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76例

2011-02-11 04:01曾艺文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8期
关键词:肺心病丹参标准

曾艺文

广东省肇庆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广东肇庆526020)

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肺心病患者152例,按文献[1]确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6例,男性53例,女性23例;年龄45~78岁;病程5~18年。对照组76例,男性49例,女性27例;年龄42~77 岁;病程 4~15 年。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以西药抗感染,解痉平喘,改善肺功能,扩血管,强心利尿,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给予吸氧、支持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自拟方。麻黄、杏仁、法半夏、厚朴、枳壳、前胡、陈皮、桔梗、川芎、赤芍各10g,丹参、苏子各 15g,桂枝 5g,葶苈子 30g。痰热者加浙贝母 10g,鱼腥草30g,鲜竹沥30g,黛哈散30g;喘甚者加地龙10g;口干明显者加玄参、麦冬、沙参各 10g;大便干结者加大黄 6g、瓜蒌仁30g、鲜竹沥30g;合并心衰,小便不利,身、四肢肿者加制附子、红参、毛冬青、葛根、炙甘草、茯苓、白术等。以7d为1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1.3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综合疗效判定标准[2]拟定。显效:间断咳嗽,痰为白色泡沫黏痰,易咯出,两肺偶闻啰音,肺部炎症大部分吸收,心肺功能改善达Ⅰ~Ⅱ级。有效:阵咳,痰为黏脓痰,不易咯出,两肺有散在啰音,肺部炎症部分吸收,心肺功能改善达Ⅱ级。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或病情恶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组76例,显效44例,有效25例,无效7例(其中死亡1例)总有效率90.79%。对照组76例,显效23例,有效34例,无效19例(其中死亡3例),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

3 讨 论

肺心病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可归属中医学 “肺胀”、“喘咳”、“痰饮”等范畴。今人多从痰、瘀、虚合论本病。笔者临证体会到,慢性肺心病的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痰瘀互结是本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其咳喘多因痰浊阻肺,肺失宣降所致;其痰浊水饮的生成,多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因肺为水之上源,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水液,三脏功能失常,可致水湿内停、酿湿生痰,甚则浸淫肌肤形成水肿;其发绀、心悸,多责之于肺与心,因肺主气,主治节,肺病日久,则推动血行无力,常致心血瘀阻。而血瘀与痰浊又常互为因果。血瘀化水之理,早在《灵枢·百病始生》篇中就有“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滞,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之说,其后张仲景《金匾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又有“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之论,而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更明确指出“血得气之变蒸亦化为水”及“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水气也”。故治疗慢性肺心病,必须紧紧抓住痰瘀互结这个病机关键,祛痰化瘀并用而不可偏废,方可提高疗效。自拟方中麻黄、杏仁、法半夏、陈皮、桔梗、苏子、前胡、葶苈子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丹参、川芎、赤芍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切中慢性肺心病病机。药理研究表明,丹参等活血化瘀之品有减轻炎症反应及脂质过氧化反应,有抗血栓形成、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功能、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从而对肺组织形态结构和功能起保护作用[3]。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

[2]王净净,龙俊杰.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32-336.

[3]许梅,张国忠,闻心培,等.丹参水提物对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2):124-125.

猜你喜欢
肺心病丹参标准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肺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肺心病的可行性研究
120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