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着你的爱——多媒体技术让语文课堂充满音乐和画面美

2011-03-20 15:23金雪芬
文教资料 2011年6期
关键词:香菱多媒体文本

金雪芬

(浙江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永嘉县桥头镇中学,浙江 永嘉 325100)

一、背景介绍

在新课标有效教学理念指导下,向 “四十分钟要效益”成了大家在教学中信奉的宗旨。曾一度滥用多媒体现象,曾遭到众人强烈攻击。昔日热热闹闹的课堂,一时沉寂下来,大家唯恐利用多媒体而成众矢之的。其实,面对多媒体,我们大可不必谈之色变。如果在特定的情境下,巧用多媒体手段,反而能为语文课堂营造艺术氛围,而且能引领学生自主、自由地徜徉在文学艺术殿堂中。

二、案例描述

九年级的课堂往往容易陷入死气沉沉的状态,大家都不喜欢在这个年级段开课。但我发现现状并非难以改变。如在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古典小说教学中,执教者巧妙地调用了教学智慧,灵活地安插了多媒体,一改往日沉闷、乏味的课堂教学境况,竟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教学片断一:

在上《杨修之死》前,老师特意播放了《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在雄浑磅礴的旋律中,她随即导入课文:“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壮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着那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那刀光剑影中的一张张鲜活的面容,同学们熟悉吗?”于是自然引出课题。

在音乐的感召下,大家迅速进入了课堂,走进了文本。一切都在旋律的牵引下,教与学达到水乳交融的和谐状态。

教学片断二:

曾听过《香菱学诗》的教学。当课堂进行到最后一环节:“再读读,悲命运”这一环节时,学生解读到香菱命运的可悲,老师继而发问:“在整部《红楼梦》当中,有着悲剧命运的仅仅是香菱一人吗?”(于是,播放《红楼梦》主题曲,同时回放《红楼梦》人物图像)

思索片刻,学生便提到了才貌两全的黛玉、德才兼备的宝钗、阔达豪放的湘云、胆大泼辣的熙凤等,明白她们的人生无一不是以悲剧收场,而且她们身受痛苦而不自知,这又是怎样的悲哀呀。(课堂瞬间便弥漫着缕缕愁绪……)

接着,在哀怨凄婉的音乐中,与学生一同诵读诗歌:

忆红楼,怨梦里红楼若梦,

思红颜,叹烟中红颜如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只见得满目残红,只听得悲致如泣!

歌毕,剧终。

梦一场,怎一样愁字了得!

学生起先还怀有对薛蟠及夏金桂的愤恨,以及对香菱唏嘘的叹惋,此时在曲乐图景的感染下,脸上流露出凝重,教室里一阵沉默……(此时铃声已响起)

教学片断三:

教《智取生辰纲》时,在第一课时学生已解读了吴用等人的智取,我便事先布置了思考作业:“杨志难道是因愚而败吗?”并要求在书上做好批注。在第二课时,我积极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从字缝里揣摩人物性格,深入挖掘杨志失败的真正原因:“他不仅缺天时、地利,更致命的是他失却的竟是人心!”然而学生的反响并不大。

于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感受杨志的个性,我特意插播了同章节内容的视频。在观看前就要求学生比较:原作与剧本,哪个版本刻画最精彩?特别提醒学生要关注细节来读视频,读文本。

学生兴致勃勃,看得很入神。大家的交流,气氛空前热烈,甚至平时挺沉默的学生都跃跃欲试,于是文本越读越细,甚至对视频中人物塑造还找出了不少漏洞。然后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对这些漏洞,在尊重原作基础上,思考怎样设计人物动作更好。

每个人都像导演一样出谋划策。这样,学生既进一步感受到了罗贯中在塑造人物手法上的精妙,又明白不管文本还是剧本,都要善于抓住人物细节,才能使人物形象更逼真,更有感染力。

三、教学反思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视听结合,便于激发学生兴趣,快速进入文本学习,提高阅读效率。阅读教学也要尊重学生所处的时代。当今是声乐影画主宰的年代,在书籍阅读越来越遭受冷遇之际,教师不妨冷静下来思考:如何迎合这时代,引领学生亲近文本阅读?蹲下来教学,学生会更乐意接受你。正如这晦涩艰深的经典名著,竟如此自然亲切地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即直观、生动、逼真的画面,悦耳的音响刺激,往往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杨修之死》的片头曲,《香菱之死》的片末曲及图像,等等,让音乐、画面去浸染学生的心灵,使他们的阅读世界充盈艺术气息。

2.利用影像,突破教学难点,培养细读文本能力。感知只是认识的开始,理解才是目的性。理解是在感知基础上的认识和深化。在阅读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是棘手的问题。实践证明,利用影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它能使较复杂、难理解的内容变为直观、浅显、易懂的感性材料,从而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智取生辰纲》的难点突破,采用了视频与文本的对视方式,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细读文本及解读人物的能力,甚至在不经意中,提升他们的影评能力与艺术审美能力,简直就是一石三鸟。

3.艺术因素的融汇,使课堂教学焕发着艺术美。多媒体资料的引入,需要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样的教学设置才是最有效的,学生易学,也乐学。因为文学作品充满着人文性,为了使学生浸润在这些经典名篇的人文关怀中,最佳的方式就是不惜调动一切艺术手法,融声、乐、光、影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机能,让全身每一个细胞都呼吸着这美妙的声乐影画的交响曲。如此美丽的课堂,怎能不吸引学生充分享受语文的魅力呢?

因为爱着你的爱,所以快乐着我们的快乐。

(二)多媒体教学的注意点

但本课例也要注意如下细节。

1.多媒体的运用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绝对不能喧宾夺主。否则便会适得其反,导致教学目标的迷失,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2.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必须应时而动,不可处处皆用,以免产生“拉洋片”的负面效应。如需要特定的情境氛围,那需要音乐营造;如需要拓展资料,那需要网络资料链接,等等。

3.充分调用多媒体的艺术因子,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语文能力,这会更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力。

4.利用多媒体手段尽量有变化,而不只是呈现单一形式,如在《智取生辰纲》教学中利用视频与文本形成对视,在比较中进一步感受文本文字的魅力,这样的设计学生会更乐意接受。诚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猜你喜欢
香菱多媒体文本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香菱的故乡情结与生命救赎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保准有人追
香菱:一个被拐卖孤女的自救之道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