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生教育体系下的中小学教育改革

2011-03-24 05:29程选民
成才 2011年10期
关键词:终生学习型建构主义

■程选民

终生教育体系下的中小学教育改革

■程选民

终生教育体系所具有的特点,使之对中小学教育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终生教育的框架下,学校的基本功能不再满足于知识的认知与传承,更重要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需求与能力,逐渐完成从受教育者向主动学习、自主抉择、健康发展的转换,即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超越能力的提升。因此,在终生教育体系方法论的指导下,中小学教育将要完成其华丽的蜕变,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主体以及和社会的联系等方面进行变革。

图:终生教育体系下的中小学教育变革

1.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应树立终生教育的思想。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出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在党中央精神的指引下,要建立国民终生教育体系,首先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因此,教师应当成为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模范,教师群体应当率先成为学习型组织的示范,教师终生学习体系应当成为学习型社会的样板。而教师的终生教育应以提高学历、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能力等若干方面入手。

2.抓好对中小学教师的终生教育的培训。教师是教育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而现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主要表现在知识发展的快速性和学科间的交融性。学科与学科之间,界限不断突破,渗透和融合不断进行,大量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涌现。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其自身的知识更新若无法做到与时俱进,就难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难以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难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关心教师发展,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终生教育和终生学习,已成为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

3.采用建构主义的学习与教学理论,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因此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单纯向学生传递知识,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主动地生成信息的过程。其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提出了新的理解,即知识不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课本、文字、图片以及教师的板书和演示等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只是一种理解和假设。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并不存在唯一标准,而是依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对于世界的认知和赋予意义由每个人自己决定。在中小学教育中广泛地采用构建主义的学习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培养出适应终生教育体系的人才。

4.以终生学习思想为指导,广泛开展中小学内部改革。一方面,改革中小学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进行终生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主管单位应该在政策上对于改革的学校进行扶植,增强学校在教改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大力开展社会合作办学,多多聘请社会上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给学生上人生发展的启示课,扩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早日形成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者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 姚远

猜你喜欢
终生学习型建构主义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最后一次
一次终生难忘的美国交通违章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终生学习必须终生阅读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