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小萍教授诊治风湿病常用方剂撷精

2011-02-11 04:01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8期
关键词:壮骨风湿病营卫

王 昊

中日友好医院(北京100029)

风湿性疾病是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肉、滑囊、肌腱、筋膜、神经等的一组疾病。由于本类疾病病因病机复杂、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属疑难病,被公认为难治性顽疾。阎小萍教授在临床诊治风湿病过程中,擅长以辨证论治作为遣方用药的指导原则,疗效显著。笔者在跟随阎师出诊等学习中,深研习之,以期领悟阎师诊治风湿病常用方剂的运用真谛。现总结如下。

1 遣方之理论基础-辨证论治

阎师在遣方用药之时,深谙辨证论治,以“法”统“方”,“方”中寓“法”。

1.1 以寒热为纲,确定主证以辨证阎师认为风湿病(痹病)的证候虽然纷繁复杂、病程缠绵、变化多端、反复无常,加之患病有新久之分、地域有南北之别、人有肥瘦之异、起病有急缓之差别、天时有四季气候及五运六气之不同,但在临证之中首应以寒热为纲,紧抓主证,确保辨证之准确,如寒证者温阳祛寒为主、热证者清热散结为主、寒热错杂者寒温并用。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其次,结合病情轻重、病势缓急、病位上下或内外等,进一步完善,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云“气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

1.2 以二因为要,总括病因病机以立法阎师认为风湿病(痹病)的发病系由内、外因两方面作用的结果,肾阳亏虚、肝失调养及脾失健运等为其内因,风寒湿热等邪深侵为其外因,内外合邪以及营卫失和而致痹病之发病,并且还会波及肺、心、胃肠、膀胱等其他脏腑,并殃及目、口、鼻、耳与二阴等诸窍。(1)补肾为立法之根本。肾为先天之本,随人之成长、劳累、病损、纳差等诸多因素影响而渐亏,加之风寒湿热之邪深侵入肾,致肾之阴阳愈加亏虚,肾主骨生髓,肾虚则骨损筋挛肉削而发尪痹之疾。又因肾阳不足,肾失温煦,骨之生长失去动力;肾阴不足,骨失润养,而骨松质脆,易损易折。故风湿病以补肾壮骨为立法之根本。(2)活血为立法之关键。在肾虚加寒湿之邪深侵入肾的寒性证候中,因寒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可致寒邪内生,复感外寒,内外之寒均可致寒凝血瘀络阻而见血瘀的证候;在肾虚加湿热之邪入侵蕴结或寒湿郁久转化所致的热性证候中,热为阳邪,易伤津耗血,热炼津血,致血凝血瘀阻络;在风湿病患者,病程缠绵,病久入络,瘀血内生阻滞经络,更见瘀血证候。故阎师提出“活血通络”应贯穿风湿病治疗的始终,注意辨证使用具有活血化瘀通络之方剂。(3)营卫为立法之羽翼。营卫乃营气与卫气的合称,两气同出一源,皆水谷精气所化生。营行脉中,具有营养周身的作用;卫行脉外,具有捍卫躯体的功能。《灵枢·营卫生会》云“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暝”。当风邪或风邪挟寒、湿、热等外邪自表而入,必致营卫失调。在痹证患者的诸种证候中,多可见营卫不和之证候,如汗出、恶风寒、肢酸、身痛等。故阎师强调“调和营卫”之法在风湿病诊治中往往是不可缺少的。(4)肝脾为立法之基础。肝属木,主疏泄、主筋脉。肝气疏则气的运行通而不滞;其泄可使气畅而不郁。若肝失疏泄,气机的疏通和宣畅不利,气郁络阻,不通则痛,常见筋脉拘挛、肢体屈仲不利等症。痹病病因病机虽然是以肾虚作为根本条件,但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两者互生互助,肾虚日久,病变必累及于脾,脾之阴阳两虚而产生纳呆、腹胀、便溏、消瘦、倦怠乏力等脾虚之证候。而痹病实属缠绵难愈之顽疾,故需要长期服药,易致脾伤胃损。而肝脾之间为相克关系,肝失疏泄,木郁克土,加重伤脾,所以,在治疗痹病中,要注意调肝、养肝,同时配以健脾和胃之法。

2 方剂撷精

阎师根据辨证论治,总结了治疗风湿病之补肾壮骨、活血通络、调肝健脾、调和营卫、清肺润燥、祛风除湿、清利湿热、泻热散结诸法。常用方剂有:桂枝芍药知母汤、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血府逐瘀汤、生化汤、桂枝汤、逍遥散、四妙丸、独活寄生汤、五味消毒饮、参苓白术散、消瘰丸、四神丸、增液汤等。阎师将上方经过加、减、合、化、裁等方法及调整药物剂量、配伍等不同。其临床应用方法总结如下。

2.1 基础方桂枝芍药知母汤原为《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所载“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用于风湿流注关节,郁久化热,气血运行不畅之历节病,阎师常用于治痹之基础方,以祛风除湿、行痹清热,可防邪郁久化热。又因痹病日久,正虚邪实,故治宜扶正与祛邪兼顾,故可加《备急千金要方》之独活寄生汤,并予骨碎补、补肾脂、川续断等以加强补肾壮骨之功,亦可加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

2.2 随证加减(1)血瘀证者若病久入络,瘀血阻滞,出现夜间痛重、固定部位疼痛、舌紫瘀点斑时,可加血府逐瘀汤或生化汤。血府逐瘀汤原为《医林改错》卷上之方,主治“头痛,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名曰灯笼病),瞀闷,急躁,夜睡梦多,呃逆,饮水即呛,不眠,小儿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俗言肝气病,干呕,晚发一阵热”。在风湿病中本方可起到活血与行气相伍、祛瘀与养血同用、升降兼顾而气血和调,诸痛可缓,用于肝气郁滞、气虚血瘀之痹病患者。生化汤原为《傅青主女科》所载“惟生化汤系血块圣药也。”本方具有养血祛瘀、温经止痛之作用,在痹病久病入络伴血虚寒凝、四末不温者尤宜。(2)营卫失和者可加《伤寒论》之桂枝汤以治之。方中君药为桂枝,其辛散解肌祛风而通卫;臣药芍药敛阴收汗而和营,一散一收,调和营卫,能使表邪得解,里气以和。阎师独到运用了桂芍相得,顾护脾胃、温阳补肾、燮理阴阳、知常达变以达到调和营卫之目的。(3)肝郁脾虚者可加《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逍遥散以达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之作用。当病久而内有郁热者,可改为加味逍遥散以疏肝清热。还可适当加调肝之香附、郁金、青皮等,养肝之芍药、熟地黄、枸杞子、何首乌等。另脾虚湿盛、大便溏泄者,可加《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参苓白术散以健脾渗湿止泻,或可加《内科摘要》之四神丸,以温肾暖脾、固肠止泻。(4)伴有类风湿结节或关节肿胀明显者可加《医学心悟》卷四之消瘰丸,以解郁柔肝、软坚散结、消痰核及肿块;或加《伤寒论》之五苓散,以利水渗湿、温阳化气。若感受湿热之邪或寒邪郁久化热之肿胀者,可加《成方便读》之四妙丸,以清热利湿、舒筋壮骨。

3 病案举例

罗某,女性,50岁。2008年9月11日初诊。主诉周身多关节疼痛、畏寒11年。患者11年前受潮受凉后周身多关节疼痛,以双手、双足小关节、双肘、双肩、双膝为主,伴肌肉酸痛,无关节肿胀,畏寒喜暖,曾在多家医院检查类风湿因子阴性,C反应蛋白和血沉正常范围,ANA及ENA七项均阴性,AKA抗体(-),APF抗体(-),抗CCP抗体(-),双手关节 X片未见明确骨破坏,腰椎、股骨、前臂骨密度正常,未明确诊断,曾服外院的中药汤剂及中成药等药物,但治疗效果欠佳,多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患者为求进一步中医治疗来阎师门诊就诊。症见双下肢疼痛,畏寒肢冷,得热则舒,自感下肢重着无力,偶有腰痛,阴雨天加重,纳食可,夜眠安,二便自调。查体见四肢关节无浮肿,舌淡红暗,苔白,脉沉细。中医诊断为痹证(肾虚寒盛证);西医诊断为关节痛。治宜补肾壮骨、散寒除湿、活血通络。处方:桂枝10g,赤芍、白芍各10g,知母 12g,续断 20g,桑寄生 20g,狗脊 30g,炒杜仲 20g,骨碎补 20g,生地黄、熟地黄各 10g,当归 10g,川芎 10g,乌药 12g,香附 12g,高良姜 10g,生姜 10g,大枣 6枚,海风藤 15g,海桐皮10g,千年健15g。14剂,水煎分服。2008年10月16日复诊。患者双下肢疼痛及畏寒肢冷明显减轻,2周前出现左侧上腰痛,叩击痛阴性,头胀,受凉后周身钻窜感,得热则舒,纳食可,夜眠安,二便自调。舌淡红暗,边瘀斑,白苔,脉沉略弦细涩。上方去川芎、乌药、香附、高良姜、海桐皮,补肾强腰脊药味加量,改桑寄生25g,炒杜仲25g,生地黄、熟地黄各12g,并加明天麻12g,双钩藤20g,生石决明30g(先煎),鸡血藤20g。14剂。2008年12月25日三诊。患者服药后,关节痛减轻,畏寒缓解,稍有畏风,右手无名指及左手小指的近端指间关节红肿疼痛约2周后自行缓解,纳食可,夜眠安,大便每日1~2次,小便稍偏黄。舌淡红暗,边瘀斑,白薄苔,脉沉弦细。上方去当归、生姜、大枣、双钩藤、生石决明、鸡血藤,改桑寄生 30g,狗脊 35g,炒杜仲 30g,海风藤 20g,继续增强补肾壮骨之力,并加海桐皮12g,伸筋草25g,淫羊藿15g,防风15g,怀牛膝12g,青风藤15g,泽兰、泽泻各15g。14剂。 患者服药后无明显关节肿痛,畏风畏寒已消失,复查类风湿因子阴性,C反应蛋白和血沉均正常,ANA及ENA七项均阴性,AKA抗体(-),APF 抗体(-),抗 CCP 抗体(-)。随访 3 个月诸症平稳。

按:本例患者周身多关节疼痛伴畏寒11年,但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均未见异常,辗转多家医院,采用了多种中西医药物治疗均无明显疗效。阎师紧抓其肾虚为本,外受风寒偏盛,久则风、寒、虚、滞、瘀根盘错结,因而巧妙地采用了数方合用之法,方中蕴含了桂枝汤(桂枝、芍药、生姜、大枣)合四物汤(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良附丸(高良姜、香附)、乌药汤(乌药、当归、香附),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四物汤补血调经,良附丸行气疏肝、散寒止痛,乌药汤行气止痛、温肾散寒,诸方合之,可补肾温阳、行气散寒、通络止痛,故久痹顽疾可除。此为阎师对《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的精彩运用,故取得了显著疗效。尤其是四物汤的运用,取其“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另外,二诊时患者出现头胀不适之时,加用了天麻、双钩藤、生石决明3药,其与原方中的炒杜仲、桑寄生又组合成了天麻钩藤饮,取其平肝息风止头胀、眩晕等症,且中病即止,三诊时头胀不适已消,当即去此3药;当患者出现手关节红肿热痛及小便偏黄,有欲化热之势,及时去掉性温之鸡血藤,而加泽兰、泽泻、海桐皮以加强祛湿通络之功而无增辛燥之弊。

猜你喜欢
壮骨风湿病营卫
基于营卫理论对中医护理的初步探讨*
风湿病 你了解多少
壮骨止痛胶囊对去卵巢大鼠股骨组织Runx2、Osx及DKK1蛋白表达的影响
壮骨汤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胫腓骨干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影响
风湿病能彻底治愈吗?
论营卫与气血关系❋
王新志教授论张仲景营卫观*
藏医风湿病护理概述
补肾壮骨汤治疗骨质疏松脊柱骨折临床效果观察
中医风湿病科临床实习带教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