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创业:大学创业教育的新视角

2011-02-19 18:53胡海建
肇庆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草根农村大学生

胡海建

(肇庆学院 教育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草根创业:大学创业教育的新视角

胡海建

(肇庆学院 教育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在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重的形势下,大学创业教育应进一步贴近学生实践,贴近中小企业与乡镇,贴近西部地区而开展,以此改变学生就业观念,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多学习草根创业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自强不息、自立成才,这就是当代大学毕业生的草根创业教育模式。这种创业教育模式具有本土性、实用性与创新性等特征。草根创业教育模式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之路。

大学生;草根;创业教育

“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因此,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1],就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

为此,在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重的形势下积极鼓励大学生草根创业,摸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大学生创业之路,不仅有利于大学毕业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使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发挥自身的优势,创造宝贵的财富;而且又能很好地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提升区域生产力水平和区域经济的科技知识含量。

一、何谓草根创业教育

(一)草根创业教育的概念

草根创业教育模式就是大学创业教育以培养未来的实业家的创业精神与创业素质为目标,贴近学生实践、贴近中小企业与乡镇、贴近西部地区等开展的改变学生就业观念,培养学生创业精神,提高学生创业能力,掌握草根创业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找准自身落脚点、寻求发展突破点、占领信息制高点”,促进学生自强不息、自立成才,提高地方经济的知识含量,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创业教育模式。

(二)草根创业教育是成功创业教育的借鉴

其实,草根创业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由来已久。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成熟的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创业教育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美国草根创业教育为世界各国大学的创业教育树立了典范,19世纪60年代美国《赠地法》颁布后兴办起来的工农大学的创业教育,尤其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成功创业教育经验将对我国创业教育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借鉴。

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查尔斯范海斯校长1904年提出了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具体内容为:一是大学把全州作为教学场所,参与州的一系列具体社会事务;二是大学坚持服务政府的办学思想,教授们广泛的参政、议政。如范海斯校长就担任五个政府职务,这开创了大学服务政府的先河。三是坚持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威斯康星大学在全州开展技术推广和函授教育。以1904年为例,威斯康星州人口250万,而在威斯康星大学学习的人就达到五六千人,每年如此。威斯康星大学既有全日制的学生,也有短期课程班,为工农开设实用课程,农民甚至可以学习到养马、养牛、喂猪和种植南瓜等技术。“威斯康星思想”的推行使威斯康星州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牛奶业更为迅速。可以这样说:“奶牛是高等教育的许多副产品之一。因为大学挽救了牛奶工业,大大提高其效率。”[2]四是坚持“学术自由”的办学思想。查尔斯范海斯校长以“服务成为大学的唯一理想”为办学宗旨,提出的“威斯康星思想”对威斯康星大学的教学和威斯康星州的经济社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从本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大学大力传播、推广实用知识、技术的创举为全州人民带来希望与福音,为全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强大的知识支撑与技术引擎。

(三)草根创业教育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

1.草根创业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西部、农村和基层建设发展中人才匮乏的状况。长期以来,中国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了农村人才外流和短缺。当今的考试制度让大批农家学子跳出“农门”,涌入城市;而征兵、劳务输出又使一大批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致使中国农村和基层建设中遭遇“人才荒”。据统计,目前我国70万行政村中,大部分村干部只有初中文化程度,还有少数文盲、半文盲,农民平均受教育程度不足7年,全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3]经济发展不均衡造成西部人才紧缺。据统计,目前西部地区每万名劳动者中拥有中专以上学历及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仅92人,不足东部地区的十分之一。[4]而且愿意到西部、农村和基层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的状况又非常不乐观。据统计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单位时,对单位地处经济发达地区非常重视(36%)和比较重视(52.6%)的高达88.6%,对就业单位经济效益非常重视 (41.6%)和比较重视(51.4%)的高达93%。[4]西部、农村和基层人才极度匮乏已经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文化水平的限制,必然导致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新的思想、理念等接受程度有偏差。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大力呼唤各类留得住、沉得下的实用型人才去创业。

草根创业教育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鼓励和引导大学毕业生到西部、乡镇和基层创业,用自已所学的实用知识、技术和创业技能建设西部、开发西部,建设农村、改造农村;解决如何培养更多留得住和致力于农村、西部建设的各类实用型人才;解决如何引进农村、西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急需的各类紧缺人才。大学生到农村、西部自主创业是破解当前农村、西部和基层人才匮乏问题的重要策略和有效途径。

2.草根创业教育有利于实现创业带动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草根创业教育鼓励青年学生到城乡基层,到中西部地区自主草根创业,创办与当地经济发展相吻合的小工厂、小农场、小公司、小商场等中小企业,从而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如果按照美国大学生28%的创业比例,2010年630万毕业生就有176万自主创业;如果每个创办的小企业平均吸纳4人就业,就可解决705万人的就业。大学生草根创业成功示范能很好地带动就业,并形成创业光荣和创业是一个公民的责任的优良社会风气,从而推动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草根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西部、农村的科技含量,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大学生到农村和西部创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开发西部,关键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智力的支撑。但是在农村和西部工作的科技人员严重匮乏。据统计,农村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仅占农业劳动力的0.71%,而其他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占劳动力的17.26%,比农业部门高出23倍。现在中国每7 000亩土地只有1名农业技术人员,每7 000头牲畜只有1名兽医人员,每万亩森林仅有0.53个林业专业技术人员。[3]

大学生到农村和西部自主草根创业,一方面用自已所学的科学知识、技术和经营理念创办经济实体,有利于在农村、西部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实现农业、西部地区生产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促进农村、西部生产力的发展与提高,从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开发西部的力度;另一方面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给西部和农村带去了新科技、新知识、新观念,给农村、西部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同时通过自身的带动与示范,促进西部居民和乡镇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有力地推进和带动懂科技、会经营管理的新型农民和企业管理人员的成长,进而改变农村和西部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全社会、全地域、全行业的科学发展。

二、草根创业教育的时代特征

草根创业教育具有鲜明的本土性、实用性与创新性,三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结合,共同构建草根创业教育的时代特征。

1.本土性。本土性是指中国高等教育的创业教育遵循“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鼓励自主创业”的精神,在办学思想上走一条类似威斯康星大学坚持教育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贴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草根的创业教育,走教育与区域生产实际相结合之路。

大学生的草根创业教育的目的是指导大学生毕业后的自主创业要在中国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的多元地域、多元气候、多元物产、多元文化、多元经济等方面寻找结合点、融合点、共生点,以创办和服务地方的小工厂、小农场、小公司、小商场等中小企业为载体,开创大学生草根创业之路。开办小企业非常符合大学生草根创业的实际,相对来说在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创立小企业比较容易,因为资金少、规模小,一个大学生或加盟几个人就可以兴办一个小型企业。加之大学生都有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较强的创业精神和挑战市场风险的勇气,就完全可以成功创办一个个小型企业。在美国,1982年每100万人的技术创新数量,小企业为36.35个,大企业仅为31个[5],这就足以证明小企业成功的概率高于大企业,所以大学生的草根创业从小企业寻找突破口是理性的选择。

因此高等学校要大力提倡、广泛动员和热情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到中西部地区个体或合伙兴办小企业,向生产一线,向促进工农业发展的小型企业进军。研究表明,创办小企业不仅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而且有利于活跃市场,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英国,小企业对技术创新的贡献,1965—1969年为23%,1975—1979上升到29%,1980—1983年增加到38%。[5]在我国,小企业的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01年,在工业领域,小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户数的99%以上,在就业人数中占75%左右,在工业产值中占68%左右,在实现利税中占35%左右。[5]如果大学毕业生能面向城乡基层,面向中西部地区创办一批技术含量高的服务工农业生产的小型企业,这将是中国最大的人力资源,最好的经济增长点,对增加社会经济总量,实现社会分配公平稳定,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将发挥无法估量的重要作用。

2.实用性。实用性是指大学创业教育的内容紧密结合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征。紧密结合开办中小企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而进行的创业教育,最大特征是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并能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斯坦福大学之所以能对美国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就是因为开创了一条实用办学之路。斯坦福大学的办学宗旨鲜明地指出:“使所学的东西都对学生的生活直接有用,帮助他们取得成功。”[6]学校的培养目标也同样强调:“造就有文化教养的、有实用价值的公民,这些人在校期间必须为今后各自选择的职业做好准备。”[7]

与国外比较,我国高等院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2000年,西北工业大学在本科生中开设了创业学,是国内最早的创业教育课程。2002年教育部确定了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8所高校率先进行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8]。这些高校在进行创业教育的探索中,初步形成了几种比较典型的创业教育模式: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课堂式创业教育模式;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实践式创业教育模式;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综合式创业教育模式[9]

但是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还处于后工业时代,依靠科技产业园区自主创业受到局限。而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211重点大学的教学经验也只能解决少数重点大学毕业生的创业问题;中国绝大部分的毕业生还集中在地方院校和高职院校。如何引导这支数量多、区域广的毕业生草根创业,走自我提升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之路是中国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旋律。所以,我国大学的创业教育要开设与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农业、畜牧业、种植业、渔业、园艺业等高度吻合的实用课程。因为这些课程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当地经济的科技含量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具有巨大的经济潜能,使高等教育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3.创新性。草根创业教育的精神实质就是创新精神。对大学生而言创业是指他们要从事一种过去从未从事过的事业,所以大学创业教育必须培养他们有企业家的创新精神。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的基本职能是创新,企业家敢冒创新的风险,勇于承担失败的风险。

所以我国大学的创业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新或冒险精神,因为创新和冒险精神正是当代大学生所稀缺的,这种创业精神是创业成败的关键。笔者对统一前的东德和西德每百万人中拥有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作了对比分析,发现到1989年前东德每百万人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为7 819人,每百万人中的技师为4 149人,分别比前西德的2 882人和1 966人高出1.71倍和1.11倍。[6]前东德的人力资源素质远高于前西德,但经济增长的结果却相差很大,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就是前东德缺少具有创新精神的真正企业家。正如KlaasHavenga认为,前西德具有充足的企业家,而前东德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实际上就是区域经济增长中缺乏了必须的企业家人才,使经济难以得到快速发展。[9]

大学生草根创业教育的精神实质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具有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就是要培养青年大学生富于创新、敢于承担风险、善于把握机遇等优秀品质;就是要挖掘和弘扬青年学生身上的创业和创新潜质;就是要启迪和吸引更多的青年学生投身到创业行列,开创成功的创业人生。我们也应该深刻认识到具有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大学生的成功创业对于鼓励自主创业,缓解就业压力,激活人力资源,发挥智力优势,促进社会科学发展,推动时代和谐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10]

三、草根创业的实践探索

(一)草根创业成功范例的特性研究

笔者对30位大学生创办的19个企业做了调查研究,总结了草根创业成功范例的特性。

1.创业的区域集中体现出本土性。30位大学生都来自广东各地,创业地点都在广东,大多都选择回家乡创业。30位大学生的19个创业点分布如下:离开家乡到深圳和广州等发达地区创业的有3位,占19个创业点的15.8%,留在粤东、粤西和肇庆等家乡创业的占84.2%。创业者的成功告诉我们,立足本土、立足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创业者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2.创业行业集中体现了实用性。30位大学生的19个创业行业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占15家,所占比例为79%;制造业4家,占21%。15家服务业中教育类占3家,艺术类占3家,涉农商业类占2家,印刷业 1家,餐饮业1家,食品业 1家,电讯1家,电脑服务1家,物业管理1家,律师业1家。从创业行业来看,创业领域紧密围绕方便人民群众所急需的具有乡土特色的行业而展开,创业行业的选择注重实用性、实际性,这是30位大学生草根创业成功的第二个原因。正如斯坦福大学创办后指出的一样:“请记住,生活归根到底是指向实用的,你们到此应该是为了为自己谋求一个有用的职业。”[6]

3.创业思想集中体现了创业与创新精神。考察30位大学生草根创业者的思想后得出成功的创业应该具备两种精神:一是创业精神,二是创新或冒险精神。30位大学生创办19个企业的创业历程,说明创业精神是创业成功的基础动力,创新与冒险精神是创业成功的基本动力,二者有机结合,才能集中体现出一个草根创业家的创业精神。

(二)草根创业面临的现实困难

30位大学生草根创业者的实践告诉我们,草根创业面临着来自传统文化、创业环境、创业知识能力和融资与理财等方面的制约,这是他们创业中面临的现实困难。

1.传统文化的制约。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深受儒学“学而优则仕”的影响,官本位的意识深刻影响着中国学生、家长和教师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才观,这种意识在价值观上表现为追求平均主义的财富分配,在世界观上表现为求稳和不愿创新与冒险,在人才观上表现为进入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和追求一官半职。如果大学生毕业后回乡自主创业可能会受到来自家庭、社会、亲戚、朋友、同学等多方面的制约,这是一个草根创业者面临的传统文化制约的困难。

2.创业环境的制约。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大学生草根创业环境受到多方制约,既包括城乡人事户籍管理制度、创业政策制度、税收制度等政策制度的制约,又包括基础设施滞后、生活条件较差等物质环境的制约,还包括农民素质不高、风水、迷信等文化环境的制约。由于制度制约,大学生回乡草根创业的福利待遇与城市创业者比较,差距明显加大。物质环境的制约使回乡草根创业者的创业收入、医疗、子女受教育、住房等也明显不如城市创业者;文化环境的制约使草根创业者在征地、建厂房、青苗补偿等方面也可能遭受地方风俗文化的影响。

3.创业知识能力的制约。大学生回乡草根创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如果能和地方经济相匹配是成功创业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当前草根创业者普遍受到来自创业知识能力方面的制约。一是专业基础不牢固。当前大部分大学生进入高校前填报志愿的依据不是根据家乡的经济特征、产业类别与实用务实而选择,而是依据社会的一般需求选择,这必然导致学非所用的结果出现。二是大学的专业课程设置没有针对性。现在高校专业设置注重理论性,忽视实践性;注重单一性,忽视综合性;注重必修课,忽视选修课,从而导致课程设置专业性、实际操作性和应用性不强等现象的出现,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实践创业相脱离。

4.融资与理财的制约。融资与理财是每一个大学生草根创业者都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当前融资的途径主要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向亲戚朋友筹集和民间私人借贷等形式。但作为一个大学生草根创业者没有财力支撑和社会关系支持,尽管所选项目市场潜力巨大,融资仍有困难,加之有的创业者又没有理财的专门知识,这对大学生草根创业者是难上加难。所以草根创业者创业之初最好选择回报快、成长快速的项目,这样可以规避风险,又有利于融资,更能培养自已的理财能力。

总之,面对“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的现状,在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鼓励自主创业”的背景下,当代中国大学生应肩负年轻一代的使命感、责任感,掌握创业的知识和技能,自觉改变就业观念,自觉投身到火热的经济建设中,艰苦创业,勇于创新,走草根创业之路,从而实现创业成才、自立成才的梦想,以自己的草根创业,为中国大学开创一条以创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以创业带动共同致富,以创业构建和谐社会的创业模式。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R].北京:国务院办公厅.2009:3.

[2] 王英杰.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3.

[3] 吕军书.大学生农村创业与新农村建设[J].农业经济,2008(7):28-31.

[4]尹书魁,李萍.大学生西部开发创业教育的紧迫性——论大学生西部开发创业教育[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46-50.

[5] 杨宜勇.以小企业的发展拉动就业增长[J].求是,2002(18):15-22.

[6] 赵淑梅.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4(6):34-36.

[7] 张迎春,李萍.企业家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以辽宁省为例[J].财经问题研究,2006(9):66-71.

[8] 蔡慧.高校创业教育三种模式[N].文汇报,2003-09-02.

[9] 刘帆,徐林,刘川.中国创业教育的兴起发展和挑战[J].中国青年研究,2007(9):12-15.

[10]李颂国.不做白领,做首领——三十名大学生草根创业纪实序一[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2.

(责任编辑:杜云南)

G646

A

1009-8445(2011)01-0073-04

2010-12-18

胡海建(1964-),男,湖南宁乡人,肇庆学院教育学院教授,博士后。

猜你喜欢
草根农村大学生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校园“三剑客”
大学生之歌
草根艺术家
草根
草根论调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