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1-03-20 12:48
文教资料 2011年23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建构学习者

赵 磊

(山东省高青县第一中学 美术组,山东 高青 256300)

有一句老话叫做“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在现如今的高中美术教学中更应如此,舍不得丢弃某些坛坛罐罐,导致的结果就是停滞不前。建构教学模式的提出正是要求我们必须大刀阔斧地改革,在实践中检验建构主义的可行性。该理论的四大要素可以归纳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其中学习群体要学会创设情境,使其身临其境;在过程中强调主导者与学习者共同合作,让每个参与者的思维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由于前三个要素的成功铺垫而实现了意义建构的最终目标,这样就对所学内容有了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我结合对建构主义的理解谈谈新课程改革下的美术课堂教学的些许体会。

一、以教师为主导进行情境创设

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美术课堂,好比一个着盛装的优秀演员唱独角戏,观众酣然入睡或者是飘飘然不知所以然了。这种经历我有过,为了准备一堂市优质课,我煞费苦心地罗列出整课的知识点,逐个绞尽脑汁设计如何让学生快速地认可和消化,认为解决了这些理论难点,学生自然就学懂这节课了,殊不知,我已经忽略了学生主体的存在,把课堂当成自己的舞台了,其效果可想而知。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教学媒体不再是帮助教师完成知识传授任务的工具,而是用来创设情境,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尤其在美术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情境。例如,在高一的美术鉴赏课本当中有《韩熙载夜宴图》与《最后的晚餐》两幅画。教学大纲要求教师结合中西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和审美观念的不同来分析作品在造型、透视、构图、着色等方面的明显差异,如果单凭讲解,则枯燥无味,如同嚼蜡,但要做成色香味俱全(课件)的大餐,同学们肯定就会大快朵颐。

二、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协作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也就是平时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习者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营造创新思维的形成条件,培养协作精神,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在这样的群体中进行协商和辩论,我就在色彩画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在学生掌握一定的色彩知识的情况下,教干画法学生很容易接受,而学湿画法就很困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用明胶片在投影器上演示,学生可以在画纸上仿效,同时抽学生到讲台前用明胶片在投影器上去作画,让其他学生观察这个学生的画法,然后再抽其他学生回答问题 (这个同学在作画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方法还没有掌握?)。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因此,学习者用自己的活动对人类已有的知识建起自己的正确理解,而不是去仔细地吸收课本上的或老师讲述的现成结论,所以这种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活的概念或思维活动的组织过程。

三、以课堂为阵地进行会话商讨

要使学习者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就必须为学习者的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多元化学习、“会话”学习提供多媒体形式的信息资源。同时教师还应结合中学美术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组织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和主动发现,更多更好地获取关于客观事物规律与内在联系的知识,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的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因此,教师要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使学生感到课堂教学轻松,从而主动观察、主动思索、积极参与、发表意见、交流信息、相互启发、畅所欲言。要让美术课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情感的驱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使学生更加热爱美术、喜欢表现。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要提倡求异思维。例如我在讲解美术技法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去构想这个几何体怎么画。把整体的课堂分散开来,如同发散思维,最后确定出好的,大家都来学习效仿。概括来说就是,分解大课堂,去伪存精,应用于大课堂。而教师要做的就是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认真分析学生的差异,以实现有效的教学指导。

四、以创新为目标进行意义建构

为了培养学生的绘画、欣赏、动手、动脑能力,除绘画外,还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给欣赏课配乐。例如,我在讲授中国古代绘画时,配乐选用“流水”、“春江花月夜”等民族优秀乐曲配音;欣赏秦、汉陵墓雕刻时,配乐选用“十面埋伏”、“将军令”等民族乐曲配音,欣赏外国美术作品时,配乐选用和美术作品风格相同的乐曲配音。如雕刻“马赛曲”,配乐选用法国国歌“马赛曲”;雕塑“思想”、“加莱义民”,配乐选用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通过配乐,学生不但提高了绘画、动手、动脑能力,而且培养了音乐能力。

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占有信息资源,为学生感受情境、探索发现、验证假设、建构意义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多媒体形式的信息资源,领悟所学内容主题的情感基调和基本内涵,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媒体或其他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选出当前所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作为当前所学知识的基础内容,再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意义建构。让学生把握学习,用自己的创造力去研究并向他人表达信息,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内容。

总之,中学美术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大胆创新,积极开发学习资源,探索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逻辑讲解传授转变为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问题探索、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真正为教学模式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

[1][美]加侬,柯蕾著.宋玲译.建构主义学习设计.

[2][瑞士]皮亚杰著.建构主义理论.

[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建构学习者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建构游戏玩不够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