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对策

2011-02-12 07:34高西红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1年6期
关键词:畜产品兽药体系

高西红

(山东省郯城县畜牧局,郯城 276100)

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畜产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因素,不应导致消费者急性或慢性毒害或感染疾病,不应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关注畜产品质量安全,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和国内市场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并成为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主要技术壁垒。

目前,中国的猪肉、羊肉和禽蛋生产居世界首位,家禽生产居美国之后位于第2位,牛肉生产居美国和巴西之后的第3位。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畜产品生产国,伴随生产与贸易的发展,各类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一个综合问题,不仅仅局限于微生物污染、化学物质残留及物理危害,还包括如营养、食品质量、标签及安全教育等问题。目前影响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大致可分为兽药残留、违禁药物、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及动物疫病的流行和人为掺杂使假。

据统计,危害人体健康的化学物质大约有400多种,主要是兽药残留、违禁药物和重金属如铅、汞、镉、砷等。这些有毒有害物质,通过动物性食品的富集作用使人中毒。动物疫病是影响畜产品安全的重大隐患。如周边国家和地区爆发的禽流感或口蹄疫等疫情对我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目前,畜产品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的问题非常严重,已对国内畜产品市场造成巨大冲击。主要表现:注水增重;利用病、死畜加工熟食品出售;在畜产品中添加违禁用品以增加保鲜时间和色泽等。同时,动物性食品在生产、运输、包装过程中受到污染或用病畜、病禽制成的食品,导致大量的细菌、霉菌、寄生虫滋生,造成食物中毒。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畜产品出口频频受阻,出口畜产品被进口国拒绝、扣留、退货、索赔和终止合同,使我国畜产品信誉受到影响,出口贸易遭受巨大损失。

为加强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笔者建议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采取如下对策。

1 加强立法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相继出台了《动物防疫法》、《渔业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等综合性法律。同时为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及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物质监控计划和官方取样程序》和《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为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法律依据。但目前还没有一部覆盖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各个领域,涉及畜产品卫生、动物防疫检疫、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与管理、畜产品中兽药、违禁药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残留的监测、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预警机制、市场准入、标准化生产体系和检测标准体系等法律和法规。应尽快起草颁布“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措施是加快立法、严格执法。

2 明确管理主体,提高监督管理效率

要改变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部门分割的局面,应由农业部统一领导,协调畜产品生产与经营部门、动物疫病防治部门、兽药饲料监测与生产管理部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督执法部门等组成的权、责统一的行政管理机构,实行从生产到餐桌的全过程安全质量管理。要逐步实行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行政“垂直管理”,打破地方分割局面和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影响,减少各部门的重复设置和避免地区之间的矛盾,提高行政效能。同时,引导和监督企业自身质量管理监控机制,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人员检疫检验和监督的效率,为建立统一精简、高效的畜产品质量安全体制和运转机制创造良好条件。

3 加强标准化生产体系和检测标准体系建设

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是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技术基础,也是畜产品规模化生产、打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技术保障。随着我国加入WTO,制订出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从养殖到产品加工的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体系已成为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及现实生产中的迫切需要。同时,应加强检测标准体系的建设。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已组织制定农业国家标准400余项,行业标准1200余项,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199项,农业地方标准1.6万余项,组建全国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多个。标准范围从农作物种子、种畜禽发展到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热带作物、饲料工业、农机化、农村能源与环境、农业高新技术等各个领域。虽为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这些标准只侧重于农产品,而畜产品的标准体系建设与从根本上保障我国的畜产品质量安全还相差甚远。为适应中国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新阶段的需要,应加大了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和修订的力度。标准的内容从原来的产品标准延伸到关键技术以及加工、包装、贮运等各个环节。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一套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4 加强检测监督体系建设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组成:畜产品标准化生产与管理体系;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兽药、饲料监测与生产管理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执法体系。这几大体系为畜产品质量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保驾护航作用,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加入WTO后,更应与国际接轨,建立一套功能齐全、保障有力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对畜产品的安全性实行有效的监督检验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保护消费者利益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我国畜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并有效维护自身权益的基本保障。因此,要在机构设置、仪器装备、人才引进及管理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并切实发挥其作用。

5 加强认证体系建设

为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便开始了农产品质量认证认可体系的建设。目前已建立水产品、绿色食品、农产品认证中心并投入运行。但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还不健全,应尽快建立含盖畜产品生产、加工和经营,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与检测监督,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认证认可体系建设。

6 全面推行市场准入制度

目前,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于2002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对米、面、油、酱油、醋5类食品实施,2003年开始对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方便面、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面米食品、膨化食品等10类食品实施市场准入。但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仅在部分省市推行,这一制度的实施有力地保证了畜产品质量安全,今后应在全国全面推行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7 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络服务平台

将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及时向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和使用者提供质量、安全、标准、品牌、市场等方面的信息。尽快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系统。同时建立健全畜产品安全社会信用体系,运用信息技术建立起屠宰加工场、畜产品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的信用档案,对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进行检测,只要有涉及畜产品安全的制假造劣行为,经国家认可的检测检验机构查实就将被记录在册,根据企业的记录由相关专家对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认证。达到国家规定信用等级的企业可以进入市场,而达不到信用等级的将被清除出市场。

猜你喜欢
畜产品兽药体系
兽药残留检测中的优化与应用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兽药生产质量管理按新规执行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2016年12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2016年10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兽药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