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院不合理用药文献分析

2011-03-06 03:27
中国药业 2011年3期
关键词:表现形式不合理药学

(华中农业大学医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医院药学的宗旨是以服务病人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其核心是保障合理用药。而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为安全、有效、经济、适当4个方面,表现在给药的各个环节。目前,药物的合理使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笔者通过查阅近10年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关于医院不合理用药方面的学术论文,对我国医院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形式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2000年至2009年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的文献,联合运用“医院”、“不合理用药”2个关键词进行检索,共得到38种刊物刊载不合理用药相关学术论文50篇。借鉴循证药学的思想,对相关文献和材料所阐述的不合理用药表现形式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统计出每类表现形式出现的频次及其排序。

2 结果

通过对50篇学术论文的归纳、分析和总结,概括出当前我国医院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药物选择不合理、药物配伍不合理、滥用药物、其他5类。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形式分布见表1。

表1 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形式分布

3 分析

3.1 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

一是药物用量不准确,包括用药量不足和用药量过量两个方面。药物超大剂量使用,诱发毒副作用的可能性则相应增加,如阿司咪唑30 mg,1次/d过量服用,可导致Q-T间期延长、室性心动过速等。而肠溶阿司匹林每日1次,每次25 mg使用,没有达到有效剂量(正常剂量应为每日75 mg)。分析原因主要是临床医师对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等理论掌握不够,特别是药物新品种、新剂型不断推出后,未及时了解,仅凭个人经验用药。有研究显示,药物用量不准确占不合理处方的46.12%[1]。二是给药时间不合理,主要体现在给药时间间隔不合理、给药次数过多或减少等方面。不规律、不恰当的给药间隔时间可使血药浓度波动较大而影响药物疗效,如青霉素注射剂每日1次给药。青霉素类抗生素属于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其抗菌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体内血药浓度较长时间维持在最低抑菌浓度以上,因血浆半衰期较短,用药3~4 h后90%已排泄,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每天须多次给药才能维持所需血药浓度。三是药物剂型使用不合理,如成人剂型用于儿童,口服片剂用于阴道给药,肠溶衣片、控释片服用1/2片等。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的文献情况见表2。

表2 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

3.2 药物选择不合理

药物选择不合理占医院不合理用药的较大比例,包括所用药物适应证与患者疾病不符、特殊人群用药不合理、与年龄因素不符等。如儿童选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而该类药物对生长软骨有影响,能使未成年人负重关节的软骨受到侵蚀,有潜在的致畸和抑制骨骼生长的不良反应;又如20岁以下青少年选用可使青年出现急性张力障碍和运动障碍等锥体外系副作用的甲氧氯普胺;哺乳期妇女选用可进入乳汁,引起哺乳婴儿兴奋或其他症状的氨茶碱。这些主要与医师掌握的药物知识有限,或医师对患者机能状态不了解、不注意特殊人群的生理特点有关。王启平等[2]调查发现,药物选择不合理占不合理处方数的24.2%;沈文恒等[3]研究表明,药物选择不合理占不合理处方数的 10.37%。

3.3 药物配伍不合理

在医院不合理用药中,药物配伍不合理也较多,主要包括药理性拮抗、药物联用后毒性相加、重复用药、药物联用后疗效降低、溶剂选择不当。药物配伍不合理的情况详见表3。

表3 药物配伍不合理

由表3可见,重复用药和联用后疗效降低在药物配伍不合理中最为突出。重复用药主要表现为商品名不同的同一种药物同时使用、作用于同一受体的同类药同时使用、同一类或同一代抗菌药物同时使用、同一种药物的单方制剂和复方制剂同时使用。造成重复用药的原因与医师不熟悉药品的成分和商品名而随意配伍有关。这样不仅可能引发药品不良反应,而且造成了药品的浪费。药物联用后疗效降低、吸收减少的情况如维生素C片与碳酸氢钠片联用、吗丁啉与普鲁本辛联用。维生素C片呈酸性,碳酸氢钠片呈碱性,合用可使各自疗效降低;普鲁本辛为抗胆碱能药,能抑制胃肠蠕动,而吗丁啉为胃动力药,能促进胃肠蠕动,两药合用疗效均受影响。据文献报道,2种药物联合应用,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率理论值为 4.18% ,3 种药物则为 11.10% ,4 种为 16.50% ,7 种为38.46%[4]。药物相互作用可发生在药物中间的体内过程、毒性反应等各个环节。沈文恒等[3]研究显示,配伍或联用不合理的处方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64.32%。

3.4 滥用药物

滥用药物主要表现为滥用抗生素和激素。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20%,有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百亿元以上[5]。抗生素不合理应用主要表现为某些非感染性疾病或无明确适应证者均使用了抗生素,如病毒性感染、不明原因的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水痘、秋季腹泻等都大量使用抗生素;用药起点高,新品种使用率高;盲目选择抗生素。激素不合理应用主要是其见效快而受医生青睐,但滥用可致感染扩散、诱发糖尿病、升高血压、骨缺血坏死、月经不调等。故一般感染不宜使用,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3.5 其他

其他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形式包括处方书写不规范、处方录入错误、医嘱不清、药师传递信息错误等。

综上所述,我国医院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形式说明医院要加强合理用药意识,还需多方面、深层次的思考,有待从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建立健全用药管理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多渠道地收集用药信息等方面入手,建立一套合理用药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使药品真正安全、有效、经济地服务于患者。

[1]李桂茹.医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的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7,7(2):119-123.

[2]王启平,陈 省.14 624张门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4):541-543.

[3]沈文恒,黄捍东,杨玉华.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2007,18(28):2 237-2 238.

[4]吴永佩.大众健康呼唤临床药师[J].中国处方药,2003(2):46.

[5]邹 英,夏培元,张 杰.1 668例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28(7):724-725.

猜你喜欢
表现形式不合理药学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石材产品设计中几种错误的表现形式
煤层气井排采管理异常表现形式及处理对策研究
卷首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汉语动结式在维吾尔语中的表现形式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