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动角度谈古代汉语教学改革

2011-03-20 15:23高钰京
文教资料 2011年6期
关键词:古代汉语被动布置

高钰京

(河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南 新乡453007)

从互动角度谈古代汉语教学改革

高钰京

(河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南 新乡453007)

古代汉语教学中传统的“满堂灌”授课形式存在教学效果差的弊端。作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从互动角度对古代汉语授课方式改革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角色互换和布置课后作业等互动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教学效果。

古代汉语教学 教学改革 师生互动

一、古代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古代汉语是高校中文系的基础科目之一,对于学生来讲,它是相当重要的一门课程。同时,这也是非常难学的一门课程,主要是因为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字形、语义、语法、语音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许多同学一看到“之乎者也”就头痛,再加上高校的古代汉语教材大部分都是用繁体字排版,这就更增加了他们学习古代汉语的恐惧感。于是,教好古代汉语、提高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的兴趣,就成了古代汉语教师的当务之急。在传统的古代汉语教学中,教师一直讲、学生一直听的“满堂灌”授课形式占据主要地位。这样做的效果如何呢?教师在上面讲得汗流浃背,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

二、古代汉语教学改革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和绩效

针对当前古代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从互动角度谈谈自己对古代汉语授课方式改革的一些看法。这里所说的“互动”,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一种非常好的授课方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提出一个问题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促使他们去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比如,在《郑伯克段于鄢》中有一个句子:“蔓草犹不可除。”我就设置了一个问题:这个句子是陈述句还是被动句?学生听到问题后,在下面紧张思考,后来有同学回答了这个问题,但答错了。很多学生也弄不清这个问题。之所以难以判断,就是因为现代汉语的被动句都是由“被”字表示的,而上古汉语则不然。其实,这是古代汉语中非常典型的被动句型之一,这种被动句型常被称为“意念被动”或“无标记被动”。判断此类句型,只须依据语义即可,不用考虑它的句型。比如这个句子中的“蔓草”不可能做“除”的主语,只能是“除”的对象,所以,它就是被动句。如果不设置这个问题,就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认真听讲而忽略这个知识点,但提问之后,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认真进行了思考,而当他们发觉这个问题很难时,就特别注意我的讲解,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课堂讨论。在授课的过程中,当遇到有分歧的问题时,我通常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我认为,这样做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在《论语·公冶长》中,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这句话中“施”的含义传统上有几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施”的含义是“夸耀”,“无施劳”的意思就是“不夸耀自己的功劳”;第二种意见认为“施”的含义是“施加、施与”,“无施劳”的意思就是“不把劳苦的事加在别人身上”;第三种意见认为“施”的含义是“毁”,“无施劳”的意思就是“不毁坏别人的功劳”。因为“施”的含义不确定,这句话就被翻译成意义不同的现代汉语。那么,哪种意见更合情理?我让学生进行了一番讨论。由于意见并不一致,讨论进行得非常激烈,学生在课堂上互相辩驳,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通过这次讨论,他们认识到,有时候,传统的意见并不一定都是最正确的,他们需要用自己的头脑去明判是非,自己要学会思考。课堂讨论,对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是非常有益的。一个不会思考的学生绝对不是一个好学生,而一味灌输知识不给学生提供思考空间的老师也不会是好老师。

3.角色互换。此处的“角色互换”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互换。怎么换?就是教师遇到某些容易理解的篇目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讲台上讲解,教师在下面听课。如果学生讲解得非常准确到位,就给予表扬;如果学生讲解得不够精确,可以让其他的学生补充,并给予鼓励。教师在学生讲过之后可以进行整体评价总结。比如在讲到《子产不毁乡校》时,我让学生提前准备,到上课时就随机抽取了一名学生讲解,效果很好。为什么会有好的效果呢?原因如下:第一,可以使学生克服胆怯心理。据我的教学实践观察,大部分的学生不善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在较大的场合有胆怯害羞的心理。面对全班同学授课则是给他们提供了克服胆怯心理的一个很好的机会。第二,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备课的辛苦,从而使他们懂得珍惜每一堂课。教师备课时都准备的非常充分,为一节课会查找许多的资料,非常辛苦。可是,这一切学生并未看到眼里,现在让他们亲身体验了备课过程,他们就会更好地理解老师,从而认真学习。第三,可以加深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某些学生听课时对老师的讲解不以为然,认为自己什么都学会了,水平很高。经过几次这样的实践,我发现以前一些盲目自信的同学开始认真反思自身,努力学习。第四,授课形式比较新颖,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自我授课的方式比较少见,很多学生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为了能够讲好课文,他们认真备课,对课文中的字句反复琢磨,唯恐出错,可以说,在备课的过程中就已经掌握了知识点。

4.布置作业。布置作业对中小学生来说是老生常谈,对大学生则不然。大多数大学教师讲完课就走人,根本不布置作业。据我了解,古代汉语教师在整个学期中经常布置作业的寥寥无几。我以为,在每次授课之后,给学生布置适当的作业,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通过检查作业,可以知道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哪些知识学生还未掌握,从而针对具体情况调整授课内容。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另类“互动”,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比如,在讲过“六书”之后,我写了二十个字,让他们下课之后去查考这些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类。再次上课的时候,我检查了他们的作业,个别学生做得很好,大部分则不尽如人意。根据作业情况,我把学生容易混淆的象形、会意又作了一番比较,强调了二者之间的不同,学生经过再一次细心听讲,对二者区分得格外清楚。这就是作业的重要作用。

三、结语

针对古代汉语课程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互动方式,可以使学生有效地克服学习古代汉语的恐惧感,提高学习古代汉语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我在教学实践中,师生互动主要是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角色互换和布置课后作业等方式来实现的。除此之外,对于其他更适合古代汉语课程的师生互动模式,需要在课堂实践中进一步摸索和总结。

[1] 闵爽.对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3,(4).

[2] 钱毅.古代汉语教学之现状分析与改革建议[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

[3] 徐文萍.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2).

[4] 徐文闻,张国良,马治国.课堂师生互动:将教师职业道德融入其中[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0-ZX-028。

猜你喜欢
古代汉语被动布置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主动句都能转换成被动句吗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第五课 拒绝被动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古代汉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提升学生在古代汉语课堂中参与性的应用对策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