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

2011-03-19 18:55陈晟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8期
关键词:课余体育精神体育运动

陈晟,白 洁

(兰州理工大学体育教学研究部,甘肃 兰州 730050)

阳光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

(兰州理工大学体育教学研究部,甘肃 兰州 730050)

阳光体育运动;大学生;健康行为

2006年12月20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下发《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2007年4月29日,“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3年来,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使“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深入校园,从而形成了浓郁的大学校园体育氛围,吸引大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这增强了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促使他们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为增强大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使其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1 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开展的现实意义

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开展的目的就是让大学生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健康与幸福是阳光体育运动的主导目标。生活幸福的基础来源于身体的健康。当然,健康的含义是多方面的,阳光体育运动不可能全面促进健康所包含的所有方面,但至少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抓住主要方面,即有策略、有目的地通过体育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使学生自觉、自主地参与进来,使阳光体育运动成为大学生自觉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有效载体。

2 阳光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

众所周知,体育运动对人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体育项目的规则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行为,对其自身、他人及环境都有利,能被他人、社会理解和接受;在运动中可以展示高超的运动技术,表现出稳定的注意力、强度适中的行为能力、心理活动和外界的统一;运动中与同伴之间的交流可以增强其社会适应力;情感的宣泄有助于开朗性格的养成。体育运动的这些衍生功能都有助于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

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为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保证了大学生在课余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这会促使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为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3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影响大学生健康行为养成的因素

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需要学校体育工作者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3.1 实际有效的落实措施

3.1.1 开拓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新内容、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进一步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未能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这削弱了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动力。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外延性没有充分发挥,未能做好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基石。因此,开拓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新内容、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选择符合大学生身心特点、具有较强兴趣倾向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帮助大学生拓展体育运动技能与运动健康知识,增强大学生的自我健身意识,并依靠大学生体育协会、俱乐部及社会力量组织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活动来吸引大学生参与其中。

3.1.2 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结合,建立切实可行的监测评价体系 要发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导向、检测、评价、调节作用,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每年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并以此来衡量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大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状况,可以公正、客观地反映大学生一年来体育学习、课余锻炼、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实际情况,有助于对大学生在校期间体质健康改善状况进行追踪和监督。建立多要素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发挥体育原本的教育功能、养成功能、发展功能。

3.2 加大投入力度

学生人数多、场地器材少是许多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学者都在研究,在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如何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如何满足大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发挥阳光体育运动的潜在优势,在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自主性、灵活性。大学生在自主的前提下,灵活、合理地安排学习与体育活动时间,这会为阳光体育运动增添新的活力,不能说从根本上解决现存的问题,但至少可以降低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

3.3 大学生思想意识的转变

社会体育氛围不够浓厚,“重智轻体”的思想导致大学生忙于学业,没有时间和空间参加体育运动,养成健康行为更是无从谈起。此外,缺乏吃苦精神、网络及电脑游戏的吸引使阳光体育运动立足的空间相对狭小。因此,转变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成为进一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大学生健康行为养成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使阳光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2个方面相互推进、和谐发展。

3.4 解决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中的不和谐因素

完成表面任务、学生被动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平台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使得阳光体育运动在某种程度上流于形式,如能通过社会、学校、体育教师的共同努力消除其中的不和谐因素,使阳光体育运动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使其成为大学生自觉参加课余体育活动、健康行为养成的有效载体。

3.5 营造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

体育物质文化、体育制度文化、体育精神文化构成了校园体育文化。其中,体育精神文化是整个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努力营造的校园体育文化的灵魂。校园体育精神文化体现了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公平竞争的体育态度、自我完善的主观要求等。这些不同层面的表现直接作用于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对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阳光体育运动在其不断地宣传与深入过程中,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与途径,在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的同时,通过体育运动强大的外在影响力来促进大学生实际行动,同时塑造其内在的体育精神、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

[1]纪力,崔瑞雪,周宏炜.论“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J].教育探索,2010,1:82~83.

[2]王春雷.阳光体育运动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关系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9,9:25~26.

[3]杨莉华.大学生体育与健康[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G455

A

1671-1246(2011)08-0015-02

猜你喜欢
课余体育精神体育运动
丰富的课余生活
真正的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理念下高校足球教学改革研究
体育精神的发展和重塑
西点军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及启示
从体能角皮谈中学课余三级跳远训练
咪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