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橙瘿蚊发生调查与综合防治技术探讨

2011-03-19 03:32胡侠君王林李辉仝德侠
蚕桑茶叶通讯 2011年3期
关键词:睢宁县顶芽羽化

胡侠君 王林 李辉 仝德侠

(江苏省睢宁县蚕桑技术指导站 221200)

桑橙瘿蚊属双翅目、长角亚目、瘿蚊科,是以幼虫吸食桑枝顶芽汁液的微体害虫。危害轻时(每芽1~2头虫),顶芽歪曲,生长受阻;危害重时(每芽 3头虫以上),顶芽黑枯、腐烂,枝条层层分叉,严重影响桑叶产、质量。该虫自 1987年首次在睢宁县发生危害以来,曾多次暴发,是睢宁县桑树主要害虫之一,也是目前为止最难预测、最难防治的桑园害虫。针对该虫的发生特点,睢宁县蚕桑站经多年对桑橙瘿蚊的各代发生期及各虫态历期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改进桑橙瘿蚊预测预报技术,探索其综合防治方法,基本控制了桑橙瘿蚊的危害。

1 桑橙瘿蚊各代发生期调查

经连续多年调查,桑橙瘿蚊在睢宁县一年发生5~6代,1999~2009年的连续 11年中,有 3年发生5代,8年发生 6代。各代的发生时间分别为:第 1代 6月下旬至 7月上旬;第 2代 7月中下旬;第 3代7月下旬至 8月上旬;第 4代 8月中下旬;第 5代 8月下旬至 9月上旬;第 6代 9月上旬至 9月中旬。各代的发生时间与当年的降雨量和降雨时间关系密切。详见表1。

2 桑橙瘿蚊各虫态发育历期调查

2.1 蛹期

采集各代老熟幼虫在室内入土培养观察,调查蛹期时间。经历年反复多次试验证明[1],6月份处于干旱土壤中的越冬休眠体,从得到充足水分之日起,至羽化需 10天时间(预蛹 5天→初蛹 2天→中蛹 2天→后蛹 1天→羽化);6~8月份各发生代老熟幼虫从入土至羽化需 7~8天(预蛹 4天→初蛹 1~2天→中蛹 1天→后蛹 1天→羽化);8月下旬末至 9月上旬入土的老熟幼虫蛹期 10天;在 6~8月份老熟幼虫入土后因土壤干旱而休眠的老熟幼虫,从得到充足水分至羽化也需要 8天,与正常入土的老熟幼虫蛹期基本相同。

2.2 卵期

成虫羽化后当天交配产卵,卵期为 2.5~3天,6~8月份为 2.5天,9月份为 3天。

2.3 幼虫

在同一块桑园,跟踪调查各代幼虫从孵化至老熟经过时间:6~8月份为 4~5天,9月份为 7天。

2.4 世代历期

历年的田间调查资料表明,桑橙瘿蚊完成一个世代经过的时间:6~8月份为 14~15天,9月份为18~20天。

3 桑橙瘿蚊综合防治技术

桑橙瘿蚊在睢宁县一年发生 5~6代,各年发生时间不尽相同。一般 1~2代稍轻,以后逐代趋重,即呈现“前轻后重”的发生态势,3代以后出现“世代重叠”现象,而且同一代次的发生时间往往出现不同地区,甚至不同田块,因此必须在准确预测预报的基础上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通过历年的试验研究,睢宁县主要采取以土壤施药与顶芽喷药相结合为主,配合农业防治措施[2]。

3.1 农业防治

一是翻土、除草杀灭虫蛹。桑橙瘿蚊以老熟幼虫弹跳入土结成囊包幼虫休眠体在土壤中越冬,桑园冬翻可使虫体暴露而冻死,以降低越冬虫口基数。此外夏季桑园勤除草可减少桑园地面荫蔽物,使土表通风干燥,对控制此虫发生也有一定作用。二是剪侧扶壮。桑橙瘿蚊发生区,夏季应及时进行桑树疏芽,早秋季节应经常剪除侧枝,使养分集中,促进枝条向上生长,以增加条长。

3.2 药物防治

3.2.1 土壤施药

历年经验表明,正常年份第 1代桑橙瘿蚊由于受气候的影响虫口密度偏低,而且 6月上中旬雨水较少,桑园土壤含水量低,不利于药物在土壤中的扩散,为了充分发挥药物的有效性,第 1代桑橙瘿蚊在预测预报基础上主要采取顶芽喷药。土壤施药时间一般在 7月 5~15日进行,也就是把握在第 1代成虫羽化前施药。药物选用:土壤施药选用 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 5kg/亩,或 40%甲基异柳磷乳油 0.3~0.4kg/亩,拌 50kg细沙土均匀撒在桑树株行间,尔后浅翻,以小雨前撒施效果最佳。如果 7月 20日以后再进行土壤撒药的,为了保证蚕作安全,可选用40%辛硫磷乳油 0.5~0.6kg/亩,加水 50kg,喷雾在地表,小雨前喷雾效果最佳,而且可以省去锄地的工序。

表1 睢宁县历年桑橙瘿蚊各代幼虫发生盛期

3.2.2 顶芽喷药

顶芽喷药的适期必须以桑橙瘿蚊准确的虫情预报为前提,顶芽喷药一般选用氨基甲酸酯类或有机磷类药物,如 40%灭多威乳油(40%桑宝乳油)、8%残杀威可湿性粉剂,80%敌敌畏乳油、60%敌畏马乳油、40%毒死蜱(乐桑)等,具体选用药物种类可根据喷药时间距离蚕期的时间长短来决定,同时提倡药物交互使用。在用药方法上,一般轻度发生田块,主要采取顶芽喷药,中度以上发生田块,应采取土壤施药与顶芽喷药相结合的办法,即土壤施药后,在第3、4、5代桑橙瘿蚊幼虫盛发期各进行一次顶芽喷药。如因某种因素而未进行土壤施药的,在准确的虫情预报基础上,每代幼虫发生期要顶芽喷药两次才能保证防治效果。

3.3 防治策略

桑橙瘿蚊的防治提倡联防联治的综合防治方法,即在预测预报基础上,在规定的时间内,采取以小组或田块为单位,“统一筹款、统一时间、统一药物、统一标准、分户实施”即“四统一分”的联合防治方法,可以大大提高防治效果。如 2002~2005年,睢宁县桃园镇苏河、彭井二村,曾是桑橙瘿蚊的重发地区,因第 3、4代桑橙瘿蚊的危害,至 8月下旬桑树枝条几乎是 100%的封顶,不仅造成桑叶减产、叶质下降,而且导致晚秋蚕无适熟桑叶饲养小蚕。蚕农虽然也年年、代代进行桑橙瘿蚊的防治,但由于有的桑园治虫,有的桑园不治虫,再加上治虫时间又不统一,防治效果始终不理想;经过县蚕桑站广泛宣传科学的防治方法,发动蚕农进行统防统治,从 2006开始该村蚕农采取顶芽喷药与土壤施药相结合的联防联治的办法,经连续两年的科学防治后,2008年至今再未发现桑橙瘿蚊危害桑树。

[1]王敦崇,张岩.土壤含水量与桑橙瘿蚊羽化的关系,江苏蚕业,2005(4):50~51

[2]夏志松.桑橙瘿蚊发生规律及控制技术.蚕业科学,2004,30(1):15~18

猜你喜欢
睢宁县顶芽羽化
睢宁县精准执法步不停 安全发展促双赢
睢宁县融媒体中心高标清同播系统的搭建与安全播出探究
切花红掌组培繁殖技术研究
青牛胆不定芽诱导及生根培养研究
脱毒马铃薯费乌瑞它不同薯块对产量的影响
宜昌市柑橘大实蝇羽化出土观察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
道地药材建青黛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睢宁县盐务局端掉一制售假冒小包装食盐窝点
亚热带荧光茧色判性家蚕新品系“09荧”、“909荧”自然羽化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