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溪穴的临床运用

2011-02-11 04:01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8期
关键词:膀胱经腧穴督脉

万 飞

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重庆 402260)

后溪穴的临床运用

万 飞

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重庆 402260)

后溪穴 运用

后溪穴为手太阳小肠经之腧穴,通过小肠经交肩会于大椎穴而与督脉相通,是临床常用穴位之一。历代医籍记载不少关于后溪穴的治疗作用,如《百症赋》载“阴郄、后溪治盗汗之多虫”,“后溪、环跳,腿疼刺而即轻”;《玉龙歌》有 “付行痤疾最难禁,穴法由来未审明,若把后溪穴寻得,多加艾火即时轻”等。今结合先贤之理论叙及后溪穴的临床运用。

1 定 位

后溪穴的定位,依据《灵枢·本输》“后溪者,在手外侧本节之后也”之论述,定为第5掌指关节尺侧后方,于第5掌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若握拳时于掌指关节后之横纹头处。

2 主治范围及配伍应用

后溪穴为小肠经腧穴,又通督脉而为八脉交会穴,不仅能治本经所过发生之病变,亦能治疗督脉的一些病症。

2.1 行痹,腰背腿膝疼痛,周身疼痛 后溪穴通过小肠经会睛明穴而与膀胱经连接,故治下肢及腰背疼痛,可配伍膀胱经所属之局部穴位。

2.2 中风不语,痫疾,癫狂,头痛,手足拘挛,震颤,项强,目赤等 小肠经上循头面部,后溪穴通督脉,督脉统率阳气,统摄真元,循行于脊里,入络于脑,故后溪穴能治疗脑部之疾病。

2.3 盗汗,目黄,耳聋,颊肿,颈、颌、肩孺、肘臂外后廉及小指疾病小肠经主“液”所生病,《灵枢·决气》曰 “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针刺后溪穴能调治液病。

2.4 发热,疟疾 前谷配后溪治疟疾,为治疗小肠之疾病。

2.5 其他 临床上常用上下相应之配穴法,如后溪穴配足太阳膀胱经与阳跷脉相通之申脉穴,以治疗内眼角、耳项、肩胛部位疾患以及发热恶寒等表证。

3 典型病例

刘某,女性,34岁,2010年3月8日初诊。患者右小指支撑不适,肘内锐骨后缘疼痛半月余,得热遇寒时疼痛无明显影响,偶有同侧目外眦及后项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拟疏通经脉之治。取穴后溪、小海。针刺后溪穴,务使针感向上至肘内,留针15min;针刺小海穴,使针感传至小指尖,亦留针15min;其间每隔5分钟行针l次。针刺1次后疼痛明显减轻;守前法再针5次,疼痛及目外眦、后项不适消失。

按:是案乃本经经脉气血阻滞所致,故取本经腧穴治之而效果彰显。

R245.9

B

1004-745X(2011)08-1359-01

2011-02-19)

猜你喜欢
膀胱经腧穴督脉
经络腧穴学腧穴定位的学习心得*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从“阴中求阳”论治“督脉生病”
下午动一动,疏通膀胱经
下午动一动,疏通膀胱经
只要3个动作,解决身体90%的疾病
《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