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开发中的跨文化交流问题探讨

2011-02-19 18:23黄庭月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旅游者跨文化居民

黄庭月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2)

“十二五”时期我国旅游业继续处于高速增长的态势,旅游业进入了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旅游经济开发已成为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然而在旅游经济开发中,时常面临跨文化交流问题,特别是在涉外旅游经济开发中,跨文化交流带来的负面影响时常困扰旅游地的经济开发,影响到旅游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本文进行的旅游经济开发中的跨文化交流问题研究,是为了正确理解和认识这种跨文化交流的现象,逐步消除跨文化交流中的各种障碍,使人与人之间能进行更有效的交往,并最终实现旅游经济开发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一、旅游经济开发与跨文化交流的关系

(一)文化与跨文化交流的含义

“文化”一词早在中国的典籍中就有记载:《周礼》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西汉刘向《说苑·指武》说“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中国古代所说文化,实质上是把文化和武功相对应,并视其为统治国家的手段。“文”和“化”的意义内涵合成后,其意义为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这是“文化”概念的传统解释。而西方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一词,来自拉丁文“CULTURA”,意指耕作、培育、教育、发展出来的事物,是与自然存在的事物相对而言的。由此可见,中西方文化的含义自古就有差异。

文化通过载体是可以传播交流的。文化只有在传播交流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才会发展。在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发展历程中,文化的传播交流、碰撞和融合从来没有间断过。跨文化交流(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被定义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流涉及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在跨文化交流中,一方面,人们体验陌生文化,另一方面,人们对自身文化重新发现和认识。跨文化交流活动带给交流者的是新鲜感和迷惑感。

(二)旅游经济开发与跨文化交流的联系

旅游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已经成为世界范围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途径。旅游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不同的文化吸引了世界不同地区的人们愈来愈广泛的旅游活动。

旅游经济开发与跨文化交流同样联系密切。一方面,伴随着旅游经济开发,旅游者来到旅游地进行游览和活动,对当地的文化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旅游者在旅游地传播自身文化的行为是无意识的,但旅游地居民一定会感知到旅游者随身而来的外来文化。旅游者的进入可以产生两个后果:一是由于旅游者一般来自文化强势地区,其文化对旅游地居民产生一种示范作用;二是由于大量旅游者的进入,可能影响旅游地居民生活,导致旅游地居民不愿意接受和理解旅游者文化。另一方面,由于旅游者进入到旅游地活动,旅游地文化也会影响到旅游者。旅游者有意识地将旅游中感受到的旅游地文化带回客源地,这与旅游者对旅游地文化的影响刚好相反。

二、旅游经济开发中跨文化交流的障碍

(一)旅游地社会文化自我保护存在的障碍

旅游经济开发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方式,与跨文化交流有着密切联系。在旅游经济开发过程中,随着交通的改善,地理环境的封闭性被打破,众多旅游者来到旅游地观光旅游,同时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外来文化,旅游地社会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交互作用在所难免。然而,在两种文化交互中,旅游地社会文化的自我保护有时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障碍。受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影响,旅游地文化具有相对较强的独特性,当与外来文化接触和交流时,其对外来文化的阻碍作用在所难免。

(二)政府部门和旅游地居民间的利益冲突

在旅游经济开发过程中,旅游地的政府部门和旅游地居民应成为两大受益者。由于政府部门在当地的旅游经济开发中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其在有关的旅游经济开发规划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上,可能会出现权力滥用现象。比如,旅游经济开发中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了旅游经济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导致当地环境恶化,影响了当地居民生活。再比如,政府在旅游收入分配的考虑上,以行政的手段和方式妨碍了旅游开发的普遍收益,旅游地居民难以从旅游经济开发中获得平等收益。政府与旅游地居民的利益冲突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旅游经济开发,与旅游经济开发相随的跨文化交流也会受到阻滞。

(三)跨文化交流中旅游者、旅游地居民以及中介等主体的障碍

旅游经济开发中的跨文化交流是一种人际间的交往活动,跨文化交流能否顺利实现,与参与交流的多方主体有关。参与跨文化交流的主体主要包括旅游者、旅游地居民和旅游业从业人员等,跨文化交流的实现,有赖于交流主体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修养,以及主体自身的沟通和交往能力。良好的文化素质和沟通能力能促进跨文化的交流,反之则会妨碍跨文化交流。另外,旅游地居民对待旅游者的态度也会对跨文化交流产生影响。当旅游地居民不愿意接受旅游者时,对其持一种排斥、隔离或保持距离的态度,这就会妨碍跨文化交流活动的进行。

(四)旅游经济开发中的经济流失问题

经济流失是在旅游经济开发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旅游经济开发的初期,以政府为主导的旅游经济开发由于缺少资金上的支持,因此往往由第三方投资开发,之后旅游经济开发的收益也由投资方收取,甚至在投资收回之后,旅游地政府和居民仍难以获得利益,造成经济流失。经济流失会影响到当地政府、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经济开发的期望值,丧失旅游经济开发的信心,进而影响到跨文化交流。

三、旅游经济开发应遵循的思路及原则

(一)遵循思路

1.突出旅游地新形象,重视旅游人才培养

旅游地形象是指旅游地的旅游活动、旅游产品及旅游服务等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总体印象。旅游地形象是吸引旅游者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个性化、差异化的旅游形象设计能提升旅游经济开发的价值和竞争力,促进旅游中的跨文化交流;同时,还应重视旅游人才的培养,良好的旅游地形象无疑会突出旅游地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的沟通和交流离不开高素质的旅游人才,因此,重视旅游人才的培养是旅游经济开发的重要保障。

2.深化旅游景区中心主题,挖掘景区文化内涵

旅游景区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正确地确定旅游开发主题。旅游景区需要有中心主题,该主题是旅游地文化内涵的具体化,可以说,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跨文化交流的成败。因此,要有效实现旅游经济开发中的跨文化交流,必须考虑到旅游地景区的中心主题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3.增加大型旅游景区、景点的游客参与项目,以文化交流为主要元素

为加强跨文化的交流,在大型的旅游景区、景点,应当增加游客参与性强的项目,这样不仅可以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推动旅游经济的开发,而且还丰富了景区的文化内涵,促进跨文化的交流。

(二)遵循原则

1.市场导向及文化导向相结合的原则

旅游经济开发应适应世界旅游发展趋势,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竞争与合作,开发出多层次、高品位的旅游产品;同时,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以满足不同国外旅游者的需要,促进旅游开发中的跨文化交流。

2.地域特色原则

地域特色是一个地区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本质所在,是旅游地得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旅游经济开发应突出地域特色,也只有突出了地域特色,才能有效实施跨文化的交流。

3.社会环境文化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资源开发的主流,其核心是追求经济、生态、社会的三大效益的协调一致。旅游经济开发中的跨文化交流容易对本土文化产生冲击,要实现社会环境文化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旅游经济开发中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4.政府和旅游地民众双赢原则

政府和旅游地民众双赢,是在旅游经济开发和跨文化交流中,政府和旅游地民众两方主体在旅游利益的分配上实现双赢。

四、旅游经济开发中跨文化交流的实现途径

总体上看,旅游经济开发有助于旅游地经济的发展,这是人们所达成的共识。正因为此,各个地方都把旅游作为本地的主要产业,通过旅游经济开发,扩大本地的影响,最终促进本地经济的增长。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旅游经济开发所产生的生态、文化的负面影响也持续存在,如何实现旅游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证旅游地文化的传承,顺利实现旅游经济开发中的跨文化交流,是各个地方在旅游经济开发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具体而言,应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一)发挥旅游地居民的重要作用,以主体姿态参与文化交流

旅游地居民长期定居、生活在一个地方,长期以来,其所形成的特定文化传统、文化氛围成为当地的核心文化价值,文化的核心价值构成文化的深层结构,从而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内心信仰和价值取向等。一般而言,在实现跨文化交流之前或之初,甚至在跨文化交流的整个过程中,大多数人都会以自己的文化价值为中心并用它作为标准来衡量其他文化。由于在跨文化交流中,人们很难在受到文化冲击时超越自我的文化意识,文化震惊是不可避免的。所谓文化震惊(Culture shock),就是自己迄今为止所经历过的大量的熟悉的环境或是失去或是扭曲,而被另外自己不熟悉的环境所替代。在文化震惊的影响下,不断接触旅游者的旅游地居民可能会明显感觉到长期以来建立的信念、价值观发生混乱。

因此,要发挥跨文化交流的积极影响,避免跨文化交流中的消极影响,旅游地居民应发挥其重要的主导作用,积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修养,在以旅游为媒介与旅游者进行有效跨文化交流时,旅游地居民必须首先对自己的文化深刻认同,在保证旅游地文化主导地位的前提下,以主体姿态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在保证自己文化核心价值不受损害的基础上,对外来文化的核心价值保持一种宽容的态度,有辨别地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促进跨文化交流。

(二)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促使旅游地居民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

旅游经济开发中,政府应始终居于主导地位,促使旅游地居民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首先,在实施旅游经济开发之前,政府应针对所有利益相关人召开听证会,广泛听取利益相关人的意见,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制订符合民意的旅游经济开发计划。其次,政府应通过授权或委托,由相关的组织或机构,特别是旅游地居民,监督旅游经济开发的实施状况,及时听取反馈意见。第三,政府应当制订完善的收益分配方案,对旅游经济开发中的收益,定期公布收益资金的走向和用途,通过完善的监管机制和旅游地居民的参与,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第四,通过政府传媒,在旅游地居民参与下,积极展开对旅游地的宣传,不断扩大其影响。政府的文化传播宣传因其权威性而更具感召力,因此政府传媒应确定宣传的重点和方向,突出旅游地文化特色,促进旅游地居民与旅游者的跨文化交流。

(三)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全面提高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素质

旅游经济开发中跨文化交流活动的完成,与高素质的旅游人才密切相关。旅游地居民与旅游者所处的不同文化背景,以及语言、风俗、习惯等差异,导致跨文化交流困难重重。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中介和桥梁——旅游业从业人员,对跨文化交流的完成将发挥重要作用。高素质的具有跨文化交流观念的旅游从业人员首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背景知识,同时,应熟练掌握和运用外语,对于文化知识的翻译要准确无误;另外,还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对于文化交流中的冲突问题,能够轻松化解。高素质的具有跨文化交流观念的旅游从业人员,可以使旅游者更好感受旅游地的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的进行,并给旅游者留下美好的记忆。

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也会影响到跨文化交流的进行。目前,国内旅游产业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相对不高,尤其是对于新开发的一些旅游景区,在经济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方面亟须改善,相关的配套设施也需要进一步建设完善。另外,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措施,规范旅游过程中的各种行为。对于旅游景区的特色文化,在加强保护的同时,可以通过媒介的广泛宣传,扩大其影响,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文化交流。在文化日益多元化和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更愿意走出家门和国门,感受异质的文化风情,良好的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素质,无疑会吸引更多的旅游者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到跨文化交流中来。

(四)利用特色专题旅游活动,满足跨文化交流的需要

在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等常规旅游的基础上,为满足旅游者某方面的特殊兴趣与需要,定向开发组织特色专题旅游活动。一般而言,能够给旅游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并非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而是地方特色浓厚的专题旅游活动。通过特色专题旅游活动,突出文化的特殊价值,满足跨文化交流的需要。

[1]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方志远.旅游文化概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3]邵琪伟.入境旅游者抽样调查资料[Z].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4]彭兆荣.旅游人类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5]任裕海.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图式——介绍哈罗德·哈曼的交际模式理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7,(2):49-54.

[6]王武召.社会交往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8]杨艳林.旅游客主交互行为的影响因子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7,(4):35-38.

[9]谢彦君,彭 丹.旅游、旅游体验和符号——对相关研究的一个评述[J].旅游科学,2005,19(6):5-10.

[10]马勒茨克.跨文化交流:不同文化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M].潘亚玲,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旅游者跨文化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
高台居民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
等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