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的呼唤》中对爱的呼吁

2011-03-20 12:48徐子昂
文教资料 2011年23期
关键词:桑顿巴克雪橇

王 超 徐子昂

(中国矿业大学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一、引言

杰克·伦敦是一位美国小说家和短篇故事家。1876年1月12日出生于旧金山,1916年病逝。[1]小说《野性的呼唤》出版于1903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认为是伦敦最著名的作品。[2]伦敦出身贫穷,一生中充满了挫折。而这些经历和挫折为他的写作生涯打好了良好的基础。在《野性的呼唤》中,作者把自己的经验融入到艺术创作中。尽管小说的主人公巴克是一条狗,但小说中所展示的哲学深度确实其他动物小说所没有的。

二、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

内战给美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战前的美国是一个农业国家,以工业为主的北方战胜了以农业为主的南方,加速了工业化在全国的发展。1860年,它的工业总产值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里排列第四,还不到英国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但到了1890年,它已经排名第一,并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打破了英国的垄断统治。”[3]

随着工业的繁荣,城市也在迅速成长。大量的劳工被公司和大型企业雇佣。然而工人的本质却因为工业主义的出现而改变了。超过一半以上的工人被机器所代替。这种供过于求的情况使得大量的工人去竞争极少的岗位,薪水也更加低廉,而且工人不得不忍受危险而又肮脏的工作环境。传统的雇主与工匠之间的关系改变了,变得越来越没有人情味。殖民者们渐渐发现自己受控于诸如铁路这样强大的外在力量。正如弗兰克·诺里斯的“小麦史诗三部曲”中描述的,铁路的高额运输费足以使农民破产。[4]工人已经没有了追求兴趣的权力。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美国的百万富翁们过着奢华的生活,而农民们却深陷债务,工人们居住在城市里的贫民窟,在庞大却无人性化的工厂工作,在冷酷无情的世界里无助地挣扎着,就像“风中的一束草”,任凭摆布。[5]

财富的发展也伴随着文学多样化的发展。这期间,自然主义是当时的流行思潮。自然主义不再只去描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它试图用客观的态度去展现底层社会人们的生活状态。他们没有自由的意愿,他们的生活总是被环境和基因这样的因素所控制着。人类的命运是悲惨的。这些观点也充斥在杰克·伦敦的作品之中。正如一位自然主义学者所说:“杰克·伦敦用他的自然主义的写作风格体现了生活的残酷和悲剧。”[6]

三、巴克回归荒野的原因

在这部作品中,巴克虽然作为一只狗出现,却被赋予了人的特点,这具有象征意义。巴克为什么最后回到了荒野之中,作者的意图是什么?下面将通过巴克五次主人的更换来分析原因。

(一)米勒法官。

巴克出生在富有的米勒法官家,他爱他的主人并忠诚于他们,也深受米勒法官和家人的宠爱。他骄傲但信任人类,由于这个原因,被园丁卖到了环境恶劣的北方。经过了火车上两天痛苦的颠簸,巴克气愤地试图跳出箱子,对红衣男子进行袭击时,却被这个拿着棍子的人狠狠揍了一顿。巴克这时明白了:“在一个手持棍子的人身上是占不到任何便宜的。”[7]这也是他进入荒野的学习的第一条生存法则。

(二)波奥特和弗兰克斯。

虽然巴克对新主人没有多少感情,但仍尊重他们。“他聪明地学会了不去反叛的好处”。[8]他知道如果他违抗命令将会面对什么。他很快就学会了如何拉雪橇,并逐渐得到了主人的信任和关爱。波奥特和弗兰克斯买巴克和另外一些狗是为政府传递资料和信件。“弗兰克斯是严厉的,用他的鞭子要求及时服从”。[9]巴克第一次在冰雪之夜入睡非常困难,当他走向主人的帐篷,就像在米勒法官家里取暖一样想睡个好觉,却被主人赶出了帐篷。他们也会照顾巴克,当巴克的脚因为不适应艰苦的工作受了伤,弗兰克斯会把鱼送到巴克那,并且每天晚饭后都会给巴克揉上半小时的脚,还牺牲自己的皮鞋为巴克做了四只脚掌,直到巴克的脚痊愈。巴克和同伴们夜以继日地拉着沉重的雪橇,路途漫长而又充满了危险,既要担心冰层是否会破裂,又要提防狼和爱斯基摩狗的袭击。科雷的死亡又给巴克上了一课,那就是一旦倒下,就将会毁灭。因此,才会有后来的与斯皮兹之战,赢得了头犬的地位。为了适应野外的生存环境,他不得不学会在雪地里打洞来睡眠,不得不去偷别人的食物来抵挡饥饿。巴克渐渐远离了文明世界,慢慢地适应着新的环境。

(三)一个苏格兰人。

尽管巴克不喜欢这个新的主人,但他也很努力地工作。巴克和他的队友拉的雪橇上装的给淘金矿工的信件。沉重的负载导致进程缓慢,生活变得枯燥而又艰难。当巴克停下来休息时,祖先的图像频频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四)哈尔·查尔斯和他的妻子莫茜蒂。

巴克讨厌他的新主人,并对新主人没有信心。因为他们对于狗和北方生活一点都不了解。这些处于极度疲惫状态的狗唯一需要的是有一个良好的休息,但哈尔和查尔斯却毫不理会。他们唯一知道的就是用鞭子抽打,让狗开始工作,为他们带来利益。随着春天的来临,河上的冰变薄。巴克感觉到危险的来临,带着极度疲惫的身体,第一次没有服从命令。哈尔很是恼火,他用木棍狠狠地打巴克。但巴克除了麻木已感觉不到痛苦了。当哈尔几乎要将巴克打死的时候,桑顿出现了,并威胁如果他再打狗就杀死他。巴克被救下了,雪橇队其他成员继续向前走。几分钟后,随着莫茜蒂的尖叫声,整个雪橇队伍,包括狗和人类,都在黑暗的水面消失了。

(五)约翰·桑顿。 [10]

在桑顿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巴克慢慢地恢复了。从桑顿身上他“第一次感受到了爱,真挚而又热情的爱”。桑顿是一位理想的主人,他对待巴克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以至很长一段时间,巴克都不喜欢桑顿离开他的视线,他怕桑顿会像以前的主人一样离他而去,为了救桑顿,巴克奋不顾身地跳进急流之中;为了帮主人赢得面子,巴克拉动了重一千磅的雪橇。当有人出高价要买走巴克时,桑顿拒绝了。他和巴克之间的感情是强烈而难以割舍的。

森林中熟悉的呼唤再次响起,但桑顿的爱阻止了巴克的离去。当桑顿被印第安人杀害后,巴克伤心极了。“最后一次,激情打败了理智,对桑顿的爱,使他失去了思考”。[11]他愤怒地冲向印第安人,用牙齿撕裂了他们的喉咙。一整天巴克徘徊在帐篷边,看着埋葬桑顿尸体的地方发呆。晚上,他再次听到原始的呼唤,他准备离开了,因为桑顿已经死了,他与人类最后的纽带断裂了。巴克加入了狼群,但每年夏天,他都会来到埋葬桑顿尸体的河边,用他悠长而又悲伤的哀鸣来纪念死去的主人。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巴克回到荒野是人的贪婪和冷漠所造成的。他被偷卖到北方是因为法官的仆人需要钱。巴克工作很努力,但没有得到主人的爱。人们买狗,只是因为需要狗为他们工作,为他们创造利益。幸运的是,巴克从桑顿那得到了真正的爱,但主人却被印第安人所杀害。我们可以看到,桑顿的死亡是巴克回到荒野最重要的原因。是桑顿的爱,使得巴克抵御住了荒野的呼唤,与人类待在一起。因此,当桑顿被杀死,最后的纽带被扯断,人类已经没有他再值得留恋的,他不得不回归荒野。如果主人能给予巴克一些关注,或者桑顿并没有被杀死,巴克就不会回到荒野中去。

四、结语

作者用以狗寓人的方法形象地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生存状态。他把资本主义比喻成了环境恶劣而又充满竞争的北方,把资本家比喻成贪婪而又冷漠的主人,表现出了对苦难工人的深切同情与关怀。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善人民的生活。许多人生活在悲惨状态和恶劣的工作条件下,整个社会充满了残酷的竞争。在这里,我们可以从作品中找到一些相似之处。就像自然环境,人类社会是充满风险和危险的,就像巴克的主人一样(约翰·桑顿除外),资本家是贪婪且冷漠的。正是主人的残酷和冷漠造成了巴克的回归荒野。

作品以巴克回归自然而告终。巴克回归荒野的真正原因是缺乏爱,缺乏关注。巴克返回到荒野也表达出了作者对荒野无拘无束、自由的向往,但人不能像动物一样离开人类社会,独自生活。如果人们对对方给予更多的关注,人的关系就会变得更好。因此,通过巴克的回归,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真正意图——对爱的呼吁。

[1][6][7][8][9][11]刘爱萍.英美文学赏析.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

[2]鲍秀文.美国文学名著故事梗概及作品导读.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3]张祝祥.美国自然主义小说.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4][5]Chang Yaoxin.A Survey of American Literature.Nanjing:Naikai University Publishing House,2005.

[10]曲莉.野性的呼唤.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3.

猜你喜欢
桑顿巴克雪橇
温泉
第六章 对人的热爱
Chapter 6 For the love of a man 第六章 对人的热爱
Chapter 4 The new lead-dog第四章新的头犬
自制雪橇
温泉
滑雪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