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11-02-21 16:40杨士季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4期
关键词: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

杨士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杨士季

新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何为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应用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它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创造性活动的核心成分。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落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1 善于发掘教材,寻找激发学生创新的因素

新教材体现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尽量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充分发掘教材的创新教育因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完善创新品格,激发创新思维,发掘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 挖掘志向教育点,引发创新的动力

创新来源于学生的自我主动追求,兴趣、志向、激情、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是心理因素的基础。因此,树立崇高的创新志向是动力之源,是创新的灵魂。这些志向教育点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努力挖掘。

1.2 引导细心观察,打开创新门户

可以说,观察是创新的门户。达尔文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在对它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这就告诉人们,观察在整个创新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1.3 提倡大胆怀疑,埋下创新的种子

创造往往从怀疑开始,怀疑就是思考。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疑,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就应运而生。因此,可以说怀疑是创新的种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疑问。如初中语文《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说:“孰为汝多知乎?”就是教育学生,敢于怀疑古贤,告诉他们古贤亦非圣人之理。针对中学生有好奇的心理特点,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创新的种子生根、开花、结果。

1.4 鼓励合理想象,展开创新的翅膀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课本中的文章联想的空间极大,如初中课文《沁园春·雪》我们可以通过诗人优美雄浑的诗句来展示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对北方的奇异壮丽的雪景有充分的认识。

2 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指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例如:纸的作用有哪些?大多数学生回答:写字,画画。有的回答:糊窗户,做工艺品。还有的回答:做容器,还可以在纸容器内放入水,放在火上将水烧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有意识、有步骤地进行,抓住关键字句,不断转变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3 重视直觉思维的培养

直觉思维是建立在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知识积累基础之上,运用直观透视、空间整合和关系模式匹配方法所作出的判断。直觉思维能力不仅与自然规律的发现密切相关,对于人文及社会科学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4 重视形象思维的培养

形象思维是对形象信息传递的客观形象体系进行感受、储存的基础上,结合主观的认识和情感进行识别,并用一定的形式、手段和工具创造和描述形象的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重视形象思维,首先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还要关注社会,关注时代,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其次,充分利用阅读教学,训练学生形象思维方法;第三,要加强对右脑的训练,开发形象思维潜能。这一点应该是所有教师的责任,语文教师更是责无旁贷。训练学生形象思维方法,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只要教师坚持不懈,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5 积极有效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创造,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里以作文教学为例,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途径主要有两条。

5.1 读写相结合途径

阅读与写作是不可分割的,阅读的目的关键在于引导。阅读教学中应找准启发学生创造想象的切入点,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凭借某些概括性的句子展开联想,丰富其内容,进行扩写;可以根据一幅插图展开联想,进行补写;可以根据文章的开头、结尾展开想象,推断故事的过程和结局,进行续写;可以根据抽象的古诗想象具体的意境,进行改写等。这样,理解、想象、表达、创造相结合,能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去读、去想,学生的写作思路被打开、拓宽了,写出来的文章也就不显空洞乏味,而有真情实感。

5.2 多媒体辅助途径

语文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辅助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用音乐欣赏的方式,因为音乐能反映人的喜怒哀乐,能激发人们的丰富联想,能触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可尝试让学生在音乐中作文;可以用图画观察的方式,因为每一幅图画都是生活的缩影,看图作文就必须引起学生对生活影子的捕捉,再由生活引起对画面的联想。这样,学生趣味盎然,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就有话想说,有事可记,有情可抒,有感而发。

6 在激趣质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质疑,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面对一篇课文,应精心设计导入语,激趣激疑,让学生带有浓厚兴趣进入问题情境,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学生才能思而获,对课文才能做出较为深刻甚至是独到的批判。此外,教师要让学生养成一问多思,一问多答,一问多解的习惯,即从正面、侧面、逆面、纵面去思考,善于进行广泛的联想,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教师要把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摆脱别人的影响,不苟同于传统或一般的答案方式。同时,创造性思维还必须克服思维定势的干扰,排除这种由于过去的思维活动而造成的固定、刻板的心理状态。

7 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真正语文能力的形成就是要学以致用,真正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就是要能运用创造性思维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得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对于农村初中来说,可以开展创作座右铭、格言征集、校园作文竞赛、手抄报比赛、校园广播等活动,这些活动简单易行,也适合农村初中开展。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以让学生真正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新军屯镇中学)

10.3969 /j.issn.1671-489X.2011.04.040

猜你喜欢
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中疏与密的处理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创意也爱“形象”——形象思维法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形象思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