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进展*

2011-03-16 17:50吴忠玮
天津药学 2011年4期
关键词:埃索贝拉阿莫西林

吴忠玮

(天津市南开区华苑医院,天津 300384)

消化性溃疡(PU)可分为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是具有反复发作倾向的消化系统疾病[1]。祖国医学认为该病病因与感受外邪、饮食失常、情志不遂、素体脾胃虚弱有关[2]。随着胃镜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对幽门螺旋杆菌(HP)诊断方法的逐渐完善,使人们对HP在溃疡形成、复发和癌变中的作用得到认识。有资料表明,DU患者90%以上有HP感染,根除HP在防止消化性溃疡复发中的作用已受到肯定[3,4]。目前以质子泵抑制剂(PPI)加两种抗生素的三联方案为公认的治疗方法,也有三联方案加铋剂的四联方案及纯中药和中西药结合方案。现就近年来临床常用PU治疗药物综述如下。

1 抑酸治疗

胃酸是主要黏膜损伤因素,如果抑制胃酸分泌,使胃内pH值≥3.5,每天维18~20 h,可使几乎所有十二指肠溃疡在4周内愈合。该类药物一般含有铝、碳酸钙和碳酸镁的复方制剂。

在铝碳酸镁联用兰索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观察中,将84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先给予HP根除三联疗法。第2周后,治疗组在服用兰索拉唑的同时加用铝碳酸镁,对照组仅服兰索拉唑,两组均连服8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59. 5%和28. 6%(P<0. 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 5%和69. 1%(P<0. 05)。可以表明,铝碳酸镁联用兰索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兰索拉唑[5]。

铝碳酸镁具有中和胃酸、抑制胃蛋白酶活性的作用,可覆盖于溃疡部位保护创面;提供HCO3-,修补黏液-HCO3-屏障,又能促进溃疡组织的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的高表达,使溃疡瘢痕黏膜增厚,腺体密度增加,腺体形态及功能恢复正常,减少结缔组织充填[6]。从而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减少复发。

2 质子泵抑制剂(PPI)

该类药物抑酸作用强,特异性高,持续时间长久。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是胃壁细胞内质子泵驱动细胞内H+与小管内K+交换。PPI阻断了胃酸分泌的最后通道,能抑制基础胃酸的分泌及组胺、乙酰胆碱、胃泌素和食物刺激引起的酸分泌。该类药物主要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

有人[7]对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进行了疗效观察。选择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76例,治疗方案给予口服雷贝拉唑, 20 mg/d, 2次/d,连服4周。治疗期间不用其他药物,饮食不限制。结果停药4周后胃镜检查:愈合率86.9%;远期疗效:半年复发率为10.5%,1年复发率为51.3%。表明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临床有效。

3 H2受体拮抗剂

H2受体拮抗剂代表药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等。为评价国产法英替丁(FT)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和安全性,在北京和上海15所医院进行了一项多中心研究。FT的剂量为40 mg/d; 对照组雷尼替丁(RT)为300 mg/d,分为FT胶囊组,片剂组和RT组。经胃镜判断疗效,结果显示:FT治疗胃溃疡6周的愈合率,不论胶囊组(79%)或片剂组(86.7%)均明显高于RT组(61.3%,P<0.05)。十二指肠溃疡4周的愈合率,胶囊组为66.7%,片剂组为67.5%,与RT组(70.8%)比较无显著差别[8]。

4 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抗生素

HP在体外对多种抗生素敏感,但在活体内用单一抗生素治疗多无效,临床多采用不同的组合。目前临床上治疗消化性溃疡主要为质子泵抑制剂加抗生素治疗,其中又以三联疗法为常用[9]。

雷金轩等[10]比较了埃索美拉唑与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9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研究组每次给予埃索美托唑片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克拉霉素500 mg,2次/d,共7 d;对照组每次予兰索拉唑片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克拉霉素500 mg,2次/d,共7 d。然后两组分别继续单独服用埃索美拉唑片20 mg/次,2次/d及兰索拉唑片20 mg/次,2次/d。4周后复查胃镜并观察腹痛缓解率、溃疡愈合率。结果两组病例的腹痛总缓解率、溃疡愈合率、有效率和HP根除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首日腹痛缓解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

曹洋等[11]观察了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选择经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雷贝拉唑组每次口服雷贝拉唑10 mg+阿莫西林1 000 mg +克拉霉素500 mg,2次/d,共7 d;1周后口服雷贝拉唑10 mg/次, 2次/d,共7 d。奥美拉唑组每次口服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 +克拉霉素500 mg,2次/d,共7 d;1周后口服奥美拉唑20 mg/次, 2次/d,共7 d。结果两组十二指肠溃疡愈合率分别为48%和43%,HP根除率分别为91.6%和71.7% (P<0.05)。

申玮[12]采用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和溃疡的临床疗效。将已确诊的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28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4例。A组口服雷贝拉唑10 mg,2次/d,连用14 d;克拉霉素500 mg,2次/d;阿莫西林1 000 mg,2次/d,连用7 d。B组口服奥美拉唑20 mg,2次/d,连用14 d;阿莫西林1 000 mg, 2次/d,连用7 d;甲硝唑400 mg,2次/d,连用7 d。治疗后,A组和B组的疼痛消失时间分别为(1.3±0.8) d和(2.4±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B组的溃疡愈合总有效率分别为98.44%和 93.75%(P>0.05)。A组和B组HP根除率分别为93.75%和75.00%(P<0.05)。杨志勇[13]为观察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及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将确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纠正脱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对症使用抗生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雷贝拉唑0.1 g、左氧氟沙星0.2 g加阿莫西林1 g三联疗法治疗,7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溃疡的总有效率及HP根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随访12个月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及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确切, HP根除率高、溃疡愈合快、复发率低。

5 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抗生素及铋剂

唐厚忠[14]采用兰索拉唑、胶体果胶铋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并进行了对照研究。对已确诊的DU患者,治疗组口服兰索拉唑15 mg, 2次/d;硫糖铝1 000 mg, 3次/d;呋喃唑酮100 mg, 2次/d,饭前服用,疗程2周。对照组胶体果胶铋100 mg, 3次/d;硫糖铝1 000 mg, 3次/d;呋喃唑酮100 mg, 2次/d,饭前服用,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93.9%和53.5% ,有显著差异(P<0.05)。总愈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7.22%和77.14%,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丁美燕[15]比较了埃索美拉唑和铋剂两种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经电子胃镜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埃索美拉唑组采用埃索美拉唑20 mg/d顿服,阿莫西林1 000 mg+克拉霉素500 mg,2次/d;治疗7 d后单用埃索美拉唑20 mg/d顿服。枸橼酸铋钾组口服枸橼酸铋钾0.22 g/d,阿莫西林1 000 mg+克拉霉素500 mg,2次/d;治疗7 d后单用枸橼酸铋钾0.22 g/d,2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后立即复查胃镜了解溃疡愈合情况,并于8周后行胃黏膜HP检测。结果两组的疼痛消失时间分别为(1.5±0.6) d和(2.3±0.9) d,两组治疗后1、2周末的症状消失率分别为91.6%、100%和67.2%、82.7%,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HP根除率、DU愈合率分别为97%、、95%和93%、91%,差异无显著性(P>0.05)。

也有报道[16],采用果胶铋四联和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方法为选择经胃镜、病理组织学确诊为HP感染的活动期DU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四联疗法组:果胶铋100 mg,4次/d,奥美拉唑20 mg,2次/d,阿莫西林0.5 g,4次/d;甲硝唑0.4 g,2次/d,疗程1周。三联疗法组:果胶铋、阿莫西林、甲硝唑用法同四联组,不用奥美拉唑,疗程2周。结果:四联组愈合率为77%,有效率为95%;三联组愈合率为71%,有效率为90%。两组比较四联组较好,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HP根除率:四联组根除率93%;三联组根除率9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四联组缓解时间为(3.8+2.6) d;三联组为(7.0+0.3) d,四联组症状缓解时间显著短(P<0.05)。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是由于对胃、十二指肠黏膜有损害作用的侵袭因素与黏膜自身防御或修复因素之间失去平衡的结果。这种失平衡可能是由于侵袭因素增强,亦可能是由于防御或修复因素减弱,或者两者兼之。单独的抗酸或抑酸治疗在停药后,溃疡的复发率高达50%~70%。根除HP治疗不仅能促进溃疡愈合,还能显著降低溃疡的复发率,因此以质子泵抑制剂加两种抗生素的三联方案为公认的治疗方法,同时三联方案加铋剂的四联方临床也取得公认疗效。

1 陈波.盐酸小檗碱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附139例临床报告).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2(1):39

2 吴静,王克霞.中药体外抑杀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研究.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05,3(3):21

3 杨宝峰.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39

4 刘华钢.临床实用药物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9:3

5 吴汉维,蒋亚斌. 铝碳酸镁联用兰索拉唑治疗胃溃疡42例疗效观察.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 14(4):381

6 铝碳酸镁研究协作组.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活动性胃溃疡的随机、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中华消化杂志, 2005, 23(6): 740

7 金新民.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76例的疗效分析.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22):3264

8 柯美云, 潘国宗.国产法莫替丁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双盲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临床消化病杂志,1992,3(2):55

9 袁志芳,张川,张澍田,等.三联疗法根除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HP感染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山东医药,2009,49(16):6

10 雷金轩,尹梅. 埃索美拉唑与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对照评价.中国医药导报,2008,5(8):170

11 曹洋,施瑞华.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观察.药物与临床研究,2007,15(6):473

12 申玮. 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64例.中原医刊,2007,34(17):4

13 杨志勇.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及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50例临床研究. 吉林医学, 2011,32(12):2295

14 唐厚忠. 兰索拉唑、胶体果胶铋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对照研究.中国保健,2008,16(4):118

15 丁美燕.埃索美拉唑、铋剂两种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观察.浙江临床医学,2007,9(5):654

16 张虹. 果胶铋四联和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43例.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180

猜你喜欢
埃索贝拉阿莫西林
老狗贝拉
四十九条围巾
探讨果胶铋与阿莫西林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2∶1)有关物质的测定
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良反应的对比研究
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分析
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三根横线的秘密
HPLC法测定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的有关物质
埃索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片和黛力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