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人文素养,塑造健全人格

2011-03-20 12:48董永哲
文教资料 2011年23期
关键词:健全人格人文精神人格

董永哲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凤翔师范分院,陕西 凤翔 721400)

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健全人格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是塑造健全人格的基础和源泉,塑造健全人格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和归宿。

一、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路径策略

提升人文素养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是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高职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人文知识、树立人文理念、提炼人文精神、掌握人文方法、加强人文修养、提高人文素质、参与人文实践等途径,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从人文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

1.学习人文知识。

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人文知识,是提升人文素养的前提。一个对人文知识一无所知的人,不可能形成人文素养。人文知识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知识、艺术审美知识、科学文化知识、身心健康知识和表达交际知识等。只有既理解这些人文知识,又掌握这些人文知识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才能更好地领会人文精神,养成人文思维,并运用人文知识和人文思维思考和处理各种实际问题。

2.树立人文理念。

人文理念是对人类社会文化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等重大问题的系统化认识和反映。在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人文理念是人文实践发展的内在动力。没有人文理念,人文素质教育就缺乏理论基础和主导价值观,难以把握正确的方向、遵循科学的道路,难以向广度深度推进,人文素质教育的终极目的也就无法实现。人文素养的培育过程就是不断实践、落实并进一步丰富、发展与完善人文理念的过程。

3.提炼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为人类社会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行为方式和社会风貌的总和。它是人类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反映人类社会的文化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比如中华民族精神、中国时代精神、奥林匹克精神、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

4.掌握人文方法。

人文方法是人们从人文角度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人文方法是构成人文素养的基本要素之一,人文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人文方法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要提升人文素养,必须掌握人文方法。具体的人文方法包含在各种人文社会科学的具体学科之中,比如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学思结合、学问结合、学做结合的方法,学以致用、知行统一的方法,等等。每一种方法又包括一系列具体的方法。高职生有必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人文方法。

5.加强人文修养。

人文修养是指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人文精神和规范,对自己的思想意识、人文品行方面进行长期的自我锤炼和自我陶冶的功夫,以及在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文情操和所达到的人文精神境界。人文修养的作用,就是把社会的人文精神和规范转化为自己稳定的行为表现,也就是学习人文知识、培育人文情感、培养人文思维、提炼人文精神、掌握人文方法、磨炼人文意志、坚定人文信念和形成人文习惯,以达到个人品格的完善和人文素质的提升。

6.提高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艺术审美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表达交际能力等。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一般要经过知、情、意、信、行的培养过程。提高人文素质就是把人文知识、人文观念和人文方法内化成自认为正确而又矢志不移的稳定心理、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7.参与人文实践。

人文素养是一种在人文实践中培养、训练和应用的素质修养。脱离具体的人文生活实践,不可能养成人文素养。只有通过参与各种人文生活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运用人文知识和方法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形成一种自觉的人文思维习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文素养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范围将越来越广泛,社会生活需要用人文思维方式解决的问题必然会越来越多。这既对提升人文素养提出了迫切要求,又为培养人文素养提供了良好条件。

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路径策略

1.人格与健全人格的内涵、特征和作用。

人格是现实中的个人,由社会化获得的、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个人特质结构,是人思想和行为的综合。由于个体人格的完善不是天生造就的,而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因此,健全人格既是人格形成发展的过程,又是人格发展的目的。健全人格亦即人格健康。其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在其人格结构的各个方面得到协调、充分的发展;第二,能有效地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生活环境,并且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第三,对心身健康、潜能发挥,以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第四,在人性与社会性方面能协调发展,并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方面。人格对个人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一个人选择的人格模式,将决定他的命运。在文化多样化和社会飞速变革的今天,高职大学生面临人格模式的选择,只有选择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格模式,才能有美好的现在和光明的未来。人格健全对人生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人格健全会影响一个人的心身健康、潜能开发、活动高效率和社会适应状况。病态人格害人又害己,建设和谐社会呼唤健全人格。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具有健全与和谐的现代公民。公民在现实中的人格状况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模式和进程。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公民经历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碰撞与冲突,而高职生正处于人格形成、发展、完善的阶段,这对于高职生人格的塑造必然产生深刻的影响。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构成了高职大学生人格发展、再造的背景。高职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一是要服从于自身身心健康和发展的需要,二是要服从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2.高职生健全人格塑造的路径策略。

(1)确定人格塑造导向,扬长补短。首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这是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的关键。大学生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对社会、对人生就有了正确的认识。这样就能科学地分析周围所发生的一切,冷静、妥善地对待客观事物,保证心理反应适度,防止心理反应失常。其次,学会扬长补短。高职学生要培养、完善自己的人格,就应该对自己的人格素质中的长短处、优缺点有清醒的认识,这样,才能明确目标,从实际出发,扬长补短,对自己的人格品质进行优化组合。对此,我们平时可以选择某些良好的人格品质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比如,自信、开朗、热情、勤奋、坚毅、诚恳、善良、正直等人格特征。同时针对自己人格上的缺点、弱点予以纠正,比如,自卑、抑郁、胆小、冷漠、懒散、任性、粗心、急躁等。

(2)发展高层次的需要。当一个人沉溺于低层次的生理性、物质性需要时,会变得目光短浅、心胸狭窄,纠缠于利害得失的圈子里,平添种种烦恼。大学生如果在正确的人生观指导下追求高层次的社会性、精神性需要时,就容易超脱世俗的偏见和庸俗的利益关系,不断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乐趣。

(3)具备心理知识和人文素养。高尔基说过,人的知识越广,人本身的境界也会日臻完善。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过程也是人格优化的过程。现实中,不少人人格的缺陷是源于知识的贫乏,比如,无知容易粗鲁、自卑,而丰富的知识则容易使人自信、坚强、礼貌、谦和等。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和人文素养,就会拥有心理健康的钥匙,掌握心理素质完善和人格健全的主动权。这样当情绪困扰时,就能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储备,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调节,实现自助自救,或者及时求助于心理咨询的职业机构。

(4)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意志在人格特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坚强或软弱的人格特征主要是以意志的发展水平为标志的,因而,培养坚强的意志是人格塑造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不仅仅如此,意志的锻炼还将直接促进其他人格特征的培养。无论是人格的择优还是汰劣,都是一个艰苦、长期的过程,其间意志力的强弱对人格塑造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

(5)融入集体中。人格发展、塑造的过程,是人社会化的过程,是人与他人、集体、社会互动的过程。人格在集体中形成,在集体中展现,集体是人格塑造的土壤。

(6)把握好人格塑造的“度”。人格发展和表现的“度”是十分重要的,否则会“过犹不及”。人格塑造的度,具体地说,应该是坚定而不固执,勇敢而不鲁莽,豪放而不粗鲁,好强而不逞强,活泼而不轻浮,机敏而不多疑,果断而不冒失,稳重而不寡断,谨慎而不胆怯,忠厚而不愚蠢,老练而不世故,忍让而不软弱,自信而不自负,自谦而不自卑。人格“度”的把握除了人格品质要健康地发展和避免偏向外,还表现在不同性质的人格品质要协调地发展,即“刚柔兼济”,对于“刚”者应多发展些“柔”,对“柔”者应加强“刚”,这样才能形成合理的、和谐的人格结构;要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表现人格特征,这样所塑造出来的人格才有韧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7)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实践证明,只有自我教育自觉性强和方法正确的人,才能有完善的人格。自我教育的方法很多,如学习理论知识,参加社会实践,进行人格心理咨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慎独”、“兼听”、“日三省吾身”,等等。

(8)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做到生活有规律;科学用脑、锻炼身体;合理饮食,不嗜烟酒;丰富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业余生活。

高职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是正常的,甚至出现心理疾患也是在所难免的,关键在于对自己的身心发展抱有积极的态度和认真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平时所进行的思想、道德、知识、艺术、审美等方面的学习和修养的积淀,即人文素养。相信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通过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毅力,不断强化个人的人文素养和人格素养,高职生一定能够实现人文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全。

[1]卢黎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陕西:西北大学出版社,2010.8.

[2]吴忠海.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猜你喜欢
健全人格人文精神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教给孩子尊重 培养健全人格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