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师德建设,给力中职教育

2011-03-20 12:48解丽娜
文教资料 2011年23期
关键词:师德中职职业

解丽娜

(即墨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山东 即墨 266200)

一、中职学校加强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这类学校担负着两方面的重要任务:一是培养学生掌握从事某行业工作所需的必备生产技能;二是为社会培养健康的公民。但该类学校由于生源的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自制力差的特点,决定了学生的基本素质水平较低。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技能,而且要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因此,在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加强师德建设成了职业教育的关键。

纵观古今,从教育先贤孔子、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到在四川地震灾害中为了学生而舍弃生命的感动中国的十大灾区教师谭千秋、严蓉等人民教师,以及现在活跃在平凡教育岗位上的优秀教师,他们之所以在关键时刻能够有不平凡的壮举,之所以在平凡的岗位上能够做出卓越的成绩,都与他们个人所具有的高尚师德修养有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其报告《学会生存》中提出:“把一个人的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的一个广义的界说。”因此,只有品德才能影响学生的品德,只有心灵才能影响学生的心灵,只有行为才能影响学生的行为。

但目前中职教育中有悖于师德的现象屡有发生。由于学校生源素质普遍较差,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师生纠纷时有发生,有悖师德的现象屡禁不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

二、如何实施中职学校师德建设

1.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

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等职业学校中,要使师德建设卓有成效,必须正确处理好“外”与“内”的关系。

“外”指师德建设的外部环境,主要指教师朝夕工作学习的学校环境。“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德行影响重大,在市场经济思潮的冲击下,学校环境也受到冲击。例如,个别教师受到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不安心于教育教学工作,对工作敷衍塞责,缺乏工作的激情;个别同样受到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影响的领导,官本位风气日浓。学校领导以权谋私的个别案例不时被媒体披露。前武汉大学某校领导触犯刑律的报道在教育界引起不少的震动。这样的外部环境必然导致人心涣散,法纪观念淡薄,个人私欲横流,师德建设从何谈起呢?

“内”即自我修养,自我反省。曾子提出“吾日三省吾身”。从哲学角度进行思考,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提高师德修养,离不开领导的教育引导和同事的帮助,但最重要的是靠自身的学习和修炼。自省自悟、自修自养,这是提高师德修养的根本手段。

2.加强教师师德培训。

针对现有教师的自身特点,要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教师除了应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外,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特别要具有较高的师德水平。为此,我们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时要处理好“予”与“取”的关系。

“予”指的是在师德建设过程中要大力提倡教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和无私奉献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私奉献是千百年来教师的德行之一,是对教师道德素养的基本要求。“取”就是社会给予教师应有的社会地位,学校、学生对教师劳动的价值给予应有的承认与尊重。在“予”的方面,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光辉的典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集中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

3.教师要以身示范,情感育人。

中职学校要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在授课时,要了解学生的现实情况,培养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针对学生的反馈意见,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做到因材施教。

在师德建设中,教师不能要学生适应自己,而要主动适应学生。教师要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积极面对教育和管理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育的最高境界应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求教师“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教书育人是对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专业要求,它是教师工作的具体内容,师德所引发的效果如何,必须由此来体现,它是师德的载体。而为人师表是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所承担的职责具有的特殊性而提出的比一般职业道德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人格、品行所具有的感召力,在此能够得到充分的表现,故而它是师德的支柱。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针对教育新任务、新问题,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勇于创新。

有教育专家提出,教师的教学力=师德×师能(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师德与师能的乘数效应显示,只有两个因子均提高,乘积应才会相应提高。师能是发展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高尚的师德是提高师能的前提,精湛的师能又是实践师德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爱学生、爱教学事业不是一句空话,教学能力低下势必制约着师德水平的提高。

师德不仅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而且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永恒主题。不同的时代对于师德的要求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对于师德的要求不可能和古代一致,必须有时代气息。科学发展观对师德师风的要求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育人观。作为中职教师,我认为中职学校师德师风主要有政治品质、思想素质、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等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思想过硬,政治坚定。在工作上,我们首先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事业;时刻要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拥护党的决定,言行一致。

(2)在教学中依法执教。要认真学习和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校园里做学法用法和维护法律、法规尊严的带头人,杜绝在教学活动中发生安全事故,杜绝犯罪伤害学生案件的发生。

(3)与时俱进,爱岗敬业。老师不但要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特长,而且要热爱自己的岗位,把学校当做自己的家,尽职尽责,教书育人;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履行课后辅导学生的职责;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

总之,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而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培养产业所需的初级人才的重任,加强中职学校师德建设既具有社会学的意义,又具有经济学的意义,即加强做好师德建设能够给力中职教育。所以,每位中职教师都要努力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托起明天的太阳。

[1]罗国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的编写过程以及对广大任课教师的几点希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

[2]黄秋桂.“浅析中职学校师德建设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3]戴士弘.谈谈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研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1996,(5).

猜你喜欢
师德中职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