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GIS 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2011-03-10 00:20毛健苏笛
山西建筑 2011年11期
关键词:测量学测绘测量

毛健 苏笛

0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卫星定位技术、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以及3S集成技术的发展,使得测绘作业方式从手工机械方式逐渐过渡到数据采集、处理一体化、自动化的方式。目前测量学科正处于新旧知识交替时期,传统测量仪器、方法手段将逐渐退出测绘领域。因此测量学教学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传授学生测绘新知识与新方法,而将测量学作为主干基础课的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专业更应掌握和了解这些新知识和新方法。

1 目前我校测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无法满足GIS专业需求

虽然近年来各大院校相继开设了GIS专业,但在目前还没有一本专门针对GIS专业的测量学教材,目前各院校大都选择一些针对其他专业(如土木工程专业)设计的测量学教材,因而,教学内容就无法满足GIS专业的需求。就目前我校测量学的教学内容而言,也是专门为土木工程专业编写的教材。缺乏GIS专业对测绘技术需求方面的系统性研究,对测绘新技术特别是与GIS专业密切相关的内容介绍的较少,致使所讲授的内容与专业实际需求相比不尽合理、缺乏针对性。

1.2 校内实习基地不完善

目前我校测量学的实践教学主要是课堂实习,没有一个大的综合性实习。为了保证教学进程,教材内所有的实验项目都是在校内进行。但由于校内实习基地不完善,实验课时有限,学生实验实习随意性较大,基本上是根据实验项目由任课教师临时安排。没有固定的场所及准确的结核数据,不便于教师检查学生的实验实习,评定学生的实验成果。

1.3 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本校是师范类院校,仅有GIS专业开设了测量学课程,多年来,由于没有专业依托,测量学课程的发展一直处于落后状态。目前,能够承担测量学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教师数量非常有限,理论课与实验课都是由同一个教师完成,教师需要指导10个小组的实验,在时间和精力上都不够,影响实验教学的进度和质量。而且年轻教师在教学和学术研究等方面经验不足,又缺乏有经验的专业教师的帮助,这些都造成了现有师资力量的薄弱。

1.4 缺乏教学研究交流活动

教学研究交流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近几年我们的教学研究活动较少,有的也只是针对GIS学科的发展进行交流,而未能针对测量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另外,与兄弟院校间学术交流贫乏,也使得教师学术水平无法提高。

2 测量学教学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1)明确测量学科是GIS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测量学课程是为GIS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解决GIS专业有关测量方面的实际应用问题服务的。2)确立测量学科是GIS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的地位。学习测量学课程既要有助于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测绘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又要有助于学生掌握地形图生产的原理、仪器和方法及地形图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方法,掌握数字化测量、全球定位系统(GPS)、数字摄影测量等测绘新技术,培养学生解决、实现GIS的地球空间数据采集、处理以及集成的能力。3)优化课程体系。学习测量学要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GIS专业问题的实际能力,并能够主动地吸收测量学科的最新知识、方法,灵活地为本专业服务。将测量学建设成面向GIS,面向未来的课程体系。

3 测量学教学改革的方法

由于目前我校测量学教学存在教材内容与GIS专业实际需求相比不尽合理,实践课的实习场地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因此,进行测量学教学改革就显得十分的迫切。

3.1 结合GIS专业的需要,更新教材

目前我校测量学教材《测量学》(杨正尧)是专门为土木工程专业撰写的教材,存在教材内容与所学专业不相符的问题。但目前还没有一本能完全满足GIS专业的测量学教材。考虑到GIS专业的特点和需要,本课程应在现有的教材基础上舍弃钢尺量距、交汇定点、三角测量、平板仪测量和施工测量方面的内容,增加或加强测量平差、GPS测量、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和地形图应用方面的内容。

3.2 建立完善的校内测量实习基地

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实验和实习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目前我校测量学的实践教学主要集中在课堂,由于时间有限,教材内所有的实验项目都是在校内进行,因此建立完善的校内测量实习基地已成为迫切的需要。目前在任课教师的主持下,校内实习基地已初步建立,可利用该实习基地针对GIS专业的实际需要开设近20个实验课,具体课程见表1。

表1 利用校内实习基地开设的实验课

校内测量实习基地建立的意义有:

1)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得到实际的锻炼。2)方便教师按正常教学计划安排实习内容,保障教学顺利进行,同时便于教师进行实习指导。3)有了准确的测量数据,能使教师合理的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

3.3 增加师资力量

目前从事我校测量学教学的教师都是测绘专业毕业的,都系统地掌握了测绘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也从事过实际测量工作,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经验,然而测绘仪器、技术、方法、手段在不断更新和改进。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掌握新知识来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教师应自觉地学习新知识。另外,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培养工作,采用进修、培训、攻读更高层次学位等办法使教师有继续深造的机会,以促进知识结构的调整。教师除系统地掌握测绘领域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注重GIS专业的学习,应懂地理信息系统概论、GIS相关软件的操作,能自觉地、有意识地把测量学与GIS专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也必须具备深厚的基础学科知识,如数学、计算机、外语等。

3.4 健全完善教学、科研学术活动

教学研究交流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应建立规范的教研制度。年轻教师应主动去听有教学经验的教师的课,发现自身的不足,积累教学经验。同时要求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去听年轻教师的课,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点评,帮助年轻教师迅速提高教学水平和积累教学经验,促进课程教学的良性发展。学校应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学术活动,鼓励教师积极与兄弟院校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学术水平。教师除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要针对教学和生产实际中的问题,深入开展研究,通过参加科研、教学改革研究,撰写教学和科研论文,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现代测量学教学的要求。

4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技术与方法不断的更新,目前我校使用的测量学教材中许多传统测量方法和常规仪器已不能适应现代测绘技术,也不能满足GIS专业的要求。因此,结合GIS专业的特点与需要,对于测量学教学改革,应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测量学是GIS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是为GIS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解决有关测量方面问题服务的。2)将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测量的最新技术和发展方向,以及其应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运用作为重点。3)在实践课程中,注重测绘新技术的使用,如基于全站仪、电子经纬仪等现代地面测量仪器的野外一体化数据采集、高精度GPS手持机的数据采集以及RTK的操作与使用。

[1] 何立恒,鲍其胜.非测绘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测绘工程,2003,12(2):59-61.

[2] 翟 翊,王永生,毛国苗.浅谈测绘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95-97.

[3] 殷耀国,韩丽蓉,过静珺.应用测量学及其教学改革[J].测绘通报,2001(2):108-110.

[4] 史玉峰,隋铭明,史晓云.测量学课程建设与改革探讨[J].森林工程,2010,26(5):94-96.

[5] 张 序.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测量学》课程教学内容探讨[J].铁道师院学报,2002,19(4):54-58.

猜你喜欢
测量学测绘测量
测绘工程专业大地测量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把握四个“三” 测量变简单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与计算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测量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