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

2011-02-21 16:40陈志光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4期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物理德育

陈志光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

陈志光

1 提高物理教师自身的政治思想品德素质

从教十几年来,笔者深切感受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刻内涵。师德是教育之魂,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笔者也深刻体会到社会及学生对教师的尊敬。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认清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而应该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既教书又育人,应该清除“课内教书,课外育人”“科任教书,班任育人”等错误认识。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修养,为人师表,人师者必自重。教师的示范作用是最好的教育,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

2 钻研课标与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

物理教师要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要挖掘出教材中德育的内在因素,以便把它转化为课堂教育的实践。教材中有些是明显的德育内容,更要充分地加以利用。例如:课文中、插图中、习题中、阅读材料中都提到哪些我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发明、成就?哪些物理学家的名字?哪些不朽的物理著作?哪些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哪些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等等。

2.1 爱国主义教育

如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名著《墨子》中有关力和运动关系的论述,使学生了解我国学者在两千多年前已对运动和力的关系有了较正确的认识;结合练习题,介绍南京长江大桥建桥事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现行高中物理教材,重视人类长期探索和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成果和结论,而对于科学家在探索过程中的艰苦卓绝、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阐述得不多,唯物辩证法思想、科学方法论知识也往往包含在教材内容的深层,有关爱国主义的材料需要进一步整理、充实、提高。因此在进行德育渗透时,教师应该结合教材有关内容,深入发掘,适当拓宽,随机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激情。

2.2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通过“运动和静止”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观点;在“增大和减少摩擦的方法”教学中渗透“一分为二”的观点,使学生认识到摩擦有时有利,有时有弊,增强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的能力。

2.3 道德品质教育

通过介绍伽利略的事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相信科学、追求真理的品质。

在物理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德育,教师的情感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应当提高教育意识,深刻认识加强学科德育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马列主义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才能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德育。

3 要掌握必要的德育教育材料

物理教师应广泛学习,博览群书,以掌握进行德育教育的丰富素材和大量知识,特别是那些鲜为人知的材料和易被人视而不见的内容。

3.1 要系统地学习一些经典著作

物理教师要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常识,学习经典著作如《自然辩证法》《实践论》等。

3.2 要学习物理学史,特别是我国物理学发展史

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物理教师将懂得许多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就是从物理学的发展中归纳概括出来的,许多物理学发展的事例也不断证明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因而将会更自觉地、更深刻地将物理知识与辩证唯物主义结合起来。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物理教师能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对全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朽贡献,能更好地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科技的伟大成就和飞速发展,感到更加自豪,体会出社会主义优越性。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知道我国科技发展曾有过一段停顿落后的时期,也知道我国现在还有差距的方面,从中更能激起责任感和紧迫感。

3.3 要翻阅报纸、杂志和传记

通过阅读著名物理学家的传记,了解更多的国内外物理学家的生平、成就和轶事,积累生动的素材,如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对我国物理学科和科技工作有过重大贡献的专家学者的卓越成就,一定要为广泛宣传我国物理学家而占有大量的素材。同时,也要适当收集一些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的成就和他们的轶事,特别是教材中提到名字的物理学家,要突出他们的爱国心、坚忍不拔的精神、绝妙思维的方法等,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4 把握住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原则

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要求物理教师有意识地在物理教学中把德育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物理课文中内涵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通过发掘、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在思想、品德和其他心理素质上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

在教学中笔者注意强调德育渗透的3个原则:有意原则、有序原则、有机原则。有意,即教材与德育目标的相关性、一致性和同步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行德育的目标控制。有序,即对教学的德育内容进行系列组合,优化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使一个观点、一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从而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有机,即选择好教学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找准某一知识或训练点为突破口。这样,物理教师就再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是育人的“工程师”。

5 利用实践活动,巩固优化德育效果

5.1 作业练习

学生通过作业不但可以巩固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检查知识掌握的程度,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对作业的检查,掌握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差异。如严于思考、意志坚强者,遇到困难总是力争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粗心大意、意志薄弱者,总是丢三落四,一知半解,遇到困难就想放弃或依赖别人。因此,教师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布置作业,通过作业反馈的信息,表扬前者,诱导后者,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目的。

5.2 分组实验

学生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培养提高观察、思考、动手动脑的能力和互相协作的精神,而且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通过某些实验现象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展现受到更深刻的教育。

5.3 课外活动

物理课外活动丰富多彩,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极好时机,也是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如组织课外物理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小组,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践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组织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写读书心得,举行读书报告会。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而且能启迪人生思考,获取精神力量。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德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能草率从事,更不能走过场,要循序渐进,逐步实施。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从局部看是细微的,但滴水成河,积沙成塔,一个标点、一句话、一道习题、一个实验,都能启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只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坚持不懈地努力,德育教学的目的就一定能实现。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七树庄中学)

10.3969 /j.issn.1671-489X.2011.04.179

猜你喜欢
辩证唯物主义物理德育
只因是物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处处留心皆物理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知识产权制度未来发展试析——基于辩证唯物主义观视角
高等数学教书育人例谈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