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气象变化对“七一六”海上溢油事故处理的影响

2011-03-06 05:12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
世界海运 2011年2期
关键词:水文气象溢油油污

文/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 高 超 李 颖

水文气象变化对“七一六”海上溢油事故处理的影响

文/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 高 超 李 颖

针对“七一六”海上溢油事故,分析事故发生时的天气海况变化,得出结论:油污染区域监测处理过程中,必须重视风和海流的变化,同时还要掌握好潮流潮汐天文大潮等影响因子。

七一六;溢油;天气;海况;潮汐

2010年7月16日,大连新港油罐火灾造成大量原油泄漏入海,致使大连湾、大窑湾、小窑湾和金石滩附近海域发生严重海洋污染。省、市政府立即启动重大灾害应急预案,由辽宁海事局负责组织指挥,拉开了大范围海上油污染监测与清理战役的序幕。市政府要求必须确保油污染不进入渤海和黄海公海海域。在海事部门的统一指挥下,千余艘专业船舶和渔船投入到海上溢油回收清污工作中。

事发头几日,我院师生携带专业监测仪器登上专业救助船“北海救111”和北海飞行救助大队的直升机,并投入到日常的溢油监测中。当日天气状况很差,天空阴云密布,海面能见度恶劣,在缺少卫星遥感资料的情况下,我们利用专业监测手段仍然成功地监测到了海面油污染区域,及时为海事局指挥中心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我校还指派“育鲲”轮在浓雾弥漫、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出航一次,利用航海雷达监测到了海面油污带状区域。为做好海上溢油监测与处理工作,必须掌握油污染区域的漂移动态,随时了解天气海况的变化。为此,我们安排航海气象小组假期在校的学生负责每天获取相关的气象资料和观测数据,作出天气分析,为监测溢油提供科学依据。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2010年7月16—30日气象资料

从表1记录的数据可以看出,7月16日—7月30日海上清油期间大连地区主要以偏南风为主,连续多日的偏南风始终把港口溢出的原油吹向岸边,使得大量原油集中涌向沿岸海域,在大潮汛作用下还有不少油污直接登陆,大大减少了海上油污染区域向我市南部渤海海域和黄海海域扩散漂移的几率,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清理油污的人力和物力成本,有效减小了油污染面积和油污染程度。

对所获得的水文气象资料分析后认为,尽管大连港每天都有南来北往的潮流,但油污染的漂移不主要受潮流影响,而主要是受风向、风力的影响。这是因为油比重轻,可漂浮于海水表面,在连续稳定的2~3级风向或阵风4~5级的风力作用下,一直被压在海岸线上,给集中清理创造了极好的时机。

但是,夏日的天气瞬息万变,8月1日一股弱冷空气南下影响大连地区,凌晨前偏南风转偏北风,风力增强到4~5级并伴有强降水,具体数据见表2。大连沿岸的油污染区在强劲的偏北风和潮流的共同作用下,离岸向南漂移。8月2日上午我们在直升机上远远地看到油污染区呈带状分布,宽度约1 n mile,长度达7~8 n mile,油污染区前部已经过大连港—黄白嘴—棒槌岛—老虎滩—傅家庄—星海湾,即将抵达小平岛海域,并将继续向旅顺方向漂移,进而随风和潮流进入渤海海域,情况非常危急。海事局指挥中心根据现场情况和监测结果,立刻派出30余艘专业清污船紧急赶往污染海域,采用了围追堵截和喷洒消油剂的方法清理油污。经过连续艰苦的作业,终于将新扩散的油污染区域基本清理完毕,再次保障了渤海及海峡的安全。

通过本次对水文气象要素的分析再次看出,油污染区域监测处理过程中,必须重视风和海流的变化,尤其是风向风力对油污染区域漂移所起的主导作用。要想有效掌握污染区域动态,就必须掌握好风向风力的变化,做好预防溢油污染区域漂移的应对措施,同时还要掌握潮流潮汐天文大潮等影响因子的变化,这样才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

表2 7月31日—8月2日气象资料

猜你喜欢
水文气象溢油油污
近岸溢油漂移扩散预测方法研究——以胶州湾溢油事件为例
基于GF-1卫星的海上溢油定量监测——以青岛溢油事故为例
教你一个小妙招轻松去油污
长江水文气象服务发展历程
浅析抛止荡锚来防止船舶碰触码头
灶台清洁的窍门
感到头疼
三峡大坝建成前后下游水文气象序列的变异分析
对白茆沙水域溢油事故后修复治理的思考
广西近海溢油扩散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