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岳《类经图翼》灸法探析*

2011-02-11 04:01常小荣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8期
关键词:灸法经络艾灸

彭 亮 常小荣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007)

张景岳为明代末期著名医家,撰有《类经》、《景岳全书》、《类经图翼》等著作。其中《类经图翼》(下文简称《图翼》)著于1624年,以图解方式以辅助《类经》之不足,故名“图翼”,共11卷,主要包括运气(卷一~卷二)和针灸(卷三~卷十一)两部分。后者首论经络腧穴,次载针灸要穴歌及诸证灸法要穴。张景岳在所著《类经图翼·卷十一》中,专门辑录明以前几百个灸法验方,涉及内、外、妇、儿各科几十种病证,并详细论述了灸法的治疗作用,是对明以前灸疗临床经验的一次总结。张景岳认为“阳非有余,而阴常不足”、“人体虚多实少”,故《图翼》在学术思想方面则表现在注重温补,尤其推崇灸法[1]。本文就张景岳在《图翼》中关于灸法的学术特色试做如下评述。

1 推崇灸法,重视艾灸温补作用

《图翼》从第1卷开始详述经络针灸,旁征博引,辑录了《外台秘药》、《千金方》、《席弘赋》、《神农经》、《百症赋》等 20 余部医学专著及经典歌赋。在针法和灸法的应用上,《图翼》重于灸法,认为灸法有“散寒邪、除阴毒”等独到疗效。《第十一卷·诸证灸法要穴》中专门辑录了明代以前几百个灸法验方,涉及内、外、妇、儿各科几十种病证,对后世灸法的推广运用起了促进和指导作用。书中所载之方在针与灸的使用上大多并用,但也提出一些针与灸疗效上的比较[2]。“如若妇人难产坠胎后手足厥逆,针之立愈,若灸更胜”(《卷八·经络六·足少阳胆经穴》);又如“水沟……督脉手足阳明之会……炷如小麦,然灸不及针”。而对某些疾病的治疗,他认为灸胜于药物,如“中风”用灸法,“中风服药,只可扶助,要收全功,艾火为良”。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张景岳对艾灸的推崇和重视。

关于艾灸的作用,张景岳认为 “凡诸病之作……针以开导之,灸以温暖之”(《卷四·经络二·针灸诸则》);“膏肓俞……此穴灸后,令人阳气日盛……则诸病无所不治”(《卷七·经络五·足太阳膀胱经穴》),主张用灸是以助阳补气、散寒拔毒。正如其在“诸证灸法要穴”中所谓“凡用灸者,所以散寒邪,除阴毒,开郁破滞,助气回阳,火力若到,功非浅鲜”。书中记载了大量用灸治疗阳虚阴寒相关的病证用方,同时也认为可以利用艾火温通之力发散壅滞。譬如“痈疽为患,无非血气壅滞,留结不行之所致,凡大结大滞者,最不易散,必欲散之,非藉火力不能速也”,这是对艾灸温补温通功效的进一步发展。

2 总结前人用灸经验

张景岳在《图翼》中收集了多部医著的经络腑穴及临床灸法记载,不仅有十四经穴主治,还收集了众多艾灸验方。张景岳总结其临床经验,在《图翼》第4卷提出了针灸诸则,对后人确有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1)提出用灸主要取其温热之效,“灸以温暖之,治毕须好将护,忌生冷醋滑等物”。(2)因人、因部位而异施灸。应根据身体各部皮肉厚薄等情况决定艾炷的大小和壮数,并指出要考虑患者“人之盛衰,老少肥瘦为则”。(3)“微数之脉”、“新得汗后”不宜施灸。(4)重视灸足三里,认为“凡一切病,皆灸三里三壮,每日常灸,气下乃止”。(5)施灸顺序应先阳后阴,若上下俱灸,须先上而后下,不可先下后上也[3]。张景岳据前人经验发现可据灸后反应来识别病情深浅,如痈毒,灸后“先不痛而后觉痛者,其毒轻浅;先痛而后反不痛者,其毒深重”;还可从艾灸情况了解患者预后好环,如蛔疔疮一症“以蒜膏遍涂四周……用艾著肉灸之,以爆为度,如不爆者难愈”(《卷十一·针灸要览·诸证灸法要穴》)。

3 丰富的艾灸方法

《图翼》灸法较为丰富,张景岳提到隔蒜灸、神阙灸、隔药饼灸、附子饼灸、隔蟾灸等灸法,用于多种病证治疗。如“若一时无艾,以火炭头称疮孔大小熱之,或用独蒜片隔蒜灸之”;“神阙之灸,须填细盐,然后灸之,以多为良”;“在神阙行隔盐灸,若灸至三、五百壮,不唯愈疾,亦且延年”;“用麦面……捣烂,如患大小捻作三分浓饼,安患上,灸三七壮”;“附子为末,用唾和作饼,灸之亦可”等(《卷十一·针灸要览诸证·灸法要穴》);还特别提到川椒隔物灸法治疗不孕症“灸神阙穴,先以净干盐填脐中,灸七壮,后去盐,换川椒二十一粒,上以睛盖定,又灸十四壮,灸毕即用膏贴之,艾炷须如指大,长五、六分许”。这些灸法在临床上疗效独特,一直沿用至今。此外还记载了一些特殊灸法,如骑竹马灸法、隔蛤蟆施灸的方法,但方法过于奇特,现代较少使用。另《图翼》中记载了10余处左病右取、右病左取的交叉选穴灸法,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以右治左,以左治右”配穴方法的在灸疗上的应用。

4 总结用灸禁忌

《图翼》卷四中总结性的提出《禁灸穴歌》,采用七言歌诀的形式指出47个禁灸的腧穴,认为在治疗疾病时这些穴位“休将艾火攻”,对后世用灸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此外在卷六~卷十一中40余次提到禁灸、不宜灸的腧穴及疾病,并叙述了禁灸的相关原因,如“天府……禁灸,灸之令人气逆”(《卷六·经络四·手太阴肺经穴》),并难能可贵地17次重点提到孕妇禁灸的穴位。

5 灸量上的主张

在灸治的壮数上,张景岳主张使用大剂量。《图翼》中提出“故灸者必令火气直达毒处,不可拘定壮数,昔人有灸至八百壮而愈者”;又云“古人灸法,有二报、三报,以至连年不绝者,前后相催,其效尤速,或自三壮、五壮,以至百壮、千壮者,由渐而增,多多益善也”(《卷十一·针灸要览诸证·灸法要穴》)。但也指出需要小剂量者,如“然灸头面者,艾炷宜小,亦不宜多,灸手足者稍倍之,灸腹背者又倍之”,“治小儿急慢惊风,可灸三壮,炷如小麦”(《卷八·经络六·督脉穴》)。

6 关于热证用灸

张景岳认为艾灸当以温补为主,主张“灸以温暖之”,故对热证灸法基本持反对态度。他在《诸证灸法要穴》中明确提出“其有脉数、躁烦……内热等症,俱不宜灸,反以助火。不宜灸而灸之,灾害立至矣”(《卷十一·针灸要览·诸证灸法要穴》)。然而《图翼》亦载有风门穴 “善能泻一身之热气,常灸之可永无痈疽疮疥之患”的治验(《卷七·经络五·足太阳膀胱经穴》),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4]。

7 结 语

《图翼》对针灸学的发展贡献很大,其中对艾灸疗法的重视,以及对明代以前艾灸疗法的整理、总结和运用,对后世运用艾灸疗法治疗疾病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特别是用灸治疗能因时因人因部位而异,从某种角度而言,反映了张景岳用灸方法的成熟。笔者认为继承和发扬张景岳在灸疗法上的精辟总结和独特见解,对于针灸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薛松,张其成.张景岳阴阳思想探析[J].山西中医,2008,24(2):42-43.

[2]宋建乔.略论张景岳的针灸学术思想[J].中医文献杂志,1994,2(2):12.

[3]周兴明.《图翼》针灸特色刍议[J].江苏中医,1994,15(12):39.

[4]王金良.对古代热证用灸规律初探[J].中医外治杂志,1996,5(1):40-41.

猜你喜欢
灸法经络艾灸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艾灸保健知多少
灸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夏天怎么做艾灸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瘢痕灸法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运用
经络考证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