不同重量僵蚕总灰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蝉蜕
规模化养殖中降低僵蚕灰分含量的方法
滴心湖:致蝉蜕
僵蚕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的优化
通腑降气汤治疗腑气郁滞型便秘60例
蝉蜕在肺系疾病中的临床运用
你好啊,知了
通腑逐瘀汤治疗创伤后腹胀12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