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临床疗效

2011-02-12 11:09吴洪芬陈立新许德权吉林省肿瘤医院放疗二科吉林长春130012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年12期
关键词:勾画控制率放射治疗

吴洪芬 陈立新 许德权 (吉林省肿瘤医院放疗二科,吉林 长春 130012)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临床疗效

吴洪芬 陈立新 许德权 (吉林省肿瘤医院放疗二科,吉林 长春 130012)

食管癌;放射治疗;适形

放射治疗是中晚期食管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为了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食管癌的疗效,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入组的12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3D-CRT组及常规放疗(CF)组,对其疗效及放射反应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及分组方法 将12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全部病理均为鳞癌,所有病例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1997)TNM分期均为Ⅲ、Ⅳ期,两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入组标准:年龄≤70岁,KPS评分≥70分,能进流食或半流食,无明显穿孔征象,无远处转移征象,未接受过抗肿瘤治疗。分组方法: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应用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3D-CRT组60例;CF组60例。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CF组:在普通模拟机下定位设野,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采用两前斜野等中心照射+30°楔形板技术;胸中下段食管癌采用等中心三野(设一前正中野和背后二斜野)或前后野对穿照射+前后二斜野对穿照射。野宽前野5.0~6.0 cm,后野宽度5.0 cm,病变上下端外放3 cm,8 MV-X线照射,每次2.0 Gy,5次/w。放疗至40 Gy后根据肿瘤消退情况缩野继续推量照射至62~66 Gy/31~33次/6~7 w。3D-CRT组:增强扫描CT定位,上段食管癌采用头颈肩热塑面膜固定;中下段食管癌采用热塑体膜固定,定位前一天普通模拟机下吞钡标记病变上下界,CT扫描前口服稀释的泛影葡胺20 ml,扫描范围为全颈部及全肺,包括贲门入口。采用8 MV-X线。

1.2.2 治疗计划设计 扫描图像传输至三维计划系统后由医师勾画靶区,参照食管造影和/或食管镜检查及CT检查结果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临床靶体积(CTV)在GTV前后左右方向外放1.0 cm,上、下2.0 cm,外放时将解剖屏障包括在内时需做调整,同时包括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的相应淋巴引流区为CTV;在CTV基础上外放0.5 cm为计划靶体积(PTV),同时勾画邻近组织器官如脊髓、心脏、双肺。并与物理师一起制作计划后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与平面等剂量曲线优化最佳放疗计划:95%PTV,62~66 Gy/31~33次/6~7 w;同时满足:肺剂量,平均剂量<13 Gy,两肺V20<28%,两肺V30<20%;脊髓平均剂量9~21 Gy和0体积剂量<45 Gy;心脏V40<40% ~50%。

1.2.3 观察方法 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复查上消化道造影及CT检查,观察中晚期食管癌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1、2、3年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

1.2.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实体瘤近期疗效评价标准〔RECIST(2000)〕〔1〕。疗效评定标准为完全缓解(CR):可见肿瘤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肿瘤缩小 >30%;稳定(SD/NC):非PR/PD;肿瘤进展(PD):肿瘤继续增大>20%或出现新病灶。以上改变至少维持4 w。CR+PR计为有效。其中放疗结束后6个月内原病变部位出现新病灶者,将其归入局部未控;超过6个月以后局部出现病灶者定义为肿瘤复发〔2〕。血液毒性、急性放射性食管损伤、肺损伤参照放射肿瘤协作组(RTOG)的放射治疗毒性标准分级,为1~4级〔3〕。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全部病例均随访至治疗结束后3年,两组随访率100%。3D-CRT组总有效率(CR+PR)95.0%;CF组总有效率78.3%,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控制率分别为79.1%与61.4%,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66.8%与60.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年控制率分别为48.2%与38.1%,有统计学差异(P<0.05),2年生存率分别为46.9%与3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生存率分别为28.2%与22.8%。

2.2 毒副反应 3D-CRT组:放射性食管炎1级40例,2级10例;放射性气管炎1级13例,2级10例;血液学毒性 1级12例。CF组放射性食管炎1级41例,2级8例;放射性气管炎1级11例,2级9例;血液学毒性1级10例。两组均未发生3级以上毒副反应。1、2级毒副反应发生率相近,无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放射治疗是中晚期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食管癌放疗失败主要原因系局部未控和复发,同样远处转移也影响患者长期生存。许多报道肯定了3D-CRT对局部控制率的改善。CF是在普通模拟机下通过食管钡餐造影显示病变部位,因其无法显示食管管腔外肿瘤大小、肿瘤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使部分病灶漏照或处于低剂量区。由此可见以食管为定位中心,盲目性很大,没有CT及治疗计划系统(TPS)计划难以预测80% ~90%等剂量曲线是否包全肿瘤〔4〕。3D-CRT是在CT模拟机下定位、勾画靶区,由于CT显示了肿瘤的非对称性生长,由此勾画的靶区不以食管腔为中心,所以3D-CRT能更充分确定食管癌病变外侵范围并准确确定出照射等中心位置,具有放疗部位精确、肿瘤内剂量分布均匀及照射技术重复性好等优点,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临床上越来越强调在尽可能根治性放射治疗的情况下,注重病人的生存质量,因此必须考虑正常组织的受量及正常组织的最大耐受剂量。3D-CRT因CT定位能清楚地显示病变局部与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关系,能从三维方向上通过增减射野数、调整入射角度、改变射野权重等方法来优化治疗计划,保证肿瘤局部剂量提高的情况下不增加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损伤。通过分析本文认为,3D-CRT因CT能直观地显示肿瘤的体积及形状,治疗中能以肿瘤为中心,确保80%~90%的等剂量曲线包全肿瘤,能很好地保护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及重要器官,在提高局控率方面成为可能,在中晚期食管癌放疗方面有优势。从本文结果看,3D-CRT确实减少了局部复发,可以提高局部控制率,但对长期生存无明显的影响,应用3D-CRT可望提高长期生存,但需大宗病例随机分组研究,是今后的一个研究方向。

1 孙 燕,赵 平.临床肿瘤学进展〔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3.

2 万 钧.食管癌的放射治疗〔M〕.第2版.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6:157-60.

3 Cox JD ,Stetz J,Pajak TF.Toxicity criteria of the 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and 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J〕.Int JRadiat Oncol Biol Phys,1995;31(5):1341-6.

4 肖泽芬,章 众.食管癌照射野合理使用的初步探讨〔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9;8(1):30.

R735.1

A

1005-9202(2011)12-2356-03

吴洪芬(1968-),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肿瘤的放射治疗研究。

〔2011-01-10收稿 2011-03-11修回〕

(编辑 袁左鸣/徐 杰)

猜你喜欢
勾画控制率放射治疗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头颈部肿瘤中手工勾画危及器官的组间和组内差异性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基于U-Net的自动分割方法对乳腺癌危及器官的自动勾画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找一找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一次调研清晰勾画——境外资本办医路线图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郑州市某三甲医院职工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急性并发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