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全生老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经验介绍

2011-02-11 04:01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8期
关键词:药酒面瘫面神经

高 午

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人民医院(河北秦皇岛 066200)

高全生老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经验介绍

高 午

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人民医院(河北秦皇岛 066200)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高全生 经验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原因不明、急性发作的单侧(偶发双侧)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高全生老中医临证50余载,于本病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疗效独特。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高师诊治经验整理如下。

1 高师对本病的认识

周围性面瘫属中医学“口僻”、“口眼歪斜”、“吊线风”等范畴,其症状多表现为患侧耳后乳突下方酸胀疼痛,继而患侧面部肌肉瘫痪松弛,出现额纹、鼻唇沟变浅或消失,眉毛及上眼睑下垂,眼睛及口角闭合不全,流泪、流涎,口角歪向健侧等症状和体征。损伤部位不同表现各异:损害在茎乳孔以上,影响鼓索神经则舌前2/3味觉障碍;损害在蹬前神经时,可有听觉障碍;损害在岩浅大神经出现泪液减少;损害在膝状神经节,可出现乳突部位疼痛,外耳道及耳廓部感觉障碍或出现疼痛。高师临床发现,本病发病不受年龄限制,20岁以下,女性发病率较高,4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高,总体上看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高师认为,患者在感受风寒、情志不畅、疲劳不适、睡眠不佳等因素作用下,风邪乘虚入中经络,气血痹阻,面部阳明、少阳经脉失于濡养,致筋脉弛缓不收而成本病。高师把本病分为进展期(1~7d),静止期(7~15d),恢复期(15~30d),并发症期(30d 以后)4 个时期,采用传统针刺方法治疗。“风善行而数变”,故进展期外邪表浅,且病情变化不定,治疗应注意避免引邪入里而使病情加重;静止期是治疗的关键时期,以疏通阳明、少阳经气为主;恢复期,病邪入于里,治疗重在引邪外出;并发症期,病久正气受损,治疗兼顾本虚。高师认为,药酒有酒的作用和药物功效的双重作用,不仅配制方便、药性稳定、安全有效,而且酒精作为一种良好的半极性有机溶剂,中药的各种有效成分都易溶于其中,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其效力,提高疗效,故选用具有祛风活血通络作用之中草药制成药酒治疗本病。针药结合,内外同治,疗效显著。同时高师体会,本病因年龄、体质、病因、损伤部位、心理状态、治疗方法不同,预后也有差异,年龄小、体质壮实、感受外邪轻、神经损伤部位偏下、心理状态佳、治疗方法得当则临床疗效好,反之则临床疗效差。

2 治疗方法

2.1 毫针治疗 (1)取穴:主穴为牵正、颊车、地仓、翳风,局部配穴为攒竹、阳白、鱼腰、迎香、承浆、廉泉,远端配穴为合谷、足三里、内关、太冲。(2)操作:健侧采用泻法,得气后留针30min,患侧采用补法,不留针或留针时间短。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根据疾病所处时期不同,选取不同的穴位组合,确定不同的刺激量和进针深度。进展期避免加重面部炎症反应而使病情加重,以健侧远端取穴为主,宜浅刺、轻刺,留针时间短或不留针。静止期以局部取穴为主,远近取穴相结合,中等强度刺激。局部取穴可通经络、理气血、活肌肉。远部取穴可疏导阳明经气,使其条畅,气血得以上行于面,肌肉得气血之充而活动自如。恢复期病邪深入,以透刺、深刺为主,刺激量宜大;并发症期正气已虚,少取穴、浅刺激为主。

2.2 药酒疗法 组方为防风 30g,荆芥 30g,蝉蜕 30g,白附子60g,桂枝 60g,白芍 60g,黄芪 90g,白术 60g,全蝎 60g,僵虫60g,地龙 60g,蜈蚣 20 条,鸡血藤 90g,丹参 60g,葛根 90g,白芷30g,柴胡30g,香附30g。本方以防风、荆芥、白附子祛风邪;桂枝、白芍和营卫;黄芪、白术益气以扶正祛邪;全蝎、蜈蚣、地龙、僵虫、蝉蜕五虫并用搜剔络脉,息风止痉;丹参、鸡血藤养血活血,即“血行风自灭”。本病按经络辨证当责之于足阳明胃经及足少阳胆经,故以葛根、白芷通阳明之经;柴胡、香附利少阳之气。“酒,百药之长”其性轻浮,易走窜,载药上升,直达病所。上药粉成粗末置坛中,加白酒3000mL隔水加热,药面出现泡沫时即可离火,趁热密封,1周后,取上清液即得。每次50mL,每日2次,早空腹,晚睡前口服。

3 面肌功能训练

高师每嘱患者进行如下面肌功能训练:闭眼睁眼,皱眉挤鼻,吸允鼓腮,翘嘴龇牙,开口闭口,干洗脸。每个动作持续5s,训练10~20次,每日2次。但出现面肌痉挛者不能做此项训练。

4 重视调护

周围性面瘫患者,特别是年轻女性,心理负担较重,易急躁。因此高师治病前先积极开导患者,以减轻其心理压力,取得患者配合。同时还嘱患者,注意休息,防止用眼疲劳,出门应戴口罩,避风寒,每天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面部,利于病情恢复。

5 典型病例

患者刘某,男性,40岁,工人。2002年8月20日就诊。主诉:口眼歪斜1周。患者缘于1周前汗出当风,次日晨起面部僵硬,动作不灵,刷牙时发现左口角漏水,口眼歪斜,流泪,进食后食物滞留于左侧齿颊之间。曾在单位医务室注射维生素B1、B12无明显好转,而前来就诊。刻下,左侧额纹消失,眼裂增大,鼻唇沟平坦,面部歪向右侧。左眼闭合不全,Bell征阳性。患侧不能做皱额、蹙眉、露齿、吹口哨动作,鼓气时漏气,纳寐可,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遂予牵正药酒,每次50mL,每日2次口服。同时配合针刺牵正、颊车、攒竹、迎香、地仓、合谷、阳白、鱼腰。健侧采用泻法,得气后留针30min,患侧采用补法,不留针。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阳性体征消失而痊愈。

6 小 结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较早的治疗方法之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优势。高师认为本病发病急,进展快,宜早发现、早治疗,采取分期论治的方法,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同时配合药酒疗法和局部功能训练,内外兼治,疗效十分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R249.8

A

1004-745X(2011)08-1245-02

2011-03-12)

猜你喜欢
药酒面瘫面神经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药酒不能任性喝
探秘药酒
喝药酒有什么坏处
HPLC法同时测定痹通药酒中4种生物碱成分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针灸为主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0例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