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特殊部位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2011-02-20 16:08朱春燕
中国房地产业 2011年2期
关键词:徐变泵送钢管

朱春燕

(甘聒第六建筑工程聢份有限公司,甘聒)

超高层特殊部位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朱春燕

(甘聒第六建筑工程聢份有限公司,甘聒)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内大中型城市的城市建设步伐越来越快。城市中的标志性高层建筑不断耸立,而超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正是关键之一。

本文首先对超高层工程的特点,施工难点及其安全、经济、合理的工程施工方案进行分析。然后对工程施工中关键点的控制进行了重点研究与分析,主要研究与分析了超高层泵送混凝土问题、核心筒变形控制等关键性问题。

超高层;混凝土;施工;泵送

一、超高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

超高层泵送技术具有以下要点:

1、合理布管

布管应根据砼的浇注方案设置,并少用弯管和软管,尽可能缩短管线长度。本工程竖向输管道布置在管道井处,在墙面上用膨胀螺栓安装一系列支座,每根管道均由两个支座固定。为了减少管道内砼的反压力,在泵的出口要求布置100m长的一段水平管及若干弯管。

2、合理适用的砼配合比

配合比设计的原则是既要满足强度、耐久性的要求,又要经济合理,具有良好的可泵性,因此除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外,对于超高层的混凝土泵送,还必须处理好如水泥用量、粗骨料、坍落度和粉煤灰及外加剂等几个方面的因素。

3、保证砼的连续供给

针对砼粘性好、凝结快的特性,为保证砼的均质性,搅拌车在向泵机喂料前先反向高速转动20~30s,泵送过程应迅速连续地进行并不停地搅拌,避免因砼在泵送过程中滞留过长的时间而造成凝结堵管的现象。

4、正确掌握泵送方法

压送前应用水充分润湿泵的料斗、泵室、输送管道等与砼接触的部分,检查管路无异常后方可采用水泥砂浆润滑压送。开始泵送时泵机应首先处于低速运转状态,注意观察泵的压力和各部分工作情况,待顺利泵送后方可提高到正常压送速度。当砼泵送困难、泵的压力突然升高时会导致管路产生振动,可用槌敲击管路,找出堵塞的管段,采用正反泵点动处理或拆卸清理等方法解决,经检查确认无堵塞后继续泵送,以免损坏泵机。

二、特殊部位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1、核心筒混凝土施工技术

核心筒筒壁混凝土浇灌按‚长条流水作业,分段浇筑,均匀布料,严格分层,均匀上升‛的原则进行,并有计划、匀称地变换浇灌的起止点和方向,每段浇注时要从两边对称浇筑施工,防止结构的倾斜和扭转。、筒体混凝土应在同一模板高度内连续浇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不得留置施工缝;因故不能连续施工而产生的施工缝,应按设计要求处理。对混凝土应进行仔细振捣,确保压实致密,面层光滑。

当中施工最为关键的问题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尽量减少热效应;校直控制;以及模板系统应适应爬升时的内外筒墙厚变化。由于内筒的体形由塔底至塔顶没有太大变化,所以输管道可做直通布置,采用泵送方法进行混凝土浇灌。

2、钢管混凝土施工技术

(1)原材料要求及配合比设计针对实际施工条件的限制,此处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新技术。需要注意的是,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应当满足泵送、免振的施工要求。

(2)施工工艺流程

①钢管柱施工工艺

搭设操作钢管操作平台(经安全部门检查验收)‱钢管中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凿毛处理并清扫干净‱吊装钢管柱就位对中‱临时固定‱调整平面位置及设计倾斜角度‱钢管柱对接焊牢‱超声波探伤检查‱资料报验‱浇筑螺旋斜圆柱钢管高强混凝土。

②混凝土的浇筑

钢管混凝土柱的浇筑需在斜撑、环梁、楼层梁或临时支撑等构件完成后方可进行。为了保证钢管内壁与核心混凝土粘接,浇筑混凝土前必须检查钢管内是否有杂物和油污。

混凝土下落时,管内空气能够排出。钢管柱吊装与焊接完毕后,需对钢管内部进行清理,并搭设混凝土浇注操作平台。

由于外筒每根钢柱与内筒的距离沿高度不断变化,甚至在同一标高层亦不相同,所以如果单靠一般泵送系统在外筒的24根柱内浇灌混凝土是不可行的,这会使输送管道布置困难及装拆费时。

(3)自密实混凝土的养护及质量检查

①混凝土终凝后,可进行注水养护,水的深度宜为 200mm。对于钢管外面,应当采用覆盖湿润麻袋的降温措施。

②采用敲击法全数检查钢管内的混凝土浇注质量。对怀疑处,采用超声波进行检测,检查的构件数量不宜小于25%,且不少于3根。

③对于不密实的空鼓部位,可采用钻孔压浆法进行补强,然后将钻孔镶补焊接封密牢固。

三、超高层混凝土核心筒整体变形实施控制技术

1、结构自重和施工活荷载作用阶段下的变形控制

(1)结构外筒的变形比混凝土核心筒的变形小的多。整个结构在自重和施工活荷载的作用下,内外筒之间由于变形的协调,发生内力重分布,以适应结构的承载能力。

(2)在计算和分析中,考虑建筑物自重、温度变化、混凝土弹性模量、收缩、徐变随时间的变化而对轴向变形产生影响。

(3)建筑物自重的影响。结构自重是造成竖向构件轴向变形的主要因素。为补偿结构自重引起竖向变形,在混凝土结构中配置相应的钢筋,提高结构强度和刚度。

(4)核心筒施工的时间因素对工程施工有一定的影响,核心筒的施工时间越长,建筑物在自重作用下的轴向变形越小,但是总的轴向变形会加大。

(5)由于轴向变形压缩的影响,核心筒结构的底部层高偏低,到达上面结构施工时,结构标准层的层顶标高与设计标高不一样。应该依据设计结果,计算出轴向变形,在底部结构施工时,预先留出富裕层间高度来,最终达到建筑物的总标高高度。

2、温度效应引起的位移变形控制措施

影响高层结构温度效应的因素很多。结构体系、温差、建筑物高度、梁的刚度、柱的刚度都是影响因素。对此,关于温度效应的控制措施如下:

(1)对结构采取有效的保温隔热措施。在温度变化剧烈的地方采用一些保温隔热材料,减小温度变化引起的温度应力。转换层也应注意保温、隔热,避免该层过分通风,与其上下层间产生较大的温差引起温度应力。

(2)采取构造措施,适应结构温度变形和内力的措施。如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添加少量化学添加剂,补偿混凝土收缩,堵塞毛细孔。但只靠克服缺陷仍不能完全解决后期温度变化引起的内力,还需采用以下措施:①设置刚性加强层可在一定程度上调整竖向构件间的不均匀变形;②尽量合理安排施工工期,缩短工期,可减小施工过程中结构的温度变形和内力;

3、收缩与徐变引起的位移变形控制措施

对于超高结构,设计时应考虑到混凝土徐变收缩引起的竖向变形差,控制结构竖向变形应当从设计、施工、监测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应尽早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及施工方案,方便对按实际配合比调配的混凝土进行试验,并不断修正混凝土徐变和收缩变形的估算结果;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对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的预测值不断进行修正,再处理再设计。

在综合考虑结构的力学性能和经济性的基础上,建议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①提高侧向刚度,减少水平位移。

②在结构合适的位置设置柔性节点以适应结构的竖向变形差。

③在测量定位标高时,提前考虑收缩与徐变,依据设计要求进行调整标高。以补偿内外筒的竖向变形差异。

④分别调整内外筒竖向构件的配筋率、面积体积比、应力强度比,使各个竖向构件的徐变、收缩特性基本一致,从而减小竖向变形差。

四、结论

超高层建筑的普及使得该方面的建筑技术重要性日趋显著。本文分析了超高层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以及对特殊部位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浅析。

高层建筑既是一种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一种解决当代社会发展、造福人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方式,同时它也是一种涉及经济、社会、技术、艺术及多学科领域综合成果的一种独特建筑现象。本文对超高层建筑技术做出的研究,希望能够对此方面的发展有所帮助。

[1] 马保国,新型泵送混凝土技术及施工,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71~293

[2] 包世华,张铜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计算·上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78

TU556

A

1674-3954(2011)02-0059-02

猜你喜欢
徐变泵送钢管
鞍山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鞍山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鞍山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微型钢管桩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
可溶性泵送环在页岩气储层改造中的应用
浅探输变电钢管结构的连接方法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徐变效应探讨
考虑徐变恢复的混凝土徐变效应分析
ACS6000中压传动系统在钢管轧制中的应用
钢管混凝土徐变系数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