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对中枢神经递质影响的研究现状*

2011-02-11 04:01常小荣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8期
关键词:神经递质一氧化氮电针

文 琼 杨 舟 刘 密 彭 亮 常小荣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007)

中枢神经递质分为4类,即生物原胺类(如多巴胺、5-羟色胺等)、氨基酸类[如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乙酰胆碱等]、肽类(内源性阿片肽、P物质等)、其它类(核苷酸、σ受体等)。由于神经递质异常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复杂又繁多,临床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且药物副作用大,故针灸对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现代医家和许多研究者对针灸调节神经递质的作用和机制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针灸能改变神经递质的活性和数量,针灸对中枢神经递质如 Glu、天冬氨酸(ASP)、甘氨酸(Glv)、GABA、5-羟色胺、多巴胺、乙酰胆碱等的数量和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1-2]。现就近年来针灸对中枢神经递质的研究现状分述如下。

1 针灸对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

氨基酸类递质根据其兴奋和抑制效应不同,可分为兴奋性氨基酸递质和抑制性氨基酸递质[3]。其中抑制性氨基酸递质有GABA、Glv、丙氨酸(Ala)、牛磺酸(Tau),兴奋性氨基酸有 ASP、Glu。刘海静等[4]采用针刺的方法,选用百会、三阴交、内关穴,针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自主活动显著减少,海马Glu含量显著升高,GABA含量显著降低。邓元江等[5]采用西药、针刺等方法,选用大椎、丰隆、肝俞、胆俞等穴,观察造模后70~85 min内顶中线PZ区脑电地形图各频段功率及大脑海马区中兴奋性 Glu、ASP,抑制性氨基酸 GABA、Glv、Ala、Tau 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 δ、θ、α1、α2、β1、β2 各频段的功率均高于正常组,而针刺和丙戊酸钠均可显著性降低 δ、θ、α1、α2、β1频段的功率;模型组海马区内兴奋性氨基酸:Glu、ASP,抑制性氨基酸:GABA、Ala、Glv、Tau的含量均高于正常组,而针刺和西药可降低模型大鼠异常升高的兴奋性氨基酸Glu、ASP及抑制性氨基酸Tau的含量,针刺可升高抑制性氨基酸Ala的含量,但针刺对抑制性氨基酸GABA、Glv的含量及bGABA/bm比值无显著性影响。戴高中等[6]观察不同电针对大鼠脑出血模型海马组织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造模后模型组海马组织兴奋性氨基酸(ASP、Glu)和抑制性氨基酸(GABA)明显升高,存在着兴奋性氨基酸/抑制性氨基酸平衡失调。电针能抑制不同兴奋性氨基酸(Glu、ASP)的释放,纠正兴奋性氨基酸/抑制性氨基酸失衡。甘平等[7]观察缺血再灌注及电针治疗后不同时间,不同脑区细胞内GABA的含量,及GABA受体阻断剂Picrotoxin对缺血损伤和针刺效应的影响。结果电针能明显上调缺血2h,再灌注30min时皮质、海马和丘脑的胞内GABA含量,并缩小缺血损伤区;与单纯缺血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还观察到给予Picrotoxin以及同时给予Picrotoxin和电针时,大鼠脑缺血侧的梗死面积增大,细胞残存率减小,与单纯电针组亦有显著差异。王鹏琴等[8]研究眼针疗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及海马组织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示眼针组明显改善学习记忆能力。莫飞智等[9]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行为及脑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结果模型组水迷宫潜伏期明显长于电针组、药物组,药物组长于电针组。在海马、纹状体,电针组和药物组的乙酰胆碱酯酶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而电针组高于药物组。电针能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提高脑乙酰胆碱酯酶的含量并使之重新分布。王瑞辉等[10]采用手术钳夹方法造成模型对照组和针刺治疗组家兔右侧坐骨神经(SunderlandⅡ~Ⅲ°)损伤模型。针刺治疗组在造模成功后第2日即开始针刺治疗,每日1次,7d为1疗程,休息2d,开始下1疗程,第2疗程开始应用电针治疗。分别于第2和第4疗程结束后当日检测各组家兔右侧后肢腓肠肌乙酰胆碱酯酶含量,并对检测结果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2个疗程后,针刺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家兔右侧腓肠肌乙酰胆碱酯酶的含量无显著差异,而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4个疗程后针刺治疗组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间没有显著差异。

2 针灸对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

单胺类神经递质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物质,主要包括5-羟色胺和儿茶酚胺,后者主要指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3]。单胺类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许多生理反应[11],如睡眠、体温调节、精神活动、情绪反应等[12-13]。 嵇波等[14]采用针刀、电针不同疗法,选取内膝眼、外膝眼穴,针后分别测定大鼠中脑、下丘脑、延脑、海马、脊髓等不同部位5-羟色胺、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含量。结果示膝骨关节炎大鼠造模后痛阈显著降低,而针刀松解法或电针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3周痛阈值均明显高于模型组;针刀和电针疗法可以改善大鼠膝骨关节炎病理组织损伤,可调节大鼠中脑、下丘脑、海马、脊髓等部位5-羟色胺的合成与代谢,调节脊髓、下丘脑和延脑去甲肾上腺素合成和代谢,调节中脑多巴胺合成与代谢。王欣等[15]采用电针的方法,选用神门、内关、太渊穴,电针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下丘脑室旁核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含量。结果示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含量均显著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组和“神门”组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含量均显著升高;“太渊”组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显著升高。夏晓红等[16]电针百会,研究电针百会穴治疗吗啡戒断抑郁大鼠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针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脑组织多巴胺含量显著增加。宋媛等[17]研究不同穴位处方麦粒灸对失眠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检测大鼠下丘脑5-羟色胺、5-羟吲哚乙酸、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的变化。结果示模型组5-羟色胺和5-羟吲哚乙酸质量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麦粒灸各组5-羟色胺、5-羟吲哚乙酸明显升高,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明显降低,麦粒灸可能是通过提高失眠大鼠下丘脑5-羟色胺、5-羟吲哚乙酸质量分数,降低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质量分数而改善睡眠。

3 针灸对肽类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

肽类神经递质分为内源性阿片肽、P物质、胆囊收缩素、生成抑素、血管加压素和缩宫素等。易受乡等[18]研究针刺足阳明经穴对胃运动的调整作用是否与脑肠肽有关,发现针刺足三里穴既使胃窦P物质升高又使延髓胃动素含量升高。刘满君等[19]对30例胃溃疡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30例胆结石患者行胆囊切除术;60例单纯性阑尾炎患者行阑尾切除术。随机分组为空白组、敷贴组(足三里贴膏组)。空白组术后常规治疗;敷贴组术后除常规治疗外,加用足三里贴膏敷贴于足三里。观察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测定术前、术后24h、术后48h的血清胃动素浓度。结果显示3种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治疗组与空白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血清胃动素浓度治疗组与空白组比较术前无明显差异;术后24h无明显差异;术后48h有显著性差异。表明足三里贴膏能促进术后胃肠动力,加快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促进机体释放胃动素。吴峰等[20]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氯胺酮组,氯胺酮加电针组,分别进行相应给药及处理。采用还原型尼克酰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法、原位分子杂交法分别测定杏仁核内一氧化氮合酶、生长抑素mRNA的表达。结果示氯胺酮可抑制杏仁核基底外侧核群和皮质内侧核群内一氧化氮合酶及各亚细胞群内生长抑素mRNA的表达,电针可调高其表达。

4 针灸对其他类中枢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

刘存志等[21]探讨针灸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血清及不同部位脑区环磷酸腺苷含量的影响及治疗抑郁症的机理。结果发现针灸可使大鼠脑内及血清中的cAMP含量升高,进而改善抑郁症状。对第二信使系统的调节作用是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机制之一。此外一氧化氮具有许多神经递质的特征。某些神经元含有一氧化氮合成酶,该酶能使精氨酸生成一氧化氮。生成的一氧化氮从一个神经元弥散到另一神经元中,而后作用于鸟苷酸环化酶并提高其活力,从而发挥生理作用[22]。因此,一氧化氮是一个神经元间信息沟通的传递物质。近年来多数实验[23-24]证实一氧化氮在缺血后处理在心肌的保护中起正面作用。喻建兵等[25]将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郄门组、电针尺泽组。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采用股静脉注射氯化铯的方法建立大鼠心动过速模型;电针郄门组和电针尺泽组在造模成功后分别电针郄门穴和尺泽穴治疗5min。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一氧化氮含量,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合酶活力。结果示4组大鼠血浆一氧化氮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活力比较,模型组较正常组显著性降低,而电针郄门组较模型组和电针尺泽组均显著升高。

5 结 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研究者对针灸调节中枢神经递质的作用和机制进行了大量有价值的探索性研究工作,对中枢神经递质与针灸的相互关系研究,不仅为针灸治疗中枢神经递质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阐述了针灸对人体生理上和病理上的调节作用,反映了中医学理论的整体观念[26-27]。然而中枢神经递质数量丰富,作用形式复杂,涉及到各种神经递质、相应受体及其信号转导等多重环节且每一环节都处于调节与被调节的复杂网络中。同时,在实验研究中指标选择项目较多,但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的指标相对较少,不能为针灸-穴位-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寻找金指标[28-29]。因此,应该借鉴一些新的技术、新手段对其从整体行为、组织、细胞及信号分子等多个水平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其确切机制的阐明仍需要神经化学、分子生物学及神经电生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不断加深针灸调节神经递质机制的探索,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的理论依据。

[1]Jianxin SHEN,Jerrel L.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mediated calcium signaling in the nervous system[J].Acta Pharmacol Sin 2009,30(6):673-678.

[2]Dajas FA,Wonnacott S.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 and the regulation of neuronal signalling[J].Trends Pharmacol Sci,2004,25(3):317-324.

[3]Scheer FA,Vanmontfrans GA,Vansomeren EJ,et al.Daily nighttime melatonin reduces blood pressure in mle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J].Hypertension,2004,43(2):192-197.

[4]刘海静,何新芳,陈兴华,等.针刺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医学研究杂志,2010,39(3):79-80.

[5]邓元江,刘卫英,梁伟雄,等.针刺对急性癫痫大鼠脑电功率及海马氨基酸类递质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3(6):509-512.

[6]戴高中,陈跃来,顾法隆,等.电针对大鼠脑出血模型海马组织氨基酸含量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2,27(1):36-39.

[7]甘平,郭景春,杨茹,等.针刺抗脑缺血损伤时脑内γ-氨基丁酸的作用[J].上海针灸杂志,2003,22(9):1-6.

[8]王鹏琴,王丽波,曹凤武,等.眼针疗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及海马组织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4,22(4):731-732.

[9]莫飞智,李建强,雷立屏,等.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行为及脑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1,42(6):344-346.

[10]王瑞辉,张西翠,屈红艳,等.针刺对家兔坐骨神经损伤后AChE变化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0,31(9):1260-1262.

[11]缪文丽,高维滨.针刺对单胺类神经递质及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J].针刺临床杂志,2008,24(18):47-48.

[12]石晶,李可欣,薛薇,等.多巴胺与认知[J].中外医学研究,2010,8(8):34-36.

[13]Akira K,Yoko T,Hiroshi K,et al.Smal-dose ketamine improves the postoperative state of depressed patients anesth[J].Analg,2002,95(5):114-118.

[14]嵇波,郭长青,金燕,等.针刀和电针对膝骨关节炎大鼠痛阈和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0,26(6):1091-1095.

[15]王欣,刘婧.电针不同经穴对心肌缺血大鼠下丘脑内单胺类递质NE 含量的影响[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0,27(3):4-8.

[16]夏晓红,宋晓鸽,张圭,等.电针百会穴对吗啡戒断抑郁大鼠中枢单胺类递质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28(5):44-45.

[17]宋媛,赵仓焕,任莉,等.不同穴位处方麦粒灸对失眠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暨南大学学报,2009,29(2):185-188.

[18]易受乡,林亚平,严洁,等.电针对大鼠胃运动、P物质和胃动素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9(3):284-287.

[19]刘满君,葛建立,贾利辉,等.足三里贴膏对腹部术后胃肠肽类激素影响及临床疗效研究[J].四川中医,2008,26(6):105-106.

[20]吴锋,熊克仁.电针对氯胺酮依赖大鼠杏仁核一氧化氮合酶及生长抑素mRNA 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9,16(6):427-428.

[21]刘存志,于建春,王彤,等.针刺对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6,47(7):502-504.

[22]马胜兴.经穴一氧化氮生化生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针刺研究,2008,33(1):47-48.

[23]董嘉良,康少平,康英姿,等.一氧化氮与一氧化氮合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0,16(3):429-432,436.

[24]郑盛惠,焦建凯,蔡智刚,等.“颞三针”捣法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0,19(1):13-14

[25]喻建兵,吴绪平,王华,等.电针郄门对室性心动过速模型大鼠血浆中 NO 水平及 NOS 活力的影响[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10,12(1):12-13.

[26]贾成文,焦俊英,孙玉霞,等.“补肾益髓”针刺法对痴呆模型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11):853-855.

[27]佘东来,高妍,申刚义,等.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作用的探讨[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0,19(2):78-81.

[28]许晓利,易卉玲,鲁雄兵,等.电针对化学性炎性胃痛时幽门括约肌几种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J].华中医科大学学报,2010,39(4):519-523.

[29]卓缘圆.中枢神经递质在脾虚证中的研究概况[J].新中医,2008,40(2):117-119.

猜你喜欢
神经递质一氧化氮电针
科普拟人让理解更轻松
槐黄丸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神经递质及SCF/c-kit通路的影响
度洛西汀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神经递质及神经功能相关因子的影响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快乐不快乐神经递质说了算
一氧化氮在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银屑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测定的意义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一氧化氮在小鼠囊胚发育和孵化中的调控作用
一氧化氮在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