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情境下美术教学探讨

2011-02-20 10:56赵婉如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年14期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美术多媒体

赵婉如

多媒体情境下美术教学探讨

赵婉如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进入教育环节的方方面面。美国电脑教育家Bork曾于1978年预测:“到21世纪初,学校里各门学科的主要学习方式,将是通过电脑的互动学习来进行。”今天,这一预言已成现实。多媒体技术利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及人脑记忆规律的原理,将系统中的数据、图形、文字、声音、动画、动态图像等多种信息媒体综合于一体进行控制、编排和处理,以实现教学过程的实时性、动态性、交互性和个别化特征。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具有多样化媒介、交互化操作和集成化信息等特点,突破了传统课堂“讲稿+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兼具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效果,具有清晰美观活泼生动和信息量大的特点。其在教学上的应用,使得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堂教学形式、教材的结构及编写内容,甚至于教学思想及教育理论都悄悄发生了变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和先进教学方式的标志。《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强调: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师资水平,改善教学效果,推广新型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美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不断反思、修正、提升自己

一种技术的成功与否与人类运用的各个方面密切相关。爱因斯坦说过:“在一切方法的背后,如果没有一种生机勃勃的精神,它们到头来不过是笨拙的工具。”不能把是否应用了多媒体教学作为评价一节课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应该看:是否有利于教学本质的内容、学生的思维和技能。先进的技术不等于先进的教育,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学习环境更优越了,但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观念。实践证明:只有教师潜下心来,认真学习技术,把握技术的发展趋向,使技术整合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才会收到好的效果。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尝试—反思—新问题—调整—反思”,将教学心得、效应及时补充到教学设计中,总结教学经验、摸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这也是教师自我剖析、少走弯路、省时省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深化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面对科技知识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教师要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不断以新知识来充实自己。聚沙成塔,日久积累,自会知识丰富,教学运用游刃有余。同时教师要参加必要的进修,广纳言论,多读书,在课堂上以一种学者的姿态出现,以研究性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教与学,不断思索改进。

2.合理运用多媒体,积极坚守传统教学法的智慧所在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互有优势。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使教学的重心实现从“教内容”到“教方法”的转变。教师始终是教育的主导,不要认为多媒体教学的内容丰富了,就理所当然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导”得好,则是一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课,反之,只是一个生冷的“拼盘”。我们一贯注重言传身教,真实的作品欣赏、语言描绘、手势比划、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板书的提纲挈领功能等传统作法仍是十分有效的。例如,中国画将精湛的笔墨技巧与传统的人文思想、哲学观念和画家对自然的感悟理解、自身的品德修养合而为一。这不仅使中国画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表现永不可及的幻象,而且可借助物象充分地揭示画家的心理世界,既能相对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又能与观者的心境产生共鸣。画家有了笔墨功夫,下笔与物象浑然一体,笔墨腴润而苍劲,干笔不枯,湿笔不滑,重墨不浊,淡墨不薄。层层递加,墨越重而画越亮,画不着色而墨分五彩。这些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摩真实的作品才能有所感悟。我们通常说:功夫在画外。通过实践尽可能打好一个牢固的基本功,永远是一个美术学习者成功的捷径。要防止教学思路被多媒体所左右,自己好的教学风格被演示程序所淹没,最终失去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所以教师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潜心钻研教学方法,根据实践选择合适的方法,使教学更生动活泼、富有特色。

3.注意多媒体适度运用

信息量太大使学生的主次感减弱,不能有机选择储存必要的知识信息。把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理解、思考并交流、质疑,从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拓展得到多种答案的空间。计算机和投影仪等设备在大屏幕上显示的文字、图像和视频等声光电的刺激往往比较强烈,时间过长学生容易视疲劳、注意力分散等。教师一味通过屏幕授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呈递减状态。而且噪声、电磁污染对人的生理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实现多媒体与教学要素的有效整合是教育信息化在学校教学实践中的核心环节,我们提倡多媒体教学,同时继续发挥传统教学的长处,以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1] 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育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 赵婉如.中国画的笔墨问题浅谈[J].岱宗学刊,2008,1

[3] 郑凌.美术设计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6

[4] 文轶.美术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5,4

稿件编号:P1103089

赵婉如,本科,讲师。

泰山学院。

多媒体教学全称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录像机、影碟机、卡座、白板等的功能都能在计算机上完成,因此也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英文为“Computer Aided Instructing(CAI)”。现在最常用的教学辅助软件有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Premiere,Flash等;美术专业常用软件有Photoshop,Painter,Acdsee,AutoCAD,Coreldraw,Illustrator,Lightware,3DMAX,MAYA等。

1.大容量如诗如画的图案效果,激发学生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学应使学生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满足求知欲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兴趣和高涨的激情可以诱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从而推动认识过程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多媒体图文声像综合处理动态效果,给学生创造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将内容和习题设计成动画情景,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感悟美术学习、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创造条件。例如素描教学中的造型能力、造型修养、透视、解剖、空间感、质感、构图等内容;色彩教学中的色相对比、色的纯度对比、补色对比以及颜色面积和色调的冷暖对比等,都能收到理想效果,从而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

2.集体备课模式

多媒体环境下,海量的数据运用得当则多而不乱、广而不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基础厚、知识面宽的人才。课件要体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反映一定的教学策略。其制作是教学研究的过程,是教师教学经验、教学成果的体现。要注重设计的整体效果,调好全篇的颜色、风格、功能以及内容组织等整体视觉效果。单靠个人的力量,往往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资源共享、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集体备课模式便日益凸显出其优越性。教师对重点、难点自主探究,各抒己见,达成共识;分节分工备课也大大降低了教师的工作量。这既使课件不断得到丰富、完善,教学内容更加规范有序,也集中了全体教师的智慧与经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不断相互学习、充实和完善自我。在网络环境下,还可打破校际的地域局限,不同地区、学校的教师进入相关的网址论坛进行学术交流。通过网络上传、汇总、共享,集百家之言,合百家之长为我所用,提高课件与教案的水平。

3.化难为易,循序渐进,呈现过程

多媒体的动态演示,直观、形象、生动、多角度、立体式地展示美术教学的内在规律。将构图、色彩等潜在关系和变化过程深刻厚重而又轻描淡写地显示出来,弥补了传统教学在直观感、立体感、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方面难以处理的问题,使课堂教学耳目一新。如欣赏经典作品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全方位展现在学生眼前,既可以欣赏到作品的全貌,还可以局部放大,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使难以表达的知识点化难为易、化枯燥为生动、化复杂为直观、化抽象为形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知和学习途径。欣赏教学中给作品配以相应的音乐,可以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欣赏中国画时,配以悠扬的民族乐曲,如古筝、琵琶曲等,使学生感受其淡雅、清远的韵味;欣赏西方绘画时,根据绘画的内容播放相应情调的西洋乐曲,或热情奔放或轻松雅致;欣赏儿童画时,以清新欢跃的音乐或儿歌作为情境烘托,加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各种软件中绘画工具的效果,如钢笔、铅笔、毛笔、水彩笔、油画笔、喷笔、蜡笔等各式各样的笔触,一定程度上模拟出了徒手绘画的效果。使用油画工具时,可模仿西方大师的笔触;使用毛笔工具时,可感触国画的魅力,开发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4.教学材料的前沿性和学生探索、实践能力的培养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美术方面的新动态层出不穷,教材往往不可能迅速、及时地予以反映,而互联网可以很好地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当今正处于以互联网为特征的学习爆炸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提供教育可行的、需求甚大的工具,使美术教学始终走在学科教学的前沿。迅速增加新的内容,接受最先进的美术思想和设计理念,这一点是传统的以课本为主体的教育方式难以比拟的。通过指导学生把美术知识和互联网检索技术相结合,使学生受益而自觉提高情报信息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内容的更新,将进一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自觉立于科技前沿。美术作品包含多层次的信息,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不像做数理化试题,只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一定程度上讲,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要尊重、保护、鼓励学生的见解,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源自内心的观点、感受,鼓励学生以创新精神,从多角度理解作品、发表真正属于自己的主张,结论正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过程。

猜你喜欢
多媒体教学美术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活用多媒体 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小学多媒体教学刍议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探索
PBL+CBL联合多媒体教学在血管外科见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