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止嗽散治疗实证咳嗽164例

2011-02-11 04:01洪旭雯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8期
关键词:化痰止咳罂粟壳紫菀

洪旭雯

重庆市高新区人民医院(重庆400000)

笔者近年来以加减止嗽散治疗各证型咳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高新区人民医院门诊咳嗽患者164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108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86岁,平均32.60岁;感冒60例,急慢性支气管炎25例,肺炎68例,肺结核6例,心功能不全5例。风寒袭肺74例,风热犯肺47例,风燥伤肺13例,痰湿蕴肺12例,痰热郁肺10例,肝火犯肺5例,肺阴亏耗3例。所有病例临床表现均有咳嗽,或伴有发热,鼻塞流涕,咽部疼痛或扁桃体红肿,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浮。血常规和胸部检查,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以及肺部纹理增粗增多或炎性改变。

1.2 治疗方法 予以加减止嗽散治疗,基本方为桔梗3~15g,白前、紫菀 6~15g,陈皮、百部、杏仁各 3~10g,罂粟壳 1~6g,乌梅 6~15g,前胡、枇杷叶各 6~15g,甘草 3~5g。 外感风寒者加荆芥、防风、紫苏叶各6~15g;风热者加薄荷、菊花、黄芩、桑叶、芦根各6~15g;风燥者加沙参、梨皮、玉竹各6~15g;痰湿甚者加半夏、茯苓、紫苏子各 6~15g;痰热甚者加胆南星 6g、浙贝母 6~15g;肝火甚者加山栀、黄芩各10~15g;肺阴虚者加沙参、桑叶、麦冬、枇杷叶各6~15g;咳声嘶哑者加射干6~15g;咽痒加蝉蜕、牛蒡子、鱼腥草各6~15g;痰中带血加白茅根、白及各6~15g;兼有悬饮者加葶苈子6~15g。每日1剂,水煎300mL,早中晚分服。7d为1疗程,3个疗程统计疗效。

1.3 疗效标准 痊愈:咳嗽及其他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均正常,连续1个月无复发。显效:咳嗽症状消失,其他症状或体征减轻,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有效:咳嗽及其他症状、体征均减轻,实验室检查好转;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变或改变不明显。

2 结 果

本组164例,痊愈106例,显效35例,有效23例,全部有效。

3 讨 论

外感咳嗽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数为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中医学认为外感咳嗽多为风寒、风热,肺为邪侵,气机不宣,肃降失司,肺气上逆而咳嗽。外感咳嗽多属邪实,当以祛邪宣肺为主,肺气宣通,其咳自止。文中各种证型的疗效以风寒袭肺、风热犯肺为最好,肺阴亏耗稍差,但都以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为治疗关键。

止嗽散出自程国彭《医学心悟》,由桔梗、甘草、白前、紫菀、陈皮、百部组成。方中桔梗辛散苦泄,开宣肺气,利胸膈咽喉,性平无寒热之忌;紫菀温润苦泄化痰止咳而无伤阴之碍;百部润肺止咳而无敛邪之疑;白前、陈皮二者性虽温而无助热之嫌;甘草调和诸药。纵观全方,无大温大热,过于辛散之味,无寒凉滋腻之品,构成了作为基础方的基本条件。正如程国彭所言“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去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故可“治诸般咳嗽”。笔者在此基础上,配杏仁止咳平喘,配枇杷叶、前胡降气化痰止咳,更配《肘后方》治咳嗽之乌梅、罂粟壳敛肺止咳。值得提出的是,乌梅、罂粟壳虽为收敛之品,但少佐可敛肺气,散中寓收,使肺气不致过于耗散,更无敛邪之弊。全方性质平和,配伍得当,组成止嗽平剂,根据临床辨证,配合其他药物,治疗咳嗽,每获良效。

猜你喜欢
化痰止咳罂粟壳紫菀
基于DNA条形码鉴别缘毛紫菀及狭苞紫菀
往食品里添加罂粟壳,应处以“行业禁入”
往食品里添加罂粟壳,应处以“行业禁入”
清肺化痰祛瘀汤联合西药治疗12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
润肺、通二便的紫菀
川贝母止咳化痰作用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不同炮制方法对紫菀浸出物及主成分含量的影响△
止咳通便话紫菀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美味的剁椒萝卜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