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家祚教授辨治心悸经验举隅

2011-02-11 04:01郭闫葵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8期
关键词:方用心脉血虚

郭闫葵

山东省济南市中医医院(山东济南250012)

浦家祚教授系第4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山东省及济南市名老中医药专家。浦师从事中医临床40余年,善治心脑血管疾病,治学严谨,学贯中西,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聆教,受益匪浅。现将其对心悸的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心与肝在经络上密切联系,足厥阴肝经上行至胸与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相交。肝为风木之脏,五行属木,心五行属火,木生火,在五行中属母子关系。《素问·痿论》言其心“主身之血脉”,《灵枢·邪客》亦谓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说明心者,君主之官,主神志与血脉。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疏泄及藏血,体阴而用阳,既储有形之血,又疏无形之气,是以血为本,以气为用,所谓“以血为本,以气为用”。

心与肝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血液运行和精神情志调节两个方面。《灵枢·本神》云 “肝藏血,血舍魂……心藏脉,脉舍神”。肝血充足则心血旺盛,肝血虚则心失所养;肝主疏泄,肝气条达,疏泄有度,气血运行顺畅,而心血充足,心有所养。心与肝在生理和病理方面密切相关,因此肝的病变常可引起心悸。

1 辨证分型

1.1 心肝血虚心主血,肝藏血。如《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血者皆属于心”,王冰注释说 “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主血海故也”,说明肝有藏血、调血的双重作用。心之血脉的充盈,有赖于肝之所藏的不断补充。心肝相互协调,则肝有所藏,心有所主,脉道充盈,气血运行有序,机体功能正常。若肝血虚,母不生子,则心脉空虚,血运失常,不能养心,心神失养,可见心悸健忘,头晕身倦,面色不华,失眠多梦,两目模糊或肢体麻木,爪甲不荣,舌淡脉细等症。明代虞抟在《医学正传》卷五中说 “夫怔忡惊悸之候,或因怒气伤肝,或因惊气入胆,母能令子虚,因而心血为之不足,又或遇事繁冗,思想无穷,则心君亦为之不安。故神明不安,而怔忡惊悸之证作矣”。朱丹溪在《脉因证治·惊悸》篇中亦云“因血虚,肝主血,无血养则不盛,故易惊……血虚治宜朱砂安神丸”。本证治宜补肝养血,滋阴安神,方用四物汤、补肝汤加减治疗。

1.2 肝郁血虚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协调脾胃升降,另外肝五行属木,脾五行属土,若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木克土,横逆乘脾,致脾失健运,生血乏源,使心无所主,心脉空虚,心失所养,症见失眠多梦,心烦,口干咽燥,胁肋胀满隐痛,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治宜疏肝健脾,补血养心,方以逍遥散和归脾汤加减。

1.3 心肝火旺《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病惊骇,皆属于火”。肝属木,心属火,肝气抑郁,日久极易化热,母病及子,肝火亢盛引起心火亢盛,扰动心神,可见心悸不安,失眠多梦,口干口苦,胸闷烦躁,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平肝泻热,清心安神,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1.4 心血瘀阻《医碥·肝脏论》谓“肝者凝血之本”。心血之运行有赖于肝之疏泄,《血证论》亦云 “以肝属木,木气充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通畅”。肝失疏泄,肝郁血滞,脉道不利,心脉郁滞,痹阻不通,心失所养,临床常见心悸,胸部刺痛,痛有定处,舌质黯或有瘀斑,脉结代。治宜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方用丹参饮、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化裁。

1.5 痰火扰心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素问·金匮真言论》认为肝属于“阴中之阳”。若肝郁化火,灼津凝痰,痰火扰心,心神不宁。症见心悸胸闷,烦躁惊恐,时有头晕,口苦口黏,舌红苔黄腻,脉滑或数。治宜疏肝清热,化痰安神,方用柴胡龙骨牡蛎汤合黄连温胆汤加减。

1.6 阴虚火旺气郁日久,肝郁化火,阴血暗耗,心阴不足,心失所养,症见心悸,心烦少寐,头晕目眩,耳鸣,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治宜养阴清热,养心安神,方用天王补心丹或朱砂安神丸加减。

2 病 案

刘某,男性,40岁,因发作性心慌1周就诊。1周前生气后出现心慌,发作与劳累及声音嘈杂有关,持续时间短,无胸闷胸痛,有时左胁肋部瞋胀,左颞顶麻胀,按摩可缓解,纳眠可,二便调,舌质红苔白,脉弦滑。既往高血压病史1年,未系统用药。诊断:心悸(肝郁气滞,心脉痹阻),治以疏肝调气,宁心安神。方用逍遥散加减:醋柴胡10g,当归 10g,白芍 15g,茯苓 20g,炒白术 10g,郁金 10g,佛手 10g,降香 10g,陈皮 10g,橘叶 10g,北沙参 30g,制香附 12g,木香6g,大腹皮 10g,甘草3g。患者服药4剂后,心慌症状完全缓解。

按:患者由于情绪抑郁,肝失调达,气机失调,心气郁滞,血行不畅导致心神失养。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调达,为君药;当归养血和血,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与柴胡合用补肝体而助肝用,共为臣药;肝气不舒,横逆乘脾,脾虚不运,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陈皮、橘叶、佛手行气健脾;郁金、降香、香附行气活血,木香行气,大腹皮下气宽中。诸药合用,气血兼顾,肝脾共调,诸症自愈。浦师认为,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承受的压力逐渐增加,长期恼怒、忧思、精神紧张,导致情志内伤,郁怒伤肝,肝气郁结,因此在治疗心悸的过程中从肝论治,主张以疏肝理气为主,结合养血柔肝、清肝泻火、豁痰安神、活血化瘀、滋阴清热等治法,临床收到了满意疗效。

猜你喜欢
方用心脉血虚
支气管哮喘基本用方
石榴补血糖浆对血虚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血虚≠贫血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血虚≠贫血
心脉隆注射液热原检测方法的比较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加减平胃散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及体会
二参降香汤治疗心脉瘀阻型冠心病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