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体会

2011-02-11 04:01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8期
关键词:致残率体温脑出血

李 颖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河南开封475000)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为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本病发病率为每年60~80/10万人口,在我国约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1]。本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发病急,致死率、致残率高,预后差,表现为头痛、呕吐、失语、语言不流利、偏瘫、尿失禁、意识不清等症状,短时间内病情可发生急剧变化,因此做好脑出血的护理对治疗和预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3-11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49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6例;年龄35~55岁17例,56~70岁 26例,71~80岁 6例。

1.2 病情观察(1)意识状态的观察:意识反映大脑皮层和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状态,是判断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3],也是判断临床疗效及预后的重要指标。意识状态按觉醒程度的改变可分为清醒、嗜睡、昏睡、昏迷。脑出血患者因颅内压增高,多出现意识障碍,出血初期脑组织缺氧不明显,仅表现为烦躁不安或嗜睡,随着病情加重或出血量的增加,逐渐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因此,对患者意识状态的动态观察和准确判断,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对于意识状态的评价可用语言测试,角膜反射、压眶反射及疼痛刺激来测试。(2)体温、脉搏、呼吸的观察: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当血肿影响到体温调节中枢时往往出现中枢性高热。出现中枢性高热时要及时予头部冰枕、电子冰帽、冰毯或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必要时可以采取亚冬眠或冬眠疗法,以防止因体温过高导致的脑缺氧加重以及电解质紊乱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脉搏与呼吸是人体生命维持的关键,当血肿影响呼吸、心跳中枢时会出现呼吸和心跳频率及节律的改变,当呼吸不规律时要及时给予呼吸兴奋剂应用,或进行气管插管,血氧<85%可以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当心率改变时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必要的对症治疗,以防止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而致猝死。(3)血压和瞳孔的观察: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血压过高会引起脑出血加重,过低则易引起脑灌注不足而诱发脑梗死,因此应密切监测血压的波动,把血压控制在一个适当的水平。瞳孔的变化是判断颅内压升高与否及脑干损伤的重要指征,应注意观察双侧瞳孔的大小、形态、对称性及对光反射是否存在,并结合生命体征意识状态来判断患者病情的发展趋势。(4)出入水量的观察:脑出血患者常使用甘露醇、甘油果糖和速尿等药物脱水降颅压,特别是甘露醇和速尿脱水作用强,易造成水/电解质紊乱,因此需要关注患者的出入水量,防治电解质紊乱。同时当体温升高时要及时补充液体输入量,体温每升高1℃需多补充液体300mL。另外对气管切开的患者隐性失水量较大,需要认真评估出入水量。

2 护 理

2.1 一般护理保持病室安静、舒适、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确保患者有良好的环境,舒适的心情。在患者血肿完全吸收之前要绝对卧床,减少不必要的搬动,保证大便通畅,必要时予清洁灌肠,以免诱发再次出血。

2.2 饮食护理对于昏迷、不能进食的患者以及饮水呛咳、容易出现误吸的患者应在24~72h内结合病情及时给予鼻饲饮食,根据患者的血脂、血糖和血压情况选择合适的饮食结构,保证足量的营养摄入,如牛奶、果汁、菜汁、面汤、肉汤等,每日鼻饲4~5次,每次≤200mL,定时回抽胃管观察有无上消化道出血。

2.3 口腔及呼吸道护理昏迷患者需常规进行口腔护理,每日1~2次,清醒患者可用吸管吸取生理盐水或口泰漱口,每日2~4次。部分脑出血患者因咽反射消失,分泌物或呕吐物可发生误吸而形成吸入性肺炎,亦可因舌根后坠而阻塞呼吸道,故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便于排除分泌物和呕吐物。同时需翻身叩背,每2~3小时1次,每次2~3min,帮助分泌物排出及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必要时要抽吸痰液,吸痰时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气道黏膜。对于张口呼吸者用湿纱布遮盖,口唇干燥者可以外涂石蜡油。

2.4 防压疮护理由于脑出血患者长期卧床,营养差、易形成压疮,所以需定时给患者勤翻身,定时更换卧位,使骨骼突出部位轮流承受身体质量。在压疮的好发部位,如枕部、肘部、骶尾部、髋部、内外踝垫海绵垫,骶尾部垫气圈[4]。保持床铺平整干燥,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保护局部皮肤。对身体受压发红部位定时给予温水热敷按摩或50%酒精按摩,有破损者局部涂以抗生素,红外线照射2次/d。

2.5 心理护理因本病致残率高,患者在发病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瘫、不能正常进食、言语不利、二便障碍等情况,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并且治疗费用高。再者因患者大多知道本病易留后遗症,因此易产生焦虑、恐惧、悲观失望、孤独感、情绪抑郁或烦躁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因素妨碍疾病的康复,因此心理护理至关重要。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减轻恶性高血压的血压水平,延缓血肿的扩大,帮助患者尽快进入患者角色,使其能够处于一个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5]。护理人员必须怀着高度的责任心和深厚的同情心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及心理变化,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指导及对症护理,有的放矢地给予心理援助,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3 结 果

治愈19例,好转24例,未愈5例,死亡1例,平均住院时间为25.60d。

4 讨 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该病致残率和死亡率高。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护理工作,及时给予恰当的处理,以预防各种并发症,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治愈率。护理学现已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护理质量的好坏关系到脑出血患者的生存及日后的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需要我们临床不断加强与改进。

[1]贾建平.神经病学 [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

[2]丁言雯.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8.

[3]杨莘.神经疾病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79.

[4]刘光维.压疮防治进展[J].护理研究,2005,19(10):2082-2084.

[5]张娟.浅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康复期的健康教育[J].基层医学论坛:护理版,2009,13 (3):249-250.

猜你喜欢
致残率体温脑出血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