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出来的“鱼水情”

2011-02-12 07:50
当代党员 2011年2期
关键词:清平村干部村民

谭 健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无法在风中相依。”泰戈尔的诗句,正是以往黔江区中塘乡兴泉村干群关系的写照。

多年来,干部下村来到这里,连杯水都喝不到。

杯水之距

大山熟睡了,兴泉村一间村舍还亮着灯。

灯光下,七个神色诡异的汉子,嘴里正念念有词。

对面,几位村民眼神迷醉。

“行动!”一声大喊划破暗夜寂静。

公安干警应声而入,将七个汉子按倒在地。

这七个汉子是邪教组织成员,正在给村民洗脑,“不但骗财,还蛊惑人心”。

“你们为什么要和这样的人交往啊?”参与抓捕的中塘乡政法委书记冉俊番问。

“干部们不愿、不能帮我们解决困难,但他们说,他们愿、他们能。”村民回答。

村民的话给了龚汉均当头一棒。这个刚刚上任的兴泉村党总支书记,备受煎熬。

“低保户评选完全是在乱整。”

“村里那本账哟,糊涂得很。”

“想找干部解决困难的时候,‘人花花都看不到一个。”

2009年12月上任第一天,龚汉均就遭到村民劈头盖脸一阵“攻击”。

随后,龚汉均发现,想推行任何一项工作,都如爬珠峰般艰难。

“村民们不但不配合,有时还唱对台戏。”龚汉均说,“干群关系十分紧张,干部到村民家,连一杯水也休想喝到。”

“以往干部们的种种不作为,让我们伤透了心啊!”71岁的村民李胜良说,“党员干部在兴泉村已丧失威信。”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邪教组织才乘虚而入。

“部分村民已经不信任我们了,我们心中有愧啊!”龚汉均感叹。

解难化怨

第二天一大早,龚汉均骑上摩托,一溜烟冲进雾里。

“从今天起,我要做一名‘摩托干部。”龚汉均说,“散布在18平方公里大山中的农舍,便是我寻访的目标。”

龚汉均在反思:“干群关系就像一栋楼的地基,这个处理不好,什么东西加上去都会垮塌。”

“怎样才能重续干群‘鱼水情呢?”龚汉均跑到乡里求救。

“三项制度。”乡领导详细介绍了实施“三项制度”的办法和要求。

回到村,龚汉均立即组织“两委”班子成员分片包社,当起了“摩托干部”。

跟着摩托走进村民家的是一本“口袋书”——民情日志。

每敲开一家门,民情日志就会记下“五情”:衣食冷暖,身体状况,学习抚养,扰心烦事,致富打算。

村民们一开始对“摩托干部”非常反感:“登记这些干嘛,作秀。”

不久,一件事震动了整个山村。

村民尤家全的女儿尤芳,不幸身患骨肉瘤。为保女儿一命,尤家全变卖家产,为女儿做了右腿截肢手术。

可手术后回家不久,尤芳病情恶化。“芳子,爸爸没钱保你的命。”尤家全绝望了。

一天早上,一条短信让尤家全的眼睛亮了起来。

“政府打算接她到医院治疗。”短信是区委领导发来的。

“这件事,像一聲春雷,让兴泉村沸腾起来。”李胜良说,“看来,干部这次动真格了。”

“是动真格了,为化解村民之疾,我们实行‘四办之法,一是专人专办,二是特事特办,三是请示请办,四是督查督办。”龚汉均说。

“四办”之下,捷报频传。

李金娣屋子失火了,无家可归之时,接到了干部们申请的一万元援助金。

安飞病逝,其妻无钱安葬,哭成泪人,村干部捐款募钱,帮她了却心愿。

…………

随着一件件困事难事的化解,村民们的心一天天温暖起来。

“终于有一天,我走进一户村民家,迎来了一杯热腾腾的茶。”龚汉均说。

治疾治根

“用解决一时一事之难,来化解干群矛盾,这只是治标。”这是兴泉村“两委”班子研究民情日志后下的结论。

“一个家庭的生活,如果得不到保障和发展,往往就会心生不满。”龚汉均说,“兴泉村以往干群关系尖锐,根子是发展问题没得到解决。”

用发展这把钥匙,才能彻底解开干群不合之锁。

干部们的车轮子又飞转起来。

“一年中,老是看着他们飞奔在进村出村的路上。”尤家全说。

2010年10月的一天,农家书屋的门刚打开,一群村民就钻了进来。

“‘牛状元,你卖了十几头牛,收入七万元,又想养羊了啊?”向庆怀看到陈国平手里拿着养羊的书,好奇地问。

陈国平的家在大山上,多年来一直为找不到致富门路犯愁。在农家书屋接受村里请来的养牛专家培训后,他利用山上草地养起了牛。

“对头,我买了80多只山羊。”陈国平笑着说,“‘李子王,你还不是一样,今年大丰收噻!”

向庆怀六年前栽了五亩脆红李,由于不懂管理技术,脆红李总是长不成器。2009年,在农家书屋接受专家培训后,2010年脆红李卖了三万多元,成了村里的“李子王”。

“你还不晓得哟,我又在发展生猪。”向庆怀神秘兮兮地说,“利用卖脆红李的收入,我建了年出栏200头的养猪场。”

与陈国平、向庆怀不一样,罗琼当起了股东——加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起了从香港引进的“高山娃娃菜”。

这些天,罗琼心里像吃了蜜一样:“蔬菜卖得太好了。”

“让每户农民都成为专业大户。”兴泉村“两委”班子的梦想,正渐渐变成现实。

村民富了,干群关系自然水涨船高。

“现在,我们迈进村民家,就不仅仅是一杯水,常常是一碗蛋。”龚汉均说。

融合效应

2010年11月24日,寒夜,李胜良戴上帽子,直奔侄儿庞清平家。

他心里有团火在烧。

走到庞清平家,他猛敲门。

“姑父,是你啊!”庞清平打开门,“快进来坐。”

“不进来,就站在门口。”李胜良话中带刺。

“啥子了嘛?”

“啥子?村里的大好事,大家都支持,你怎么不支持呢?”李胜良两眼喷着火。

庞清平不吭声了。

“这一两年,村干部为我们能过上好日子,费了多少心血,我们要将心比心,不能再给他们添堵了。”李胜良说着说着就哽咽起来。

庞清平脸红了,低下头:“姑父,啥子都莫说了,我同意把地租出去了。”

这天夜里,七名“钉子户”就这样被攻克。现代农业示范园征地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这月初,湖北三磊集团准备投资1.5亿元,在兴泉村打造5000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兴泉村迎来大发展之机。

但七户村民坚决不愿把地租出去,项目随时可能夭折,乡干部、村干部心急如焚。

“干部们这样真心帮我们,我们也要忧干部所忧、想干部所想。”于是,村民们自己发动了七场“战斗”。

“破天荒第一遭。”龚汉均说,“村民们自发为干部解决难题。”

不仅如此,干群融合还激发出了村民的主人翁精神。

一直对村干部没有好感的向建平,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主城上班,听说村里的巨大变化后,立即回村搞起了养殖,1000多头猪、3000多只鸡,正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健康成长。

向建平向村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也要竞选村干部,带动更多的人致富。”

2010年12月17日,冬季第一场雪造访兴泉村。

“我们屋头今天‘杀年猪,你们一定要来哟。”村民左德元向村干部发出邀请。

走在路上,山风刺骨,但龚汉均心里,却温暖如春。

心声

村干部经常骑着摩托车,走访群众,就像“交巡警”一样!

——兴泉村村民李泽兵

背离人民树断根,心系群众鱼得水。

——兴泉村村民李胜泉

金桥银桥不如“三项制度”连心桥,过去一年多,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群众,为我们解决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困难。

——兴泉村村民左德元

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不是落在纸上,而是实打实落在我们的心坎上。

——兴泉村村民向建平

我们推进“三项制度”的秘诀在于:用泥土换民心。你走的路多了,老百姓总会看到你脚上的黄泥。

——兴泉村党总支书记龚汉均

猜你喜欢
清平村干部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汶川震后清平镇泥石流灾害演化特征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干部培训班开班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北京清平书店最新军事书讯(200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