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验案4则

2011-02-11 04:01朱文浩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8期
关键词:生冷干姜五味子

朱文浩

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山东济宁272137)

笔者在临床中应用中药治疗急症,常收效明显,兹介绍4例如下。

1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泄泻

胡某,女性,28岁。2008年8月11日初诊。主诉:腹泻10余年,加重半月。患者10余年来腹泻反复发作,约每日行2次,平素喜食雪糕、冰激凌等寒凉之物。近半月来因过食寒凉而明显加重,每日腹泻4~5次,服用左氧氟沙星片、黄连素片治疗无效。求治于中医,诊时症见:腹泻,每日4~5次,大便无黏液脓血,无腹痛腹胀,四肢乏力,面色苍白,形体消瘦,纳食少,眠可,小便调。舌质淡暗,苔薄白腻,脉沉细。处方:葛根30g,干姜10g,党参15g,茯苓 15g,炒白术 15g,炙甘草 10g,薏苡仁 15g,炒白扁豆15g,陈皮 10g,炒山药 15g,莲子肉 15g,砂仁 10g,补骨脂 10g。 6剂,水煎服,每日1剂。二诊:腹泻减至每日2次,纳食增,四肢乏力减轻,舌质淡红,苔薄白略腻,脉细。效不更方,继服6剂。三诊:诸症悉除,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有力。未再服药,嘱其禁食寒凉生冷之品。约1年后见患者形体较治疗时丰盈,纳食佳,并已怀孕。

按:此病例患者平素喜食寒凉,日久损伤脾阳,致湿邪内盛,而成泄泻。治当温阳健脾,祛湿止泻。方用干姜、党参、炙甘草、炒山药、炒白术益气温阳,健脾止泻;茯苓、薏苡仁、炒白扁豆、莲子肉、砂仁、陈皮健脾祛湿止泻;葛根升阳止泻;补骨脂温补肾阳,益火补土,固涩止泻。中医自古即有“湿盛则濡泻”,“无湿不成泄”之说,观本方温阳健脾,益火补土,固其本;利湿、化湿去其标,使清阳得升,浊阴得降,湿邪得去,泄泻得止。寒凉生冷之品易损伤脾阳而致泄,故禁食之。

2 羚羊角粉治疗高热

汤某,男性,83岁。2009年6月3日初诊。主诉:发热2d。患者2d前出现发热,测体温39.0℃,经用阿奇霉素、头孢吡肟治疗后,体温降至38.1℃。加用中药治疗,诊时症见:发热,无恶寒,喘息气促,鼻翼动,偶咳嗽,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黄,脉促。查体: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可闻及少许干湿性啰音。心率105次/min,第1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脉搏短绌。血白细胞13.4×109/L。胸部X片示支气管肺炎。处方:羚羊角粉2g,冲服,每日2次。服用羚羊角粉1次,约3h后,体温降至36.3℃,未再服用,发热亦未再反复。继续应用抗菌药物3d,诸症悉除。

3 当归六黄汤加味治疗汗证

王某,男性,41岁。2010年3月14日初诊。主诉:汗出1月余。患者近1个月来白天时时汗出,心烦时尤重,夜间无汗出。诊时症见:汗出,心烦时明显,口干,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黄略腻,脉弦。 处方:黄芩 10g,黄连6g,黄柏 6g,生地黄10g,熟地黄10g,当归 10g,黄芪 20g,五味子 6g,麻黄根 20g,浮小麦 30g,煅龙骨20g,煅牡蛎20g。4剂,水煎服,每日1剂。二诊:患者述服上药1剂后即不汗出,服用4剂后,诸症悉除。

按:当归六黄汤出自《兰室秘藏》,本为治疗盗汗之方,然笔者用其治疗白天汗出之自汗亦获良效,究其原因,其病机亦阴虚火旺也。故治当滋阴降火,固表止汗。全方当归、生地黄、熟地黄滋阴养血,阴血充则能制火;黄芩、黄连、黄柏泻火除烦,且苦能坚阴;黄芪、五味子益气实卫,固表止汗;麻黄根、浮小麦、煅龙骨、煅牡蛎固表止汗。全方滋阴养血、泻火除烦、益气固表并用,养阴治其本,泻火治其标,阴固而水能制火,热清则耗阴无由,卫外固密而汗能自止,故内热、外汗皆可相应而愈。

4 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杨某,女性,71岁。2010年2月11日初诊。主诉:反复发作性咳嗽10余年,加重3d。患者于10余年前出现咳嗽,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3d前因受凉加重。诊时症见:咳嗽,夜间重,咯痰,痰白而黏,胸闷气短,无发热恶寒,无汗出,纳差,眠可。舌质红,苔白腻,脉沉少力,右寸滑。查体:听诊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处方:生麻黄6g,桂枝6g,白芍10g,五味子6g,细辛3g,干姜 3g,半夏 10g,陈皮 10g,石膏 30g,海浮石 30g,甘草10g,白前10g。3剂,水煎服,每日1剂。二诊:药后诸症减轻,继服3剂。三诊:偶咳嗽咯痰,纳差,胸闷气短。舌淡红,苔薄白腻,脉沉细少力。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调理而愈。嘱其平素加强锻炼,避风寒,少食味咸、生冷及肥甘厚味之品。

按:本病例患者咳嗽反复发作多年,内有痰饮宿根,外有寒邪束表,两邪相合,致肺失宣降,气逆于上,发为咳嗽。治当外散风寒,内蠲痰饮。故用麻黄、桂枝外散风寒,以治其表,且二者皆有平喘止咳,去水饮之功;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半夏、陈皮理气燥湿化痰;白芍和营养血,五味子敛肺止咳,并防麻黄、桂枝发散太过;石膏清热,防麻黄、桂枝、干姜过热;海浮石能化胶着黏痰;白前降气化痰止咳。全方一散一收,一开一合,升中有降,温中有清,故使咳嗽速愈。“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咳嗽虽愈,仍需继续给予健脾益气、行气化湿之治,以杜绝生痰之源。《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形寒寒饮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上行”。可见,咳嗽主要由内外寒邪相合所致,故应加强锻炼,外避风寒,内禁生冷。《金匮要略·果实菜谷禁忌》指出“盐多食伤人肺”,肥甘厚味又可助湿生痰,故咳嗽者皆应少食。

猜你喜欢
生冷干姜五味子
《新方八阵·热阵》中干姜应用特色探析
大热天浑身没劲?三招缓解疲劳
HPLC-DAD法快速筛查五味子颗粒(糖浆)中南五味子代替五味子
UPLC-TQD-MS法探讨关木通配伍干姜减毒存效机制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五味子醇甲提取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北五味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创新微议
布谷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