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就质量灵魂 唱响创新主旋律

2011-02-19 08:19唐海东
质量与标准化 2011年2期
关键词:杨浦科技园区区级

文/唐海东

面临科技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的严峻局势,各国已充分认识到,质量水平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杨浦是个老城区,民生问题突出,改造成本高,这就决定了杨浦不可能走传统的、单纯追求数量和规模的外延式发展之路。2003年4月,上海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杨浦知识创新区的重大决策,为杨浦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七年来,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2010年达880亿元;区级可用财力从2002年的16亿,增长到2010年的84.8亿元;合同利用外资年均增长超过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近16.5%,2010年达到239亿元。初步走出了一条从“传统工业”向“知识创新”转型的成功之路。今年1月,杨浦区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全国首批20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区)之一,也是上海唯一获批的城区。杨浦的成功转型,既是实践“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核心理念的证明,也得益于以质取胜、标准引领和名牌塑造三大战略的实施。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深挖内涵,以建立健全质量工作机制为抓手,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离不开扎实的质量基础,在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核心理念引领下,杨浦科教人才资源优势不断释放,科研成果转化率稳步提升。2010年,全区专利申请数达到3760件,发明专利数占专利申请数比重达到60%;科技投入占区级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5.1%,连续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城区称号。二是着眼长远,以质量体系原理为杠杆,有力撬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能级提升。坚持“以创新为主线,以质量为灵魂”的发展理念,在以发展重点产业引导产业结构转型战略思想的指导下,聚焦重点,着眼于发挥大学强势学科对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聚焦重点,以质量引领为导向,有效放大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溢出效应。我区坚持“创造独特价值”的质量文化,立足于各产业园区的资源和禀赋,配置个性化政策、资源,促进各产业园区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截至2010年,区域内已建成科技园区14家,其中,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区、创业中心、软件园9家,入驻园区的科技企业达4390家,2010年实现区级税收超过2亿元,带动就业10多万人。四是统筹兼顾,以质量兴区工作为载体,努力营造大质量工作格局。我区高度重视“质量兴区”工作,继开展2009“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之后,积极响应今年国家提出的“质量提升年”活动,主动对接市级层面,与市质监局共同签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合作促进发展框架协议》,组织编制了《杨浦区质量兴区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由各街道镇、相关委办局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纵向推进、横向联动的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努力营造共抓、共管、共建、共防的大质量工作格局。五是狠抓落实,以质量效益为目标,努力建设以追求卓越为目标的团队。把质量管理的理念、原理和成果,自觉地应用到行政管理、行政行为、行政理念以及行政团队建设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中,积极提升政府管理质量和人民满意度,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一方面,大力加强队伍的核心执行力建设,开展“三找”(找差距、找瓶颈、找突破)、“四敢”(敢于负责、敢于碰硬、敢破难题、敢担风险)精神学习实践活动,着力培养“追求卓越”的团队文化。另一方面,将质量效益导向贯穿于事业发展中,倡导建立了一系列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体现示范性和杨浦特色相结合的统计体系、指标体系和评估体系,使工作效果一目了然、易于评估,工作质量得到保证。

猜你喜欢
杨浦科技园区区级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走访申能集团和捷氢科技园区
保定市首家县区级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莲池区揭牌
百年杨浦大变YOUNG
熠熠生辉“大杨浦”
推进报台网深度融合 做强区级融媒体中心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县区级社情民意调查方法初探
基于移动互联的县区级数字交通综合管理平台
常州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竞争力分析
上海杨浦侦破系列诈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