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职业特色校园文化 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

2011-03-19 18:55夏和先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8期
关键词:医学精神职业

夏和先,许 玲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安徽 六安 237000)

构建职业特色校园文化 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

夏和先,许 玲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安徽 六安 237000)

职业特色;校园文化;高职学生;职业精神

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和蓬勃兴旺首先依赖于职业精神的发扬光大[1]。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它能鲜明地表达职业根本利益以及职业责任、职业行为上的精神要求[2]。其基本要素有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精神、职业良心、职业信誉和职业作风等。对于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各类学校有着不同的模式和途径,过去那种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教育模式过多地侧重于大道理的阐述和灌输,效果不尽如人意。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校根据卫生职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构建以弘扬医学职业精神为核心的特色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职业精神教育氛围,旨在探索医学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

1 以特色“长廊文化”为基础,启迪学生的职业理想和信念

对医护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教育本质是对文明和文化的传承[3]。我校充分利用新建校园优势,打造了一个集古今中外医学伟人事迹、医护誓言、学校历史沿革和办学成果为一体的文化长廊,把对“长廊文化”的学习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学生是一个思想较为复杂的群体,他们上职业院校大多是因与本科院校无缘而做出的一种无奈选择,对学校及专业的选择往往带有随意性和盲从性,缺乏明确的目标,尚无职业理想可言。当他们刚刚步入医学殿堂时可能会有一种新鲜感、好奇心,从内心希望了解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性质和发展前景。因此,新生入学时的职业精神启蒙教育至关重要。

我校文化长廊共分3个区:(1)名医荟萃区:主要精选了医护学生有所耳闻的名医伟人。有唐朝著名医药家孙思邈,他认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善恻隐之心,誓愿普救生灵之苦”;有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搜罗百氏”、“采访四方”,冒生命危险尝百草,为后人留下了闻名中外的药物巨著——《本草纲目》;有现代护理奠基人南丁格尔,她舍弃富贵,终生致力于护理事业,传播“人道、博爱、奉献”精神;有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他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品质,为我们留下了彪炳千古的“白求恩精神”;有在抗击“非典”中以身殉职的“人民健康卫士”叶欣,她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患者利益至上”的职业责任;有“人民好军医”华益慰,他以高尚的医魂、高超的医术,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医学先辈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关爱,对医学事业的献身精神令人震撼。从他们身上学生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医学职业精神的灿烂光芒,感受到医学事业的神圣和伟大。(2)誓言区:主要设有希波克拉底誓言、南丁格尔誓约和我国医学生誓言等。西方医学职业精神的奠基之作,让学生懂得了“医者为病家谋幸福”的终极目的和“不做各种害人及恶劣行为”的职业道德底线,让学生感受到作为一名当代医学生所肩负的责任,使学生坚定救死扶伤、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献身的理想和信念。(3)校史文化区:呈现给学生的是我校五十余年的沧桑巨变及取得的辉煌成果。五十余年办学历史,凝炼了以传承医学职业精神为主旨的校训——“格物至德、仁术济世”,形成了催人奋进的校风——“团结、勤奋、务实、进取”。我校以“办高质量、有特色的卫生职业教育”为宗旨,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学校的品牌,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荣誉感和归属感,透过优秀校友的成长历程,他们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和希望。

2 营造职业特色管理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作风和品格

学校以育人为本,其管理内容、方法和手段与用人单位往往有一定差异,学生难以通过学校的管理行为领会到用人单位对员工的管理要求,如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格的纪律观念、强烈的责任意识、患者利益至上及优质服务的理念、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等。学生如果没有受到长期的养成教育,很难适应用人单位的管理环境。这就要求学校必须汲取医院或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在校内营造具有职业管理特色的育人环境,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在一定程度上对用人单位的管理理念有所了解并逐步熟知、认同,让学生在具有职业特色的管理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职业品格。

2.1 建设校内仿真实训基地,营造用人单位的管理环境

为使学生尽快适应未来的职业岗位要求,学校将校内实训场所进行仿真改造,如将护理实训室按医院病房要求设置,营造仿真护理治疗环境,将护士行为规范、各类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及工作制度、常用护理技术项目操作流程等贴于墙上,让学生随时随地读诵,入脑入心。另外,要求学生进入实训场所时统一着工作服、衣帽整洁、佩戴胸卡。在护理技能操作训练中,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注重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的学习与职业岗位要求的一致性,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受到规诫、教育和感化,从他律到自律、从外化到内化,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作风。

2.2 注重宣传优秀药企及医院文化理念,营造职业文化育人氛围

学校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营造职业文化育人氛围。如邀请一些药企管理层、医院医护管理人员走进校园,通过专题报告、讲座、对话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用人单位管理理念、规章制度、安全生产、医疗纠纷防患等教育,加深学生对用人单位工作环境及制度的了解。同时,从医药单位聘请具有敬业精神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医技人员承担教学任务,让他们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以他们的职业人格魅力感召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医院或企业所倡导的职业精神。另外,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进医院、下车间,进行角色体验,感受职业文化。同时,抓住当前各家医院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契机,组织学生走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让学生感受护士用真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服务于患者的情景,感受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以促进学生良好职业品格的形成。

3 以身边榜样为引领,培养学生崇高的职业情感和荣誉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感人事迹会对学生产生引领和激励作用。我校注重依托行业,不失时机地宣传本地区优秀医务工作者、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邀请模范人物进校园,用他们的先进事迹感召学生。近几年,我校先后举办了“优秀护士先进事迹报告会”、“抗震救灾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全国第二届道德模范何涛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报告者的事迹真实、生动,他们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感动着每一位学生,尤其是抗震救灾医疗队的先进事迹报告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在灾区,医疗队同志除了要战胜恶劣的生存环境,还要面对一次次的生死考验。他们无数次翻山越岭,踏着余震不断的山体走到灾区群众身边,送医送药,巡诊救护,在废墟上、山路间、帐篷里,传递着生的希望、爱的温暖。他们以自己舍生忘死的行动,切实践行了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身边先进人物感人至深的事迹,让学生的职业情感得到了一次次升华。

4 以人文课程为支撑,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医学职业精神是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4]。医学人文精神是医生向善、求美、利他以及关注服务对象情感体验的精神[5]。在呼唤人文回归医学的今天,加强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教育部、卫生部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号)》中明确要求:“以多种形式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强化对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理解文化价值的能力,培养学生关爱患者、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团队合作精神。”当前各类医学院校在课程设置上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人文课程比例,依托人文课程塑造医学生的人文精神。但对短学制的医学高职院校来说,加大人文课程的比例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需要通过优化课程结构、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以提高人文精神培养的实效性。我校通过构建以必修课为主体、以选修课为补充、以校园文化活动为延伸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护理专业为例,必修课程主要增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护理伦理学、卫生法律法规、大学语文、人际沟通与礼仪、心理学基础等,选修课程主要增设了音乐欣赏、书法、社会学基础、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普通话、健美操、中医养生等,并开展了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一是开展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如“厚德端行知荣辱、文明修身树新风”、“大别山红色文化教育”等活动,以培养学生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怀。二是开展以陶冶情操、提高人文修养为目的的艺体类活动,如广播操比赛、征文比赛、书法比赛、诗歌朗诵、演讲比赛、周末广场文艺演出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三是开展利他性公益活动。如组织学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到福利院照顾老人和孤儿;参加六安市“慈善一日捐”活动;成立爱心社团、环保社团;开展志愿者活动等,通过各种公益活动增强学生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四是开展职业技能实践活动,如举办技能大赛、礼仪大赛、“5·12”护士节授帽宣誓仪式、模拟应聘面试活动等,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医学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卫生人才的重要使命,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关系着人类的健康和我国医药卫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把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放在首位。

[1]章仁彪.以职为志 转识为智 由技入道——职业教育与职业人格、职业精神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4,12:31~32.

[2]王伟.论职业精神[N].光明日报,2004-06-30.

[3]张金钟.医学生职业精神养成有效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3):7~10.

[4]李曌懿,王志杰.当代我国医学职业精神的基本特征[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6):54~55.

[5]李本富.试论医师的职业精神[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6):3~4.

G40-03

A

1671-1246(2011)08-0016-03

猜你喜欢
医学精神职业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职业写作
拿出精神
我爱的职业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