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铸伟业 和谐梨园谱新篇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梨园矿发展纪实

2011-02-16 14:15张大鹏郑远新樊振强
中国煤炭 2011年5期
关键词:梨园矿井职工

本刊记者 张大鹏 本刊特约记者 郑远新 樊振强

科学发展铸伟业 和谐梨园谱新篇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梨园矿发展纪实

本刊记者 张大鹏 本刊特约记者 郑远新 樊振强

1 危困之际,加盟平煤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梨园矿的前身是1930年资本家开办的小煤窑。当时,煤窑旁边有片梨树园,大小梨树近百棵,就称其为梨园窑。1947年11月,梨园窑所在地临汝县解放,被解放军收归国营改名为梨园煤矿。解放初期梨园矿沿用搭杆挖底留残柱的采煤法。1948年,梨园矿煤炭产量仅为2.8万t,运输煤炭全靠人挑驴驮牛车拉。

历经隶属关系、矿名的多次变迁,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受煤炭市场滑坡等因素影响,梨园矿务局企业经营陷入困境,生产近乎停滞,采掘设施落后,职工劳动强度大,安全隐患重重,办公楼附近茅草齐腰高。大部分职工下岗,50%的家庭沦为困难户。职工生活条件更不能得到保障,职工住房是20世纪60年代时期建造的土木结构建筑,房屋年久失修,基本上都已是危房。到2003年底,企业负债达2.3亿元,拖欠职工工资、集资款达8000多万元。

2004年8月,梨园矿务局破产重组,加盟原平顶山煤业集团(现更名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饱尝下岗苦头的梨园人憋足了劲头,在矿党政的引导下,心往一处使,劲往一处拧,在短时间内恢复了生产,打响了一场场采掘翻身仗。梨园矿从此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步入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

2 抓住契机,开拓进取

加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之初,梨园矿面对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机遇是:全国煤炭市场稳步好转,梨园矿地质储量近1亿t,可采储量逾5000万t,产品为工业和炼焦用煤,当时的平煤集团支持力度大。挑战是:生产近乎停滞,采掘设施落后,安全基础薄弱,产量增长的不确定性较大,职工就业困难。

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在集团各兄弟单位的鼎力支持下,梨园矿加大了安全投入,补充了新的设备,接受了新的企业文化理念的熏陶。回顾梨园矿2005-2010年的奋斗目标,大体可以看出该矿的变迁轨迹:2005年——五十万、安全年、拓就业、增千元;2006年——八十万、安全年、强管理、求发展;2007年——超百万、求平衡、提素质、求发展;2008年——一百一、四个亿、保安全、效益年;2009年——机械化、大发展、管理年、保安全;2010年——二百万、四万元、强管理、安全年。

实实在在的、更有说服力的业绩验证了梨园矿6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2004年产煤40万t,上缴利税255万元,人均收入7000元;2005年产煤50万t,上缴利税618万元,人均收入12600元;2006年产煤80万t,上缴利税1543万元,人均收入13600元;2007年产煤100万t,上缴利税2260万元,人均收入17000元;2008年产煤130万t,上缴利税6195万元,人均收入29000元;2009年产煤182万t,上缴利税8498万元,人均收入32000元;2010年产煤196万t,上缴利税1.4亿元,人均收入40360元。

目前,梨园矿有郭庄井、长虹公司、宁庄井3个原煤生产矿区,还有机械厂、鑫源公司、居源公司、职工医院、供电公司等多种经营单位和生产服务单位。2009年4月,梨园矿成立了第一支综采队伍,结束了60年无综采的历史。目前,全矿机械化水平达到73.9%,形成了“两综采三悬移四综掘”的生产格局。梨园新区建成投用,近1800户职工喜迁新居,实现了企业发展,职工富裕。梨园矿把建设园林化矿井作为目标,对井区进行整体规划。对路面全部进行了硬化,建设了多个小景区,宜绿化的地方全部进行绿化,栽上黄杨、棕榈、大叶女贞等,现在该矿院内满目苍翠,园林式矿区已初具规模。梨园矿从6年前一个濒临破产的矿井变成今天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矿井。企业规模、综合实力、文化建设、安全生产和文明创建等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伴随着生产、生活、矿貌的改善,各种荣誉纷至沓来:梨园矿连续6年获得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连年被评为集团公司“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先后荣获全省“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省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矿工会被评为“模范职工之家”、“星级职代会创建优胜单位”;2009年被河南省工信厅命名为“省文明煤矿”,2010年被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

3 克难攻坚,跨越发展

梨园矿的跨越式发展,不是单纯追求速度型增长,也不是为了利益的短期行为,更不是单项突进的发展模式,而一种速度与效率并重、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兼顾,经济和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通过构建安全长效机制、老井技改、新井建设、资源整合、加大机械化及科研投入等能使梨园矿协调发展的举措,梨园矿由濒临倒闭的企业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管理理念更加清晰,安全生产稳步推进,经营管理逐步规范,各项指标全面提高,矿区环境明显改善,职工收入稳步增长,矿区面貌发生了质的转化。

3.1 走安全高效之路,打造本质安全矿井

梨园矿加盟集团后,针对煤矿井型小、设备老化、运行可靠性差、生产工艺落后、安全系数差的情况,不断加大安全投入。近年来,全矿各项安全投入近3亿元,用于矿井巷道维修、机电设备更换、支护材料改革等,使矿井的生产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通风系统等各大系统达到了安全可靠。

梨园矿从安全需要出发,投入巨资完善安全技术装备。采掘方面推行采煤工艺和支护形式改革,采煤工作面由炮采逐步改变为综采。开掘工作面推行了金属支护,2006年又在金属支护的基础上,推行了锚杆、锚索支护。机电方面把矿井提运、排水、通风等方面的淘汰设备列为改造项目进行全部更换改造。6年来,更换了井下高爆开关85台、大型高耗能电机16台、主副井绞车12部、绞车电控设备9套、主排水泵49台、通风机6台、局部通风机26台;改造6 kV变电站4座、3.5 kV变电站2座,累计共更换机电设备512台(套)。供电系统改造方面,改过去单回路供电系统为双回路供电系统,彻底改变了矿井单回路供电的历史,增加了矿井的供电可靠性。“一通三防”方面,在各井装备瓦斯监控系统并与集团公司联网,实现了瓦斯管理全方位、全过程监测监控。对各井进行扩巷降阻,优先选用高效、节能、大功率的通风机,积极改造优化通风系统,维修改造巷道累计超过17400 m。瓦斯治理方面,投入资金购置完善了长虹公司井上下瓦斯抽放系统、压风自救系统。防治水方面,完善了各井的排水系统,提升了各井的排水能力,购置了瑞利波探测仪、直流电法探测仪、地质探测仪、磁电流量仪、探水钻机等探水设备。在质量标准化方面,先后创建了9条示范化运输大巷、33个精品硐室、27个示范化采掘工作面,长虹公司、宁庄井成功创建集团公司“五优”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达到河南省行业一级。在安全防控体系方面,增强井下应急救援能力,健全完善了宁庄井、长虹公司、郭庄井人员定位系统,实现了全矿人员定位系统联网,提高了现场应急救援能力。

几年来,梨园矿创新安全文化,营造良好氛围。开展了以郭庄井为试点的安全文化建设经验推广工作,起到了以点带面,全面提高的效果。开展了“岗位描述、手指口述”、“学规程、提素质”、“塑造本质安全人、打造本质安全岗”为核心的安全教育活动,提高了职工安全操作水平和自主保安能力。

在安全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容上力求丰富多彩,推陈出新。一是环境感召。环境文化是安全文化的内动力,也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标志和形象。在矿院、井口、矿工家属区等环境建设方面,把入井通道变成靓丽的安全文化长廊,把区队、班组学习室作为安全教育课堂,把井口、工业区变成安全教育的讲台,营造了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二是安全培训教育。针对个别单位区队班前会讲生产多、讲安全少、布置工作不具体的状况,要求各单位对班前会进一步规范,开展了班前20分钟安全知识教育活动,制定了统一的考核制度,印制了统一的学习会议记录本,定时或不定时对记录本进行抽查、检查。把历年来发生的事故案例汇编成册,发放到职工手中,通过邀请老工人讲解见闻感受,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方式,从反面教育入手教育职工按章施工。矿、井举办自主保安学习班,对“三违”人员进行补课使之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搞好安全的自觉性、积极性。通过形式多样的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扭转了部分干部职工意识形态领域和思想观念上的不安全因素,促使了职工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切实提高了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安能力,保证了安全生产。三是榜样激励。每月对全矿各单位安全状况进行月评,评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采煤状元”、“优秀区队班组”,通过敲锣打鼓送喜报、送奖金的方式,使安全生产者得到实惠,激发职工立足岗位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四是心理调适。开展与职工结对子、家访、座谈等活动,把安全文化氛围延伸到亲人和家庭中,使职工在内心深处引起共鸣,产生互动。五是亲情感染。在井口设立“全家福”专栏,把亲人对家庭的企盼写在照片下面,时刻提醒职工牢记亲人嘱托。

3.2 走科技创新之路,引领企业持续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依靠科技兴安,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几年来,梨园矿始终把科技工作放在发展首位,大力实施科技兴安和人才强企战略。

(1)加大科技投入,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优化生产系统,将传统木支护改为锚喷锚网支护,改炮采炮掘为综采综掘。全矿每年科技投入都在1000万元以上,对制约企业安全生产和发展的瓦斯、水害、顶板破碎问题等进行研究攻关。开展了地下水研究与防治方案、瓦斯区域治理方案与实施、综掘机在薄煤层中的推广应用等15项科技攻关,生产中的小发明“智能型语音示警挡车装置”、“皮带止逆器”等技改项目成功研制,并在生产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每年召开一次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大会,对当年的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成果进行奖励。

(2)重视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用新技术提高企业发展潜能。为解决制约矿井安全生产方面的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梨园矿实施科技兴企和人才强企战略。在地质勘探、开采工艺、支护技术、煤矿安全、灾害防治、管理创新、社科成果等领域进行科研攻关,几年来,梨园矿先后荣获河南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荣获中平能化集团科技进步成果奖12项,其中,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荣获中平能化集团社会科学奖一等奖3项,三等奖2项;荣获平顶山社科成果特等奖1项。投入100余万元,与中国矿业大学和河南理工大学合作,对瓦斯和井下水害防治等进行研究攻关,取得了良好效果。

(3)加大对人才队伍的培养。针对企业中高层、高技能、创新型、复合型和主体人才短缺的现状,梨园矿制定了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将高技能人才资源开发作为加快推进人才强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行以人才引进、委培相结合,岗位培养、鼓励自学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教育培养方式,实行了首席工程师负责制,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根据人才需求状况,分别在中国矿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院校开展本科层次全脱产紧缺人才培养,在河南工程学院、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全脱产专科层次紧缺人才培养,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

3.3 走产业升级之路,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2009年,长虹公司60万t/a技改项目顺利开工,当年就完成投资5500万元,其中矿建工程1610 m,主要通风机和主、副井绞车都已投入使用。宁庄井是梨园矿在加入集团后建设的第一座现代化矿井,采用机械化采掘,既成为梨园矿经济增长点,又成为全矿支柱矿井之一。2010年3月份,宁庄井顺利通过河南省发改委组织的竣工验收,正式投入生产,全年生产原煤68万t,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达产。长虹公司技改和宁庄井下延工程取得新进展,在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上实现了既定目标。长虹公司技改完成工程量2265 m,资金投入9100万元;宁庄井及四7采区下延工程全年完成总工程量3350 m,资金投入2437万元。2010年12月份,庙下配运中心一期工程正式启用,发运能力将达到240万t/a,成为梨园矿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

3.4 走以人为本之路,提高职工幸福指数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为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梨园矿先后成立了钓鱼协会、书画协会、摄影协会、篮球协会、音乐舞蹈协会等职工业余活动组织,并定期开展活动。建立了标准化篮球场、羽毛球场、门球场、文化活动广场、职工文化活动室和职工学习工作室,为职工学习和活动创造了条件。每逢节日或重要活动,梨园矿都要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每年举办春节民间艺术表演、消夏系列活动、健身舞比赛、职工运动会等大型文化体育活动,既丰富了职工文化生活,又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传播了文明向上的文化理念。在庆祝加盟集团5周年之际,举办了“辉煌的历程”大型文艺汇演,诠释了企业发展的精神内涵。2010年,梨园矿组队参加了中平能化集团举办的首届职工运动会,文体工作被授予“全国文化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工会工作被评为河南省“模范之家”;群众安全工作多次荣获河南省安康杯优胜企业殊荣,郭庄井通修队群监员董占伟作为中平能化集团代表之一,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全国煤矿班组安全建设推进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充分展现了现代矿工的风采。

梨园矿党政认真贯彻落实“职工是第一牵挂”的理念,让职工充分享受企业发展的成果。一是积极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通过推行绩效工资制度,使在岗职工年均收入逐年递增;积极为原下岗职工提供就业岗位,解决了职工的再就业问题;投资150余万元在各生产单位建立洗衣房,解决了职工洗衣难问题;开通了通勤车,方便了职工上下班;加强地面质量标准化建设,对矿机关和基层单位地面场所等进行了花园式改造,矿区整体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美化和亮化。二是建立健全困难职工帮扶体系。筹集资金50多万元,为全矿6700多名职工办理了大病医疗团体互助保险和女工特病保险,并安排近700余名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进行荣誉疗休养。每年对全矿职工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加强职业病的防治。成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和“梨园春暖”爱心互助会,几年来,梨园矿通过“梨园春暖”爱心互助会、“金秋助学”、“与希望同行”和节日“送温暖”、“爱心互助”、“困难帮扶”等多种形式,救助困难职工7632人、困难大学生335名,累计发放慰问金、助学金、救助金、互助金360余万元。三是实心实意解决职工的生活问题。2009年,占地220亩、拥有6层57栋住宅楼的梨园新区建成,为近1800户职工提供了安居之所。该矿职能部门某位曾经下岗从事过海员工作、现在分到了两室一厅住房的职工动情地说,他现在是抱着感恩的心在梨园矿工作。梨园矿投入300多万元购置了7台通勤车,在各井区开通了通勤车。投资1000余万元,维修“两堂一舍”1.64万m2。对长虹公司、宁庄井职工宿舍进行旅馆化装备,对机关及各原煤生产单位职工餐厅进行修缮改造,配备了空调、保温箱、餐车等现代化炊具,改善了职工就餐、住宿环境,提高了职工生活质量。

4 梨园精神,构筑未来

梨园矿虽然在过去的几年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还有三大因素制约着梨园矿的发展。第一,井口多、井型小,地质条件复杂,瓦斯、水害、顶板治理难度大,整合煤矿安全基础差等因素;第二,人员多、战线长、布局分散,管理费用高,系统复杂,成本压力大,技术不熟练、运转效率低,机械化优势释放不充分,影响梨园矿的效益;第三,面临战场收缩、产能下降,制约着梨园矿的未来产能。

梨园矿矿长王焕忠认为,要破解这些制约因素,使梨园矿成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煤炭板块的重要增长极,需要继续弘扬“不怕困难、想事干事、争创一流”的梨园精神。要结合梨园矿的实际,围绕集团公司“十二五”总体发展规划和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安全生产,更加注重企业管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推动企业由规模增长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为建成集团公司现代化主力矿井努力奋斗。按照安全、高效、富裕、和谐的工作思路,梨园矿2011年要着重做好以下7项工作:强化责任落实,健全保障措施,确保矿井长治久安;加快工程建设,狠抓生产组织,保持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健全管控体系,完善管控流程,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找准突破方向,实施多元发展,促进多经单位步入良性循环;精心组织协调,合力克难攻坚,确保资源整合工作扎实推进;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升企业发展质量;持续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矿区,推动三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

在谈到未来时,梨园矿党委书记刘地生自豪地说,“梨园精神,是过去我们摆脱困境的利器,是当前跨越发展、成功进入集团公司主力矿井行列的法宝,更是我们未来整合资源、壮大发展的基石。”

乘风破浪正当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梨园矿干部职工正以饱满的精神,崭新的姿态,昂扬的斗志,奔向无限美好的未来。他们创新管理,大力发展机械化,竭力跨越发展,力争使梨园矿在“十二五”期末原煤产量超过300万t/a、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a、人均收入超过1万美元/a,实现“安全、高效、富裕、和谐”的美好愿景。

(责任编辑 宋潇潇)

猜你喜欢
梨园矿井职工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梨园周年管理历
梨园寻梦淮安缘
“梨园”演变考述
以机器人研发应用引领矿井“四化”建设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梨园逐梦人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高瓦斯矿井防治瓦斯异常涌出措施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