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住院药师培训基地的体会

2011-02-12 18:16张福成空军总医院药学部北京市100142
中国药房 2011年40期
关键词:效期药师药学

刘 敏,徐 荣,张福成(空军总医院药学部,北京市100142)

我院是一家“三甲”医院,药学部拥有良好的科研和教学背景。为了更好的适应目前医院药学的发展,使我院药师服务临床的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并充分利用我院的科研和教学资源使更多的药学人员受到更加规范的继续教育,我院于2010年底申请了卫生部住院药师培训基地。下面就我院申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回顾,为其他医疗机构提供参考。

1 申请背景

随着现代科学知识更新速度的逐步加快,社会对药学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也有了新的要求。卫生部科教司从1987年开始在卫生部部属部分学校和一些省、市进行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并对全国200多个医院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卫生部于1993年2月下发了《关于实施<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的通知》,组织临床医学专家编写了供全国参考使用的《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建立了住院医师培训制度,也制定了客观的衡量标准。住院药师培训基地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医院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学科,现代医院药学的工作模式由传统的供应服务型转变为技术、职能、社会药学模式。药学院毕业生在医院就业后,必须要有计划地加强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系统训练,并加强学习临床学科和医院临床药学实践,参加临床工作。2001年至今,已有北京宣武医院等多家医院通过审核成为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我院也顺应医院药学发展的大趋势,利用现有的优势资源申请住院药师培训基地,使自己的医院药学水平得以较大的提高。

2 申请准备

2.1 规章制度的完善

规章制度是药学部工作的重要基石。只有完善了规章制度,才能保障各项医疗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规章制度不仅仅是写在纸面上,还需要药师对每一条规章制度深入理解并能在日常工作中很好地执行,以保障药学部各部门工作有序进行。基于此种理念,我部要求各部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家近年来颁发的药政法规,如《处方管理办法》(2006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5版)、《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7版)、《处方点评管理规范》(2010版)等对原有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使药师强化学习并理解最近的药政法规,又使得修订出来的制度符合各部门的工作特点,利于工作的开展。

2.2 落实制度并记录相关医疗活动

我部对各项制度的相关医疗活动进行了记录,既简单易行,又能全面反映医疗活动的开展情况。

2.2.1 效期管理 效期管理贯穿于医院药品购、运、存、销各个环节,是保证药品质量的重点。我部要求各部门派专人管理药品效期,建立药品效期台账。每2个月全面清查一次药品效期,在台账上的每个药品名称后标明现有效期,效期8个月以内用红笔标志,每月向主管领导上报一次效期报表。在各部门设置了效期药品公示板,板上有12个月的分区,将近效期的药品根据距效期的时间分别标志在各时间段内,使每位药师对近效期药品都一目了然。而对于各个药房都存在的拆零药品则制定了更加细致的效期管理制度。拆零药品由于除去了外包装,容易受空气中的水分、氧气、光线等因素影响,使药品质量难以保证,在药品效期管理中是一个难点[1]。为住院患者每日摆药是“三甲”医院的评定指标之一,因此病区药房面临大量的药品拆零问题,效期问题尤为突出。对此,我部在《药品效期管理制度》中规定,病区药房的摆药准备工作应根据药物使用频度合理拆零,每种药品使用完后再补充,以确保无长期搁置药品,每次拆零工作都作记录备查。更换新批号后需在分装用的玻璃瓶上明确标志,使得每批药品都可做到批号追踪,避免药品过期。而对一些易吸湿、氧化的药品,如无菌粉末、糖衣片等,在有效期内储存不当质量难以保证的药品及使用频度低的药品,则保留原包装盒,需使用时从原包装内取出。

2.2.2 药品储存温度管理 药品储存温度对药品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过高或过低都能使药品变质失效而造成损失。温度过高可影响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质量,温度过低会出现药品被冻结而产生药品冻融(冻融是指由于温度降到零度以下和升至零度以上而产生冻结和融化的一种物理作用和现象),导致部分药品性状发生变化,进而有可能使药品变性或者失效。温度过低还可引起某些药品变质,如乳剂可因冻结使乳化力破坏,解冻后药液分层不能再供药用。温度变化还可使药品形态改变,引起药品氧化、分解、水解或寄生虫、微生物的生长,如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如果不按照说明书的贮藏条件冷藏,就会导致药效降低[2]。尤其是生物制品、血液制品、胰岛素类、疫苗及大部分靶向制剂和单克隆抗体,只能储存在合适的规定温度范围内,以尽可能把温度对药品质量的影响减到最小。通常药品的储存环境根据其物理、化学特点及剂型特点可分为:冷处(2~10℃)、凉暗处、常温药品。其中,冷藏药品是指对贮存、运输条件有冷处或冷冻等温度要求的药品,该类药品一般要求冷链管理。冷链是指冷藏药品等温度敏感性药品,从生产企业成品库到使用前的整个储存、流通过程都必须处于规定的温度环境下,以保证药品质量的特殊供应链管理系统[3]。药品冷藏的硬件建设无疑会使药品的在院管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我院率先在药库和住院药房内建立了设备较为先进的冷库,库内安装了对温度进行自动调控监测、记录及报警的系统,温度报警装置可在超过设定的温度下报警。冷藏药品按照品种、批号分类堆垛。根据药品说明书,我部制定了《冰箱保存药物目录》,对冰箱及冷库的温度、湿度每天上午和下午2次由专人进行记录,及时了解药品储存环境的变化,使得该类药品从药库到各二级库均保持冷链管理。

2.3 药品的色标管理

明确的色标管理使得药师在工作过程中对重点药物始终保持警醒的态度,减少各个环节发生的用药错误。我部对以下药品进行了色标管理:高危药品(黑底白字)、易混淆药品(黄底黑字)、近效期药品(粉红色长尾夹,便于移动)和需避光保存的药品(普通药品标签右上角有红色长方形标记)。

2.3.1 高危药品 采用黑底白字标志。我部根据美国药品安全委员会(ISMP)2009年公布的药品目录,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高危药品目录》,包含高浓度电解质溶液、肌松药物、细胞毒药物、静脉用血管活性药物、胰岛素制剂等共93种药物。要求药师掌握高危药品的定义、管理方法及使用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2.3.2 易混淆药品 有些文献将易混淆药品也列入高危药品目录,我院将此类药品区别于高危药品单独标志。很多药品由同一厂家生产,产品包装极为相似,无形中增加了药师发药错误的几率。有些药品不仅包装相似,药名也很相似,如我院卡托普利和卡马西平的国产品种均由同一厂家生产,外观极为相似,2种药品很容易混淆。因此,我部要求各药房将类似情况一一列出,制定易混淆药品目录供大家学习,在药架上对易混淆药品使用黄底黑字进行标志。

2.3.3 避光药品 注射剂的大部分说明书都会标志遮光、密闭保存,这在摆药中心实施起来颇有难度。摆药中心通常都会将药品拆零存放,这势必会增加药品在日光及灯光下暴露的机会。为了防止上述情况发生,也为了便于工作,我部对注射剂类药品进行避光分级管理。一级药品即需要完全避光的药品(如硝普钠),不得拆除原包装,给科室摆药时,待对药护士取药时才发放药品,并使用黑纸包裹。二级药品为抗肿瘤等药物,要求输液时要使用棕色布袋罩住输液瓶的品种,该类药物使用避光盒储存。三级药品为常规药品,尽量减少药品在光线下暴露的机会,摆药中心根据每天发放注射剂总量拆包装。对片剂等口服剂型全部采用棕色磨口玻璃瓶存放拆包装后的药品,避免光线引起的药品质量改变。

2.4 带教人员的培训

合格的带教老师是培训基地的宝贵资源,也直接关系着基地的带教质量,因此我部采取了全科统考和平时工作能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带教老师的选拔,取得较好效果。除此之外,我部对带教老师也进行了强化培训。

2.4.1 所需带教技能的培训 为提高带教技能的培训,我部动员全体工作人员编写了《特殊药品目录》。这里的特殊药品有别于通常提及的特殊药品,而是指药师在管理和调配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药品,如用药需特殊交代的药品、特殊剂型的使用、特殊人群用药禁忌、高风险药物目录、用药时间交代等。通过这本目录的编写,促使大家在通读本院所拥有的药品说明书的基础上,对药师需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梳理。编写完成后下发给每位药师,保证工作人员人手一册。该目录还有一个最大特点,即在每个目录后都留有批注栏,要求每位药师在学习实践过程中一旦发现有错误或需补充的内容可手工填写,定期集中上报,及时更新和勘误,形成一个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良性循环。除了基本知识的学习之外,我部还派资深临床药师授课,重点讲解特殊药品目录中涉及实际操作的技能,如特殊药品使用方法,要求每位药师实地学习,实际操作,并组织考核。对于调剂技能的培训使用模拟处方,通过角色扮演学习处方审核、调配、发药、药物咨询等过程,使药师能将药师技能中的重点要求部分强化训练,药学知识活学活用,应对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妥善解决药学问题。

2.4.2 带教意识的强化 对于药师的五大技能:审方、调配、发药、收集上报药品不良反应及药物咨询,要求带教老师明确每项技能的培训重点所在。如,对于审方,药师根据《处方管理法》中的“四查十对”内容首先对处方的完整性进行核对,即医师应填写的栏目是否填写完整;其次是对处方正文的审查,即审查处方中的药名、规格、剂型、数量、用法用量等,具体内容为:处方上是否有皮试结果,诊断和用药是否相符,剂型与给药途径是否适宜,药品剂量与用法是否超过极量、或用药剂量不足,使用的药物之间是否有严重的相互作用。对于每个步骤,带教老师应形成清晰的带教思路,能根据模拟处方的实际情况针对上述项目对培训学员进行讲解,使培训学员能学以致用。

2.4.3 明细培训流程,明确培训计划 完善的培训计划可使整个培训流程有条不紊,也可使培训学员能有计划的安排自己的培训过程。我院制定的培训流程为:入院培训→入科培训→入组培训→规范化培训(专题培训)。学员在经过入院培训后进入入科培训阶段,由我部组织学员统一进行,主要讲解规章制度、岗位职责、礼仪与沟通技巧。之后药学部根据培训计划将学员分配到各部轮转,即入组轮转,各组带教老师将根据培训计划的安排进行组内规章制度、麻醉与精神药品管理办法、各项应急预案、调配发药操作流程及规范等内容的讲解及带教。最后的规范化培训由药学部和各组同时进行,主要内容有:特殊剂型使用方法、药品不良反应的收集与上报、药物相互作用、药品质量管理等。

2.4.4 强化与临床的联系 医院药学临床化是大势所趋,药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临床出现的用药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给患者提供更加优化的医疗资源是今后医院药师的重要职责。我部各部门均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加强与临床的联系。如,住院部药房派资深药师每天对住院患者的医嘱进行核对后摆药,对医嘱中出现的配伍禁忌及用法用量等方面的错误及时与医师沟通,避免差错的产生。门诊药房对医师的处方进行“四查十对”,对不合格处方或不适宜处方发现问题及时与医师沟通更改,减少患者因医师处方存在问题而致的科室与药房之间的奔波,进而减少了门诊投诉的发生。

2.5 全科自查

全科参照体系指标进行自查,查找自己的不足,进一步明确下一步发展规划。对照住院药师培训基地体系考核指标邀请院内专家逐条对我部的每一项准备工作都进行了打分,针对其中薄弱环节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并对照《医院药师基地评审临床技能考核评分表》对带教老师进行模拟考核。

3 体会

3.1 责任落实到个人

通过此次基地审核工作的准备,笔者深刻体会到医院药师基地的准备是一项全体药学人员参与的工作,涉及全科各个部门及所有工作人员。每位药师都是这个团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应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使得基地审核的各个环节都有扎实的基础。

3.2 基地申请使每位药师的业务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

通过住院药师培训基地申请准备工作,使得我部人员对医院药学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有了感性的认识,使得每位药师的临床基本技能有了实质性的提高,为我部今后医院药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 李 琼,田国涛,胡 欣.我院药品养护工作的体会[J].中国药房,2009,20(13):1 035.

[2] 张刘慧.规范医院拆零药品管理[J].中国药业,2009,18(14):65.

[3] 吴加娣,徐宏宇.医院药品冷链管理的探讨[J].中国药房,2011,22(5):420.

猜你喜欢
效期药师药学
药师“归一”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药品效期管理:有效期≠失效期
PDCA循环法在管理医院近效期药品中的应用
医院西药房药品效期管理方法的探讨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师与患者间沟通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