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白术桂枝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观察

2011-02-21 05:48霍玉森刘锦龙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汤加减茯苓白术

霍玉森,刘锦龙

(四平市第一人民医院,吉林四平 130002)

茯苓白术桂枝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观察

霍玉森,刘锦龙

(四平市第一人民医院,吉林四平 130002)

目的:观察茯苓白术桂枝甘草汤加减应用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冠心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消心痛10m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在应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茯苓白术桂枝甘草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茯苓白术桂枝甘草汤能活血化瘀、温阳化气、健脾利水,其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医治疗;活血化瘀;辨证施治;真心痛;温阳化气通;调畅气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粥样硬化病变使冠状动脉狭窄、闭塞影响冠状循环血流,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心脏病。多发生在40岁以后,发生原因不完全明确。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前胸压迫性疼痛,持续约数分钟,可放射至左肩和上臂等部位,每于活动或情绪波动等诱因下发作,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迅速缓解。常见原因为冠状动脉硬化。 在中医学称“胸痹”、“胸痛”、“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金匮要略》说:“阳微阴玄,即胸疾而痛。所以然者,则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玄故也。”本病是心的阴阳气血不足,痰瘀互结为核心,血瘀、痰湿、气滞、寒凝是冠心病的基本病机。笔者使用茯苓白术桂枝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5月~2008年3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有心悸、气短、胸闷、胸痛乏力等症状。治疗组46例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40~70 岁,平均(58.15±5.91)岁;病程 1~10年;合并高脂血症38例,合并1级高血压22例,合并糖尿病10例;心房颤动9例,房性早搏并室性早搏6例,交界性早搏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对照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1~70岁,平均(58.90±2.33)岁;合并高血压 18例,合并高脂血症10例,合并糖尿病8例;房性早搏并发室性早搏4例,交界性早搏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两组患者部分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通过冠脉造影,都存在冠脉狭窄病变并长期存在气短、乏力、胸闷及心前区不适、劳力性心绞痛,劳累后症状明显加重,反复发作,基本失去劳动能力。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性改变和陈旧性心肌梗死图形。两组在性别、年龄、冠心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及心血瘀阻辨证标准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订。

1.3 方法

两组均给予消心痛10m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在应用西药的同时加用茯苓白术桂枝甘草汤,并随症加减如下:1.3.1心血瘀阻 ①临床表现:心胸阵痛,如刺如绞,固定不移,入夜为甚,伴有胸闷心悸,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脉沉涩或结代。②治法:行气活血、通脉。③方药:桃仁 12 g、红花 7 g、当归 12 g、川芎 12 g、赤芍 16 g、枳壳12 g、桔梗 12 g、炙甘草 7 g、生地 25 g、檀香 7 g、薤白 12 g、川牛膝12 g。若痛甚可加乳香g、没药12 g、五灵脂12 g;四肢不温、便溏,茯苓白术桂枝汤加葛根、郁金、淫羊藿、山楂。

1.3.2 寒凝心脉 ①临床表现:心胸痛如缩窄,遇寒而作,形寒肢冷,胸闷心悸,甚则喘息不得而卧;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细或弦紧。②治法:温经散寒,宣痹通阳。③方药:茯苓白术桂枝汤和瓜蒌薤白汤加减:茯苓25 g、白术20 g、瓜蒌壳16 g、枳实 12 g、檀香 7 g、丹参 25 g、制附子 12 g(先煎)、桂枝 12 g、薤白12 g。痛甚者可加乌头12 g(先煎)、细辛、荜菝、元胡。

1.3.3 痰浊内阻 ①临床表现:心胸窒闷或如物压,气短喘促,多形体肥胖,肢体沉重,痰多口黏,舌苔浊腻,脉滑。痰浊化热则心痛如灼,心烦口干,痰多黄稠,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②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结。③方药:茯苓白术桂枝甘草汤和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茯苓25 g、白术25 g、桂枝20 g、瓜蒌 16 g、薤白 12 g、法半夏 12 g、枳实 12g、竹茹12 g、陈皮12 g、干姜12 g。痰浊化热者加天麻12 g、胆南星12 g、天竺黄 12 g、黄连 7 g。

1.3.4 心气虚弱 ①临床表现:心胸隐痛,反复发作,胸闷气短,动则喘息,心悸易汗,倦怠懒言,面色苍白。舌淡暗或有齿痕,苔薄白,脉沉、弱或结代。②治法:益气养心,活血通络。③方药:茯苓白术桂枝甘草汤和生脉饮加减:人参12 g、麦冬16 g、五味子 7 g、黄芪 16 g、炙甘草 12 g、桂枝 12 g、当归 12 g、丹参 25 g、赤芍 16 g、茯苓 20 g、白术 20 g、三七 1.8 g(冲服)。

1.4 疗效判定标准

均参照1979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制订。显效:症状消失,心电图显示无冠心病,停药3个月无复发。有效:症状或减轻或完全消失,心电图ST段回升0.05mV以上,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25%以上,或T波由平均变为直立,明显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心电图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或加重。

2 结果

2.1 一般结果

治疗组46例中,显效31例(68.1%),有效7例(14.5%),无效8例(17.4%),总有效率为82.6%;对照组30例中,显效15例(50.8%),好转 8例(26%),无效 7例(23.1%),总有效率为76.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典型病例

患者,女,60岁。冠心病史12年,近日胸背间断阵发性疼痛伴气短,胸闷、心慌加重2 d,胸痛时时发作,失眠多梦,大便干结。诊见:舌质暗红,苔少,脉促,血压165/100mm Hg,心率100次/min,律不整,心音强弱不一。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未发现异常。血生化:总胆固醇(CHOL)6.89mmol/L(正常值:3.38~5.98mmol/L),三酰甘油(TG)1.54mmol/L(正常值:0.55~1.65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1.99 mmol/L(正常值:<1.1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4.03mmol/L(正常值:<3.37mmol/L)。肾功能:未发现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律,偶发性结性早搏,I、aVL、V5导联 ST段下移 0.3 mV,T波平坦或倒置。诊断高血压、冠心病。中医辨证属阴虚阳亢、脾胃失和、心脉瘀阻。治疗以滋肾养阴、活血化瘀、温脾化痰。方药为茯苓 30 g、白术 20 g、泽泻 20 g、天麻 10 g、桂枝 15 g、丹参 20 g、当归 20 g、葛根 25 g、地龙 20 g、鸡血藤 30 g、瓜蒌15 g、甘草10 g。服用3剂,胸前区疼痛消失,仍感轻度心悸、失眠、少气懒言、畏寒肢冷、胸腹胀满。主方加干姜15 g、制附子15 g、细辛5 g。再进5剂,诸证缓解,时有短暂的心悸,脉搏有间歇现象。加服汉三七、沉香、水蛭,各等份冲服。患者的胸背间断阵发性疼痛消失,气短、乏力及睡眠质量改善,血压降低,尤其收缩压明显降低。又服20剂余诸症消失。

3 讨论

中医认为冠心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1],其心绞痛的发作有偏热痛、偏寒痛、偏虚痛、偏实痛之不同。由于冠心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吸烟及合并高血压者很多,直接原因是心脉瘀阻、心肌缺血缺氧,多因气滞、痰浊、寒凝、热结、心脉挛急,导致心脏气血阴阳亏虚。现代医学认为,饱餐后发生心肌缺血,反应患者的冠状动脉储备能力极差。患者往往在餐后20~30min出现心前区疼痛,伴胸脘痞闷、恶心、纳呆等症。中医从调理脾胃人手,胸阳不振,中下焦痰饮水湿,阴邪上犯,脾肾阳虚是因是本,痰饮水湿是标,故脾肾阳虚是胸痹原因之一[2]。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机的总体认识,在病变脏腑主要为心、脾、肾,从虚、瘀、痰论治[3-4],医家又根据患者病情予以变通,参明病机,设证立法,遣方用。张仲景“茯苓白术桂枝汤”可以改善临床症状,部分病例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亦可随之好转。《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胸痹,心中痞,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临床上遵仲景之法,从调理脾胃气机、振奋中阳,斡旋中州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每获良效。

冠心病多发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人年四十,阴气自半”,“八八肾气衰”,故冠心病患者多伴心肾气虚或阳虚证候常较突出。治疗中畏寒肢冷,遇冷则发病,夜尿频数、疲乏无力、面色苍白等,往往是气虚阳虚的表现,应重视补肾固元这一环节,多用淫羊藿、菟丝子、细辛、仙茅、附子、肉桂、巴戟天等温肾之品,冠心病心绞痛常和情志抑制不畅有关,多伴胸闷、善太息、两胁胀痛等症。心绞痛疼痛多发生在清晨5~7点或情绪激动时发作。肝经所主,肝木当旺,阳气升发之时,治疗当疏肝解郁,多用荷叶、柴胡、葛根等疏肝解郁之品,同时用牛膝、钩藤、天麻、羚羊角等平肝潜阳降血压,改善心肌供血降低心肌耗氧量[5]。临床应选益气活血、宽心通痹,常加西洋参、淫羊藿、丹参、黄芪、三七、降香等具有扩冠、强心、降黏作用之品,还可同时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消心痛等。共同纠正冠心病心绞痛,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心脏负荷[6]。提高缺血心肌的耐受力,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黏度,防止血栓形成,改善心脏功能;不仅能预防心绞痛的发生,预防硝酸酯类药物耐受性的产生,还能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1]王阶,邢艳伟,李志忠,等.10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分析[J].中医杂志,2007,2(48):162.

[2]冯霞.王化良治疗冠心病经验[J].中医杂志,2007,2(48):124.

[3]张页.补气祛痰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1999,8(5):207.

[4]邓润成.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0):41.

[5]秦培森,范丽娟,刘克英,等.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中成药,2000,22(9):630.

[6]冯玲,韩涛.速效救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总结[J].中国中医急症,2000,9(1):4.

R259.414

A

1673-7210(2011)02(c)-079-02

2010-12-16)

猜你喜欢
汤加减茯苓白术
靖眩汤加减治疗梅尼埃病临证心得
Antihepatofibrotic effect of Guizhifuling pill (桂枝茯苓丸) on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liver fibrosis in mice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自拟消银汤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健脾安神话茯苓
茯苓健脾 孩子健康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的制备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
王付教授运用白术治疗便秘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