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校报消息标题的审美追求

2011-03-20 12:48黄继春
文教资料 2011年23期
关键词:校报消息青春

黄继春

(武汉工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23)

《诗经》有云:“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标题在报纸中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就是消息和报纸的眼睛,拥有一双顾盼有神的“美目”,就会使读者赏心悦目,产生一读为快的强烈愿望。尤其在如今“厚报时代”,信息量的爆炸增长和生活节奏的显著加快,使得读者无暇细细品味每一篇消息的具体内容,更多的是选择先浏览标题,再根据喜好决定是否阅读内容。这种客观的变化对报纸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精耕细作,在消息标题的制作上要多“出彩”,创作出令人产生审美愉悦的标题,勾画出一双双美丽动人的眼睛,增强报纸的吸引力。对于高校主流的文化舆论阵地——校报来说,还肩负着育人的重要责任,就更应该在消息标题的制作中发现美、追求美、展现美和传播美。我以近两年湖北省高校校报好新闻奖获奖作品(标题类)为例,就校报消息标题的审美追求,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庄重之美

这是由校报自身性质决定的。作为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校报新闻的“党性”是第一位的,它需要对校党委如何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的大政方针和相关精神进行报道,对学校各类重大活动,以及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的最新成绩进行反映。这就决定了在制作校报新闻、尤其是重大党政消息的标题时,必须追求庄重之美,体现出机关报的权威性和导向性。如:

例1.总理致信贺恩师杨遵仪院士百岁大寿:您仍是我的老师(《中国地质大学报》)

标题用寥寥数语,放大了温家宝总理日理万机中仍能不忘为恩师贺寿这个细节,并强调“您仍是我的老师”,展现出总理和整个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庄重而具有强烈的导向性。

当然,在制作党政消息标题时要注意避免程式化、呆板化倾向,尤其在大量会议消息标题的制作中,要尽量克服集中使用“我校召开××会议”、“××会议作出决议”等程式化的标题;如果必须使用,尽量做成引题和副题,而在主题中体现会议的特色、卖点和亮点。如:

例2.抓住教学改革关键(引) 名师名课名教材引领本科教学(主) (《武汉大学报》)

这则标题跳出了传统的会议标题制作模式,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进行了概括,抓住“教学改革”这个关键信息,并在主题中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对“名师名课名教材”这个最大亮点进行突出,体现学校对本科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

二、真切之美

校报消息标题的“真切之美”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标题要“清楚确实”。真实就是美。这也是新闻真实性在标题中的体现。消息标题是对新闻事实的概括和提炼,首先要做到准确、题文一致,不能偏离新闻事实。其次要掌握分寸,不能以辞害意;特别要注意多义词的使用,如果有歧义就应该坚决弃用。二是标题要“真诚真挚”。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校报编辑在制作标题时,应该善于把新闻事实中的真挚感情挖掘出来,把最能打动人的情感铺展开来,并体现在标题中,从而增强标题的表现力、感染力、传播力。如:

例3.儿子退学 母亲心碎(引) 三封劝诫信真情感动校园(主) (《武汉科技大学报》)

该新闻反映的主要事件是:武汉科技大学一位学生因沉迷上网而多门功课不及格,被学校退学。他的母亲得知消息后非常悲痛、连夜赶到学校,只有初中文化的她,用练习本撕下的纸,含泪写下3封信,分别给儿子、儿子的同班同学和班主任。一封是激励儿子吸取教训、重新奋发图强;一封是告诫同学们引以为戒、珍惜学习机会;一封是对老师培育教导表示感谢。字写得歪歪扭扭,还有错别字,却让师生们看了忍不住流下泪水。标题的引题概括了事件的主要原委(儿子退学),以及母亲得知后的痛苦反应(心碎);主题则陈述了母亲采取的补救措施(写了三封劝诫信)和取得的效果(真情感动校园)。整个标题如同在叙述一个动人故事,把母爱的伟大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凝练之美

中国古典诗词之所以千百年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称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具有凝练之美:短短的四言、五言、七言,就可以蕴含丰富的信息和无尽的意象。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消息标题的制作也然,要力争用最少的字、最恰当的词,表达最丰富、最贴切的意思。

而一些研究和实验佐证了 “越凝练的标题越受读者欢迎”这个事实:“一项测试表明,读者对报上新闻标题能够做到一目了然、过眼不忘的,大都在七字之内,超过10个字的几乎没有 (直接引用古诗词中七言对偶名句者除外)。”“根据阅读距离计算,人的最佳视野是20多度,7—10个字的标题可以在眼珠不动的情况下一目了然。……受众眼球移动次数越多,阅读越不方便。”

由此可见,字少句短、高度凝练,是我们在制作消息标题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以高校师生这个高知群体为主要阅读对象的校报,就更应该在标题制作上力求凝练,避免浮词和空话。

例4.社区服务“招标” “雷锋”竞争上岗 (《武汉工业学院报》)

该消息反映的主要事件是:武汉常青花园社区在统计社区各类服务需求基础上,面向社会寻求志愿服务,而同在一个社区的武汉工业学院的青年志愿者积极响应,争先为社区提供帮助。编辑借用“招标”这个经济领域的专业词汇,形象概括出“社区需求—同学响应”这种复杂关系,并用“‘雷锋’竞争上岗”六个字生动反映出大学生志愿者热烈响应号召、主动争当“雷锋”、奉献社会的良好精神风貌。

四、典雅之美

《现代汉语词典》对“典雅”的解释是:优美不粗俗。高校是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高等学府。可以说,校报的受众决定了它自身应该具有浓厚的典雅之风,应该在消息标题的制作上精雕细琢,让人读之如饮醇酒,口齿留香,余味悠长。与以市民阶层为主要受众的社会媒体的消息标题相比较,这是一个显著不同之处,是高校校报消息标题的区别性特征之一。

要体现典雅之美,方法有四:一是妙用诗词,即将古诗文名句等直接引用,作为整个消息标题或消息标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活用仿拟,即实行“拿来主义”,保留其“模板”和精髓,并与新闻事件结合,根据新闻主旨改动其中一个字、词或者数字;三是巧用对偶,即用对称的字句来加强语言效果;四是讲求押韵,即在上下句相应的位置上使用相同或相近的韵脚,以达到音节匀称、和谐悦耳、富于变化的效果,展现音韵回环之美。

例5.滚滚长江东逝水 说不尽英雄救人事 (《长江大学报》)

标题巧妙地化用明朝文学家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将长江大学大学生赵传宇寒江救人不留名的先进事迹浓缩其中,既典雅生动,又意味悠长、耐人品味。

例6.前沿科技结合实践 成果转化立足富民(引)我校“六个一”成果“顶天立地”(主) (《华中农业大学报》)

这则消息标题引题中采用对偶,在主题中则借用“顶天立地”这个成语,形象地对学校“前沿科技追求领域尖端、成果转化立足农民实际”这个科技工作特点进行概括,既铿锵有力,又大气磅礴。

五、青春之美

高校是青年学子汇聚之地,洋溢着无穷的青春气息。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校报也要在消息标题中,旗帜鲜明地把这种青春气息展现出来,体现青春之美、活力之美、灵动之美。

例7.别样趣味赛 快乐女生节(《武汉工业学院报》)

这则标题可以分解为两组四个词语 (组):别样、快乐,趣味赛、女生节。“女生节”标出了高校特有的文化活动,青春气息扑面而来;“趣味赛”概括了庆祝女生节的特殊活动和比赛,引人入胜;而“别样”和“快乐”则道出了高校学子对活动的热烈响应和独特感受。整个标题渗透着青春的灵动和欢快。

例8.赏校园美景 扬青春激情(引) 环校园长跑一路皆阳光春色(主) (《华中农业大学报》)

这则消息标题在评委审评时获得一致好评。一个“赏”,一个“扬”,将大学生充满朝气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而“一路皆阳关春色”则加强了这种青春气息,阳光十足、动感十足。

例9.讨公道 追损失(引) 两学生伢叫板移动公司(主) (《武汉科技大学报》)

这则标题的得意之处是通过“两学生伢”与“移动公司”形成强弱鲜明对比,再用“叫板”这个特色方言动词进行串联,展现了大学生“初生牛犊不怕虎”,藐视霸权,敢于“讨公道、追损失”,勇往直前、无所顾忌的青春气概。

[1]刘霆昭.标题制作的“精”与“准”[J].新闻与写作,2008,(11):50.

[2]肖燕芳.高校校报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8,(2):72-74.

猜你喜欢
校报消息青春
融媒体背景下大学校报生存浅议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近代《私立岭南大学校报》足球报道内容剖析
青春不打烊
新形势下高校校报舆论引导困境及解决策略初探
消息
消息
消息
网络时代高校校报面临的竞争危机和发展对策
我的青春谁做主 爆笑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